- 年份
- 2024(4952)
- 2023(7234)
- 2022(5461)
- 2021(4749)
- 2020(3538)
- 2019(7902)
- 2018(7592)
- 2017(14235)
- 2016(7736)
- 2015(8523)
- 2014(8554)
- 2013(7988)
- 2012(6893)
- 2011(6194)
- 2010(6095)
- 2009(5469)
- 2008(5277)
- 2007(4635)
- 2006(4337)
- 2005(4034)
- 学科
- 济(35170)
- 经济(35131)
- 管理(17652)
- 业(17552)
- 企(12761)
- 企业(12761)
- 中国(12596)
- 农(11618)
- 地方(11061)
- 方法(10680)
- 业经(9876)
- 数学(9013)
- 数学方法(8882)
- 农业(8052)
- 发(7306)
- 学(7120)
- 财(6264)
- 制(5849)
- 发展(5773)
- 展(5765)
- 产业(5678)
- 环境(5491)
- 理论(4983)
- 地方经济(4969)
- 融(4781)
- 金融(4779)
- 信息(4671)
- 银(4656)
- 银行(4647)
- 体(4618)
- 机构
- 学院(109052)
- 大学(108082)
- 济(43942)
- 经济(42887)
- 研究(41244)
- 管理(38169)
- 理学(32861)
- 理学院(32377)
- 管理学(31609)
- 管理学院(31437)
- 中国(29866)
- 科学(26782)
- 京(23578)
- 所(20807)
- 农(19381)
- 财(19191)
- 研究所(19175)
- 中心(18259)
- 范(17022)
- 师范(16876)
- 江(16567)
- 业大(16512)
- 院(15408)
- 财经(15126)
- 农业(15020)
- 北京(14637)
- 经济学(13896)
- 师范大学(13856)
- 经(13762)
- 州(13579)
- 基金
- 项目(77857)
- 科学(62571)
- 基金(56864)
- 研究(55669)
- 家(50668)
- 国家(50298)
- 科学基金(43482)
- 社会(37093)
- 社会科(35281)
- 社会科学(35270)
- 省(31414)
- 基金项目(30552)
- 自然(27532)
- 自然科(26910)
- 自然科学(26905)
- 自然科学基金(26367)
- 划(26119)
- 教育(24386)
- 编号(21695)
- 资助(21230)
- 发(18328)
- 重点(18170)
- 成果(16750)
- 国家社会(16321)
- 部(15878)
- 课题(15838)
- 创(15832)
- 创新(14918)
- 发展(14811)
- 展(14597)
共检索到161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周
本文基于城镇化的本质从人本发展、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三方面建立城镇化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主成分分析存在的数据标准化、主成分提取和权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改进的主成分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雁鹏 袁家冬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和时间稳步递增的特征,以哈大经济轴带尤其是以沈大经济带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多峰值倾斜,空间分异程度不断减弱;2人口城镇化得分空间自相关性存在高高、低低的空间依赖性和"俱乐部"特征,但空间自相关性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热点区域呈现团块状,集中分布在辽宁省中南部地区,冷点区域比重最低;3人口城镇化格局演化存在一定的延续性、规律性和极大的相似性,形态分布上具有内在联系和结构特征,南部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北部,西部和北部内陆以及东部沿边始终处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低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王帅
以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省际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综合城镇化水平超前和滞后的省域在东西部之间交错分布,并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城镇化超前而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省际尺度上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依赖性;③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省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模型的系数值为负,表明省域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跷板效应"。因此,在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配置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文峰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2001—2010年各地市单元为数据样本,引入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将多维评价指标投影为一维投影数据,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尽管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有所减缓,但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显著,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区,豫西北部地市高于豫东南部地市,加快推进豫东、豫东南部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投影寻踪模型 城市化水平 区域格局 河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娜 王平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人口、经济、生活、景观和旅游五个方面对海南省2005—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海南省综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综合城镇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海南省城镇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内源力和市场力是海南省城镇化最主要的推动力,行政力对海南省城镇化影响也较为明显,外向力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影响力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演变 城镇化水平 熵值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孝沛 梁阁 丁志伟 王发曾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3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空间格局 演变分析 河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邵宁宁 郭海霞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演变 城镇化水平 熵值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大业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关键。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城镇化目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城镇化的任务尤其重。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纽带,以各具特色的城镇群为依托,形成河南城镇网络。而对策则应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相结合。
关键词:
城镇化 目标模式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娟 刘颖 耿潇潇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以河北省市域为基本单元,在阐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创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其各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现状诊断,并依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格局差异,划分为高、中、中低及低水平四大城镇化水平类型区,并因地制宜指出具有地域差异化新型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兆德 刘强 刘振明 孔祥飞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
关键词:
省域 城镇化综合水平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兆德 刘强 刘振明 孔祥飞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关键词:
省域 城镇化综合水平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