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4)
- 2023(12135)
- 2022(10207)
- 2021(9247)
- 2020(8091)
- 2019(18501)
- 2018(18274)
- 2017(36280)
- 2016(19809)
- 2015(21897)
- 2014(22040)
- 2013(22362)
- 2012(20880)
- 2011(18711)
- 2010(19034)
- 2009(18253)
- 2008(18513)
- 2007(17147)
- 2006(15185)
- 2005(13709)
- 学科
- 济(94307)
- 经济(94203)
- 业(89982)
- 企(72544)
- 企业(72544)
- 管理(65876)
- 农(46784)
- 方法(41955)
- 数学(33673)
- 数学方法(33465)
- 农业(30859)
- 业经(30148)
- 财(29239)
- 中国(21486)
- 务(20730)
- 财务(20715)
- 财务管理(20685)
- 企业财务(19590)
- 制(19405)
- 地方(18282)
- 技术(17299)
- 贸(16586)
- 贸易(16580)
- 和(16207)
- 易(16123)
- 策(15838)
- 学(15682)
- 体(14972)
- 划(14475)
- 理论(13933)
- 机构
- 学院(296243)
- 大学(288714)
- 济(130726)
- 经济(128375)
- 管理(118398)
- 理学(101778)
- 理学院(100815)
- 管理学(99469)
- 管理学院(98934)
- 研究(95205)
- 中国(76162)
- 农(64838)
- 财(59139)
- 京(59025)
- 科学(57560)
- 农业(50018)
- 所(49192)
- 业大(47787)
- 财经(46746)
- 江(46332)
- 中心(44921)
- 研究所(44314)
- 经(42269)
- 经济学(39958)
- 北京(36529)
- 经济学院(36524)
- 州(36178)
- 经济管理(34895)
- 范(34565)
- 师范(34232)
- 基金
- 项目(190521)
- 科学(151079)
- 研究(140165)
- 基金(139383)
- 家(120195)
- 国家(119022)
- 科学基金(103126)
- 社会(91576)
- 社会科(86571)
- 社会科学(86542)
- 省(77325)
- 基金项目(74823)
- 自然(65438)
- 自然科(63892)
- 自然科学(63873)
- 自然科学基金(62820)
- 划(61961)
- 教育(61829)
- 编号(57242)
- 资助(55830)
- 成果(44706)
- 发(42951)
- 部(42653)
- 重点(42443)
- 业(42213)
- 创(42025)
- 创新(38601)
- 国家社会(37774)
- 课题(37736)
- 科研(36392)
- 期刊
- 济(153002)
- 经济(153002)
- 研究(82828)
- 农(65832)
- 中国(54224)
- 财(49035)
- 学报(45035)
- 农业(44196)
- 管理(43357)
- 科学(42618)
- 大学(34486)
- 学学(32926)
- 业经(31140)
- 融(29005)
- 金融(29005)
- 技术(26010)
- 业(23589)
- 财经(23574)
- 经济研究(22723)
- 问题(21332)
- 经(20370)
- 教育(19765)
- 技术经济(18088)
- 世界(16006)
- 版(15621)
- 商业(15155)
- 农村(14867)
- 村(14867)
- 经济问题(14642)
- 贸(14423)
共检索到44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曹治星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静
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是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本文利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根据河南农业的相关数据,测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分析人力资本对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业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慧 李阳萍
文章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1985—2008年河南省数据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测算了农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很小,大部分是依靠城镇消费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河南省农村市场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的需求潜力巨大,开拓未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大有可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产业增长 贡献率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芳 李炳军
本文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7%,仅次于物资投入的贡献率,而劳动投入和土地的贡献率却很小;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来看,"十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5.08%,但没有呈现规律性的增长态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洪名勇 陈怀远
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是当前农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认为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不仅是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结构调整与变动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变量之一 ,本文以贵州省为个案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变动合理与否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 结构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立志
文章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依据1998—2007近十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并导出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测算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以及信息化建设等主要经济发展要素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科学分析了这些要素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发展要素 国民经济 贡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翠芳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基础上的随机效果模型对2000 ̄2003年间我国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可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因此应不断改善农业信贷环境,增加农业信贷供给,以促进农业产出的增加。
关键词:
农业信贷 农业产出 随机效果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基于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的路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其本质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西部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中,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的变化、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人数的变化、农村村办水电站及农用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加强农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经济增长 贡献 实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俊波 赵梦真 朱艳鑫
重点计算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带来的增长"尾效",以及农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DEA方法计算了各资源的节约潜力。研究发现: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增长"尾效"存在,因此每年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1.32%;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76.86%,其次是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别为1.08%和1.01%,水资源的贡献率仅为0.07%;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17%,劳动力的贡献率甚至为负(-1.19%)——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就业冗余;1983年以前,冗余
关键词:
增长尾效 资源冗余 农业经济 技术进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并提出苏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