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1)
2023(12044)
2022(10262)
2021(9219)
2020(7829)
2019(17994)
2018(17484)
2017(34350)
2016(18651)
2015(21380)
2014(21639)
2013(21713)
2012(20886)
2011(19190)
2010(19473)
2009(18016)
2008(18035)
2007(16338)
2006(14363)
2005(13187)
作者
(56779)
(47514)
(47467)
(44911)
(30303)
(22958)
(21765)
(18582)
(17969)
(16918)
(16166)
(16036)
(15215)
(15011)
(14853)
(14781)
(14484)
(14064)
(13665)
(13654)
(11922)
(11917)
(11629)
(10796)
(10778)
(10718)
(10644)
(10624)
(9619)
(9563)
学科
(93340)
经济(93258)
(51540)
管理(51034)
方法(39758)
(39475)
企业(39475)
数学(35450)
数学方法(35190)
地方(26534)
中国(25910)
(25282)
(20330)
业经(19134)
农业(17451)
(16986)
(16397)
贸易(16387)
(15764)
(15022)
地方经济(14992)
(14493)
金融(14491)
(14137)
银行(14105)
环境(14001)
(13560)
技术(13165)
(13118)
(13000)
机构
学院(279428)
大学(277888)
(118927)
经济(116420)
管理(104776)
研究(99138)
理学(89469)
理学院(88375)
管理学(87021)
管理学院(86488)
中国(75057)
科学(60744)
(59467)
(54107)
(51392)
(49264)
研究所(46412)
中心(45682)
(43453)
财经(42556)
业大(40739)
(38807)
农业(38682)
(38530)
师范(38409)
北京(37967)
经济学(36973)
(35448)
(35052)
经济学院(33574)
基金
项目(181610)
科学(143114)
研究(133749)
基金(130094)
(112951)
国家(111979)
科学基金(95416)
社会(84798)
社会科(80458)
社会科学(80434)
(72804)
基金项目(68939)
教育(61712)
(61074)
自然(60259)
自然科(58824)
自然科学(58808)
自然科学基金(57756)
编号(54646)
资助(53616)
(44983)
成果(44555)
重点(41770)
(40653)
课题(38901)
(37741)
发展(36352)
(35766)
创新(35353)
国家社会(34753)
期刊
(135562)
经济(135562)
研究(83648)
中国(58227)
(45071)
学报(42789)
(41082)
科学(39654)
管理(37046)
大学(31858)
教育(31746)
农业(30626)
学学(29916)
(28745)
金融(28745)
技术(24844)
业经(23201)
经济研究(21875)
财经(21484)
(18454)
问题(18331)
(16563)
技术经济(14901)
(14652)
商业(14017)
资源(13778)
统计(13649)
理论(12967)
图书(12802)
(12690)
共检索到425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林  李莎  陈洪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14个市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差异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党明灿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社会生态核算矩阵对河南省近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虽然该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处于偏弱的范围,存在人口、经济结构和环境资源等制约因素,并提出统一认识、优化经济结构和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仕新  张友国  邹东涛  
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制度与管理等对可持续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中国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还很大,其生产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其生产方式的粗放程度呈上升趋势;(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不是造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和广义技术进步上的差距,是生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  刘越  
本文构建了评价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四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四个子系统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亚峰  
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持续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又快于产业结构转化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区位理论构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从产业搭配和空间布局角度分析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然后以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海霞,秦耀辰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本文从时空两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性、公平性和综合性 4个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建宏  钱莲文  彭道黎  欧阳钟辉  
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空间关联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资产能力、总负债能力和综合优势能力均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综合优势能力Z值与总资产Z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4),而与总负债Z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52)。利用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Z值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初步的分区,并采用古典聚类(K-means)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同质性研究,利用K聚类结果对空间聚类(G统计)结果进行修正,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中国东部沿海强发展区域、中国中部中等发展区域和中国西部弱发展区域。分区结果与中国传统的东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多贵  牛文元  陈劭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宇  范英  魏一鸣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途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并逐步进入减速发展阶段,各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最终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陈琳  廖鸿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朱凤琴  刘爱华  
基于新常态下农村区域发展的特点,建立了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距离函数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组合赋权方法,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划分为6种类型,同时,在地级尺度上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亚  
在回顾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资源与环境、社会三大子系统,共35个具体指标。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5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市和焦作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市和平顶山市处于中间水平,而濮阳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资源型城市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尽早实现产业成功转型,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堂军  刘金辉  孙承爱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也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由于我国煤炭矿区生产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煤炭矿区生产发展的特点出发,在界定矿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动态集成实证分析方法:动态仿真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此分析方法对潞安矿区煤炭产业发展、非煤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并对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