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3)
2023(11324)
2022(9984)
2021(9324)
2020(7720)
2019(17878)
2018(17801)
2017(34558)
2016(19001)
2015(21260)
2014(21184)
2013(21073)
2012(19184)
2011(17222)
2010(17011)
2009(15265)
2008(14594)
2007(12312)
2006(10645)
2005(9077)
作者
(55698)
(46294)
(45824)
(43737)
(29311)
(22227)
(20662)
(18396)
(17541)
(16188)
(15993)
(15509)
(14524)
(14427)
(14278)
(14019)
(13839)
(13588)
(13128)
(13043)
(11585)
(11150)
(11091)
(10439)
(10350)
(10213)
(10156)
(10048)
(9166)
(9155)
学科
(75590)
经济(75507)
管理(50885)
(47141)
(38288)
企业(38288)
方法(34329)
数学(29950)
数学方法(29630)
中国(20766)
(20167)
(19501)
地方(17852)
(16748)
业经(15621)
农业(13286)
环境(12849)
(12038)
理论(11913)
(11401)
贸易(11394)
(11218)
(10977)
技术(10913)
(10429)
财务(10371)
财务管理(10356)
(10153)
土地(9983)
企业财务(9836)
机构
大学(265446)
学院(263132)
管理(106817)
(98702)
经济(96267)
理学(93297)
理学院(92149)
管理学(90501)
管理学院(90044)
研究(90030)
中国(64559)
科学(60422)
(57508)
(45524)
(44922)
(42886)
业大(42862)
研究所(42248)
中心(40573)
(36960)
(36698)
师范(36365)
北京(36018)
农业(35576)
财经(35364)
(33555)
(32244)
(30575)
师范大学(29862)
经济学(28592)
基金
项目(192395)
科学(151409)
基金(139968)
研究(136581)
(123509)
国家(122560)
科学基金(105161)
社会(84906)
社会科(80411)
社会科学(80387)
基金项目(76340)
(75110)
自然(71138)
自然科(69456)
自然科学(69444)
自然科学基金(68145)
(64189)
教育(61165)
资助(56359)
编号(55398)
重点(43294)
成果(43268)
(41378)
(41044)
(39312)
课题(37938)
科研(37339)
创新(36724)
计划(36181)
大学(34823)
期刊
(103389)
经济(103389)
研究(74415)
中国(47737)
学报(44648)
科学(42492)
(39586)
管理(35779)
大学(32444)
学学(30646)
(29508)
农业(28027)
教育(26591)
技术(20825)
业经(17139)
(16727)
金融(16727)
资源(15715)
经济研究(15662)
财经(15576)
问题(15114)
图书(14681)
(14125)
科技(13706)
(13154)
理论(13004)
实践(12205)
(12205)
现代(12119)
(12051)
共检索到368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冯德显  余国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3)在不同的研究年份,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4)在研究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4个影响因素各自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且同一地区各自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旭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3)湘东和湘北城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型城市"建设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三方面均优于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依据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土地利用强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周琳  赵爱栋  
研究目的: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研究不同主体功能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CSIR模型、熵权法、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2003—2011年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在不同主体功能区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其他区最高,优化开发区次之,重点开发区最低;(3)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对前期依赖性较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环境治理投资额、人均绿地面积等对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明显激励作用,而地均能源消耗有显著的滞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罗成  程久苗  沈非  张明锋  
科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6年中部地区六省份相关评价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六省份近10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状态,但各省上升幅度不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河南、山西两省可划为集约利用类,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可划为中度利用类,江西省可划为低度利用类;部分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婉静  
本研究以中国全域为研究区,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生态保障因素3方面构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土地利用不集约情况下集约度日益下降;2005—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在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达到峰值。(2)在15年的研究时间中,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Ⅳ级优化为Ⅱ级。2001—2010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Ⅳ级,即土地利用不集约;2011—2012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为Ⅲ级,即土地利用基本集约;2013—2015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Ⅱ级,即土地利用集约。(3)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支出、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婉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振  贺俊平  
利用SPSS18.0软件,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计算加权平均离差、加权变异系数,从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分析了河南省农民纯收入的差异。时间上,河南省各地区农民纯收入的综合差异在2000~2003年间增速较大,2004~2008年间收入差距仅有小幅度的增长;空间上,位于豫中地区的郑州市收入最高,围绕其周围的豫北地区收入次之,豫东地区最低。农业收入、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收入、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工业收入、文教卫生业收入、牧业收入等是影响农民纯收入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民纯收入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明月  张梦婕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从全局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演变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层面,集约水平平均值: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珠三角地区集约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值,并拉大与其他3个地区的差距;市域层面,珠三角城市集约水平变化不尽相同,粤东粤西部分城市长期处于低集约水平。从全局看,大多数年份具有全局空间集聚现象,集聚性趋于增强;从局部看,局部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并存,HH型城市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由珠江口西岸转移到东岸;LL型城市分布在广东东部和西部,并且有扩散的趋势。HL型城市布局分散,LH型城市围绕珠三角高集约水平城市分布,两种类型的城市都有减少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卞兴云  冉瑞平  贾燕兵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浩  庄大昌  杨蕾  
在分析城市土地扩张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度了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的指标权重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论文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社会经济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来看,城市土地的扩张主要受城市人口增加与居民收入增长的驱动,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土地价格的上升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土地的无序扩张。2 2003—2012年间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部分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运用2006-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即结构相对协调的城市体系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更高;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会被进一步强化。认为在结构上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化战略都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总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广忠  徐子芝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位面积城镇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还是经济产出量来看,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明显增加,集约化趋势明显,而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幅度总体不高,各省份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状况都对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张本丽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支撑了区域的快速发展,但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带来耕地锐减、社会矛盾加剧等严峻问题,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构建城市用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城市用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阐释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各城市土地投入程度不断增强、土地产出效益不断增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土地利用强度波动较大,城市用地总体上趋于集约化、高级化;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大致可分为持续上升型、偶变型、波动上升型、先升后变型四种类型;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鹏岩  何坚坚  康国华  李颜颜  
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以粮食大省——河南省为样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包含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持续状态等4个准则层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对1994~2012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时间序列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为河南省粮食安全和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94~2012年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3年下降。(2)耕地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持续状态呈增长态势。但耕地持续状态增长较为波动。(3)河南省耕地利用协调度比较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