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7)
- 2023(17209)
- 2022(14798)
- 2021(13509)
- 2020(11444)
- 2019(25752)
- 2018(25344)
- 2017(48628)
- 2016(26565)
- 2015(29588)
- 2014(29423)
- 2013(29180)
- 2012(26700)
- 2011(24432)
- 2010(24389)
- 2009(22653)
- 2008(21987)
- 2007(19381)
- 2006(17093)
- 2005(15262)
- 学科
- 济(120532)
- 经济(120387)
- 管理(78775)
- 业(70990)
- 企(58843)
- 企业(58843)
- 方法(47868)
- 数学(41591)
- 数学方法(41213)
- 农(28550)
- 财(28341)
- 中国(28281)
- 地方(27142)
- 学(26679)
- 业经(25243)
- 制(23034)
- 农业(19313)
- 环境(18756)
- 贸(18690)
- 贸易(18681)
- 易(18057)
- 和(17200)
- 务(16998)
- 财务(16928)
- 财务管理(16897)
- 体(16683)
- 银(16582)
- 银行(16513)
- 理论(16503)
- 融(16456)
- 机构
- 大学(387145)
- 学院(384933)
- 济(159546)
- 经济(156262)
- 管理(148041)
- 研究(135642)
- 理学(128441)
- 理学院(126922)
- 管理学(124782)
- 管理学院(124100)
- 中国(98610)
- 科学(85732)
- 京(82013)
- 财(72229)
- 所(69572)
- 农(67645)
- 研究所(63665)
- 业大(60753)
- 中心(59708)
- 财经(57660)
- 江(56076)
- 农业(53297)
- 经(52233)
- 北京(51531)
- 范(49823)
- 师范(49246)
- 经济学(48868)
- 院(48863)
- 州(44848)
- 经济学院(43736)
- 基金
- 项目(266040)
- 科学(208313)
- 基金(193488)
- 研究(188820)
- 家(171204)
- 国家(169846)
- 科学基金(144341)
- 社会(120566)
- 社会科(114269)
- 社会科学(114238)
- 省(103877)
- 基金项目(103217)
- 自然(94891)
- 自然科(92591)
- 自然科学(92566)
- 自然科学基金(90895)
- 划(87822)
- 教育(85244)
- 资助(78655)
- 编号(74918)
- 重点(60269)
- 成果(60104)
- 部(57995)
- 发(57370)
- 创(55003)
- 课题(52093)
- 创新(51540)
- 科研(50974)
- 国家社会(50030)
- 计划(49279)
- 期刊
- 济(179043)
- 经济(179043)
- 研究(114220)
- 中国(71697)
- 学报(67410)
- 农(61070)
- 科学(60005)
- 财(54605)
- 管理(54311)
- 大学(49930)
- 学学(47607)
- 农业(41460)
- 教育(36368)
- 融(31746)
- 金融(31746)
- 技术(31199)
- 经济研究(29304)
- 财经(28935)
- 业经(27449)
- 经(24787)
- 问题(22961)
- 业(20772)
- 科技(19300)
- 技术经济(19176)
- 版(18770)
- 理论(17883)
- 资源(17746)
- 业大(17298)
- 现代(16903)
- 商业(16717)
共检索到56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而市场活跃度、城乡分异、地形因素等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异。最后,提出缩小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伟纯 姜玉玲 康江江 王发曾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经济总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省辖市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省辖市内的差异。2省辖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基本呈现出中原城市群地区和非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差异;省辖市内的经济差异最大的是洛阳市,最小的是漯河市,濮阳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门峡市各年份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明显。3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通过GeTis-OrD G*i分析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增长 趋同 河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武迎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民办本科高等教育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置的院校一般属于地方性大学,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全日制教学型大学。民办本科高等院校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办学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差异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立平 张亨溢 蒋淑玲 陈国生
文章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95、2000、2005、2010、2016年5个时间截面,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析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①湖南区域经济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趋同性集聚较为明显。②湖南经济发展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和湘潭,其发展较快;低值区分布在湖南西部及西南部边缘县市,其发展速度缓慢。基于研究结论及资源禀赋等地区优势,文章提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发展建议: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培育岳阳、怀化二次增长极和张家界旅游的增长极,着力完善湘东京广发展主轴,扩大湘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发展的轴心,积极推动湘南开放,湘西开发,以岳阳、郴州、怀化作为促进区域开放的重要节点,积极构建新的开放模式,促进湖南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权丽
[目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各区域的特点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方法]在此研究背景下,文章以河南省108县市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产值、农产品附加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使用率、农用肥料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等7个指标将河南省108县市农业经济进行区域划分为3类,并分别对3类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取4个主要变量对该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权丽
[目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各区域的特点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方法]在此研究背景下,文章以河南省108县市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产值、农产品附加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使用率、农用肥料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等7个指标将河南省108县市农业经济进行区域划分为3类,并分别对3类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取4个主要变量对该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达程度、政府政策等4个因素对该省3个农业区域经济均产生正向影响且对于农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影响系数高于发达地区,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对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政府政策依赖程度较高,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也对农业经济发展程度有重要影响。[结论]未来应以可变因素即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制定为研究对象,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区域间平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继云,刘锋,孙良涛
本文以人均G D 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差异构成 云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嵘 杨安 李彩侠
本文借助2007-2016年京津冀地区32个区及11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heil指数一阶分解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偏高,在2015-2016年间有下降趋势。其省(市)间差异总体较大,但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就省(市)内差异而言,总体来看天津市经济发展差异最大,其次是河北省和北京市;京津冀地区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市(区)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部分呈现高-低型和低-低型分布。在此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何仁伟 赵中花 史文涛
建立了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2-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域的经济综合得分,后用标准差和聚类分析法、ESDA结合SPSS和ArcGIS软件等分析其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发现在时间上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差异同步波动缩小,但前者远大于后者。并指出在空间上高、低水平县域分别向中心和外围区域集中,呈现"凸"字形空间格局;低水平县域占多数,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外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低,高水平县域一般是地级市市区。全域自相关分析的Moran’s I值从1992年的0.183963上升至2010年的0.417067,这说明空间结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智勇 吕金嵘 高燕哺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9大地级市1978~2006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GIS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县域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但这种集聚多局限在郑州、洛阳、焦作的周边县域,其他县域空间相关性表现不明显;郑州市作为区域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力不足;从时间维度上讲从1999年之后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集聚与空间关联性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