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7)
2023(7998)
2022(6641)
2021(5968)
2020(4612)
2019(10372)
2018(10074)
2017(18813)
2016(10218)
2015(11222)
2014(11374)
2013(11252)
2012(10934)
2011(10147)
2010(10341)
2009(9389)
2008(9228)
2007(8196)
2006(7501)
2005(7175)
作者
(30625)
(25344)
(25190)
(23546)
(15980)
(12040)
(11490)
(9971)
(9588)
(9007)
(8621)
(8473)
(8105)
(8010)
(7814)
(7812)
(7508)
(7283)
(7212)
(7103)
(6480)
(6407)
(6108)
(5855)
(5756)
(5675)
(5567)
(5551)
(5103)
(5070)
学科
(50904)
经济(50856)
管理(23561)
(22687)
地方(22030)
中国(17994)
(15179)
(15157)
企业(15157)
地方经济(12890)
业经(12291)
方法(11814)
农业(10862)
(10428)
(10274)
金融(10273)
数学(9936)
数学方法(9842)
环境(9500)
(9454)
银行(9439)
(9342)
(9219)
(8215)
(8134)
贸易(8124)
(7733)
发展(7611)
(7586)
技术(7441)
机构
学院(145535)
大学(142154)
(60327)
经济(58921)
研究(58647)
管理(50485)
中国(45240)
理学(41685)
理学院(41047)
管理学(40393)
管理学院(40103)
科学(36136)
(32069)
(30730)
研究所(27665)
(26865)
中心(26064)
(25132)
(23882)
(23749)
师范(23677)
(21544)
北京(21056)
(20032)
财经(19952)
业大(19580)
农业(19373)
师范大学(19050)
(18929)
科学院(18179)
基金
项目(93475)
科学(73954)
研究(71950)
基金(64385)
(56043)
国家(55524)
科学基金(46727)
社会(45282)
社会科(42898)
社会科学(42891)
(39180)
基金项目(33774)
(32628)
教育(31680)
编号(29983)
(28069)
自然(27618)
自然科(26901)
自然科学(26897)
自然科学基金(26349)
资助(25113)
成果(24854)
发展(23008)
(22604)
课题(22545)
重点(22116)
(19748)
(19477)
创新(18561)
(18287)
期刊
(78254)
经济(78254)
研究(48244)
中国(38147)
(25251)
教育(21716)
学报(20440)
科学(20421)
管理(20040)
(17847)
农业(17722)
(17707)
金融(17707)
大学(15274)
业经(14372)
学学(14057)
技术(13370)
经济研究(12155)
问题(9924)
(9537)
财经(9090)
资源(9073)
图书(7948)
(7930)
(7908)
世界(7876)
(7841)
(7834)
论坛(7834)
科技(7684)
共检索到243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立足各地发展环境条件和国家区域战略定位,河南在均衡发展和首位度战略两种区域发展模式之外逐渐找到和深化了协调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对我国中西部同类地区立足实际,努力走出适合自己的区域发展道路的几点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吴海峰  苗洁  陈明星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尤其21世纪以来,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文章梳理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霞  孙中和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开发落后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其实践经验尤其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在全面考察美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基础上,总结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有益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向延平  
区域发展失衡是许多国家发展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少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尤其是区域内生发展政策,曾被日本、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提倡且成效显著。借鉴国外区域内生发展经验,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一、区域内生发展政策及其国际实践(一)日本过疏地区的区域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比较德国、日本两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构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该如何建立,为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应华  朱守银  罗其友  刘洋  徐鑫  陈泽南  
[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英国是较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在区域农业开发、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历史较早、积累经验较多、政策的制定比较成功,这些工作方法和政策思路对我国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方法]文章回顾了英国农业发展政策和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较为系统地总结英国现代农业特点及其区域不平衡性基础上,评述英国促进农村与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做法。[结果](1)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2)中央政府放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3)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鼓励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5)促进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地区吸引力;(6)重视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能力;(7)注重农民职业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8)加强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增强农业竞争力。[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8条政策建议:坚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发展宏观调控,多措并举消除地区贫困,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加强精准综合管理,适时调整中英农业合作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区域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河南为例苗长虹(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对国民经济整体而言,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能否做到有机协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城乡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张建威  
研究目标:在探析中国共产党推动城镇化发展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回顾建党100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探究中国共产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启示。研究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建党10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客观评价我国城镇化取得的发展成效与存在不足。基于大量翔实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来展现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历经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思想。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城镇化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要,为推动城镇化发展作出科学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引领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发展理念创新。研究创新:对建党100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行融合梳理,以大量翔实数据为分析基础论证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将历史经验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抽象总结得出5个方面的经验启示。研究价值:细致厘清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脉络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凝练总结中国共产党推动城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启示,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铁堆  岳学鲲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状况十分严重。东北部和中北部凭借区位优势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历史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了"制造业地带",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而西部和南部则主要生产农产品和初级品,工业发展迟缓,在社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杜卓  连家明  郭宏伟  王振宇  郭艳娇  司亚伟  寇明风  陆成林  成丹  张经纬  
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各地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也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广东、山东和安徽三省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成效,不仅区域发展战略十分清晰明确,相关财政配套政策也都各具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三省和辽宁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外省实践对辽宁的启示,并提出辽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工作思路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谢强强  
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是否只能由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本文首先在理论上给出了产业集聚的另一种机制——本地市场效应,并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在经验上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同时本文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的重要特征是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会扩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沿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以兼容的,其解决方法是中西部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得到公平、公正的应有待遇,本文称之为劳动力市场的"跨区域城乡统筹"战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浩  
本文主要分析美国、英国及德国等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及政策措施等。并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以及产业体系等方面分析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经验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东明  白雪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揭示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乡村将最终由分离走向融合。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城乡互动等角度研究城乡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对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促进城乡联动及要素流通,破除对城乡生产力的束缚,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