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3)
2023(3848)
2022(3432)
2021(3500)
2020(2948)
2019(6878)
2018(6615)
2017(11214)
2016(6511)
2015(7358)
2014(7310)
2013(7302)
2012(7136)
2011(6762)
2010(6641)
2009(6205)
2008(6105)
2007(5051)
2006(4606)
2005(4415)
作者
(20010)
(16861)
(16760)
(16095)
(10320)
(8243)
(7577)
(6625)
(6330)
(6021)
(5887)
(5545)
(5430)
(5406)
(5401)
(5196)
(4964)
(4762)
(4741)
(4644)
(4222)
(4216)
(4131)
(3857)
(3843)
(3742)
(3716)
(3701)
(3458)
(3441)
学科
(23109)
经济(23057)
管理(14858)
(13156)
(9710)
企业(9710)
(9203)
方法(8792)
中国(7865)
数学(7816)
(7774)
(7729)
数学方法(7705)
(6851)
金融(6849)
(6769)
银行(6749)
(6575)
(6462)
地方(6453)
(6388)
体制(5501)
农业(4976)
业经(4666)
(4291)
贸易(4288)
(4247)
制度(4214)
(4189)
(3811)
机构
大学(87729)
学院(86293)
研究(37450)
(33969)
经济(33226)
中国(30137)
管理(28505)
科学(24707)
理学(23433)
理学院(23037)
管理学(22490)
管理学院(22328)
(20698)
(19954)
(19539)
研究所(18841)
(18104)
中心(17485)
农业(15749)
业大(15576)
(13806)
(13688)
北京(13080)
财经(12885)
(12644)
(12264)
师范(12122)
科学院(11826)
(11771)
(11657)
基金
项目(59965)
科学(45591)
基金(42877)
研究(39985)
(39834)
国家(39552)
科学基金(31864)
社会(24275)
(23652)
基金项目(22875)
社会科(22781)
社会科学(22775)
自然(21924)
自然科(21329)
自然科学(21322)
自然科学基金(20904)
(20302)
教育(17590)
资助(17518)
编号(14927)
重点(14815)
(12984)
(12881)
计划(12796)
成果(12543)
科研(11840)
(11615)
课题(11609)
科技(11590)
创新(11092)
期刊
(40444)
经济(40444)
研究(28170)
中国(22985)
学报(20461)
(18654)
科学(16942)
大学(15059)
学学(14304)
(14158)
农业(12691)
(11922)
金融(11922)
管理(10714)
教育(8309)
(7616)
财经(6750)
经济研究(6436)
资源(6260)
技术(6038)
林业(5855)
(5743)
业大(5673)
(5657)
业经(5531)
问题(5201)
(4855)
科技(4830)
国际(4696)
理论(4546)
共检索到146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静楠  张廷斌  秦岩宾  易桂花  别小娟  胡尧  
利用五指岭山区1981年的MSS影像,1994年、2001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影像,2013年的Landsat 8影像共5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五指岭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对该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指岭山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近30年间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长了0.23,增长率为56.11%,1994—2013年的19年间,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较大,涨幅约为1981—1994年13年间的2倍。该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造林绿化政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地貌因素关系较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欣平  邵凤娈  毛志红  张莎  张志勇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区域环境质量与水土保持情况的重要因子。以济南市MODIS数据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获得济南市不同年份最大植被覆盖度。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2001—2013年间济南市最大植被覆盖变化状况,并分析了主要变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3年济南市最大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大部分地区以稳定为主,局部地区变化较大;济南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小,与气温的相关性较高,受人为影响大;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地势平缓地带,植被覆盖度与坡度负相关,在地势较高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坡度正相关。根据植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毅  杨仁斌  伍格致  毕军平  易敏  胡文敏  
以2000年Landsat5、2013年Landsat8两个时相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反演获得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通过研究区域内2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近13年的区域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植被改善/退化状况及驱动力,定量分析了长株潭核心区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核心区近13年植被覆盖度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平均覆盖度由2000年的0.573 9上升到2013年的0.601 5,植被退化区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3市城区及周边区域,另外长株潭绿心区植被覆盖度也有小幅下降;长株潭核心区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联,但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昌广  周志翔  肖文发  王鹏程  汪涛  黄子杰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三峡库区2000—2009年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并在像元尺度上分析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处于高植被覆盖度,并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占92.35%;近10年来,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中呈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的像元数仅占7.16%,在20个区县中石柱、江津和丰都的植被覆盖度存在退化风险;降水是影响库区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导因子,当年5—8月降水量与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但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呈显著正相关区域主要分布于库区西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萧萧  李晶  杨震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地形、人为因素等影响,陈巴尔虎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7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8.81%减少到2016年的48.14%;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占55.66%,主要分布在宝日锡勒镇、巴彦库仁镇、鄂温克民族苏木。研究成果为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变化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琳  冯文兰  郭兵  
基于MODIS-NDVI和SPOT-VGT遥感数据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1998、2004、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从空间上利用重心模型、从时间上利用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降雨因子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低等和中低等覆盖度面积减少,而高等和中高等级有所增大;(2)从变化强度来看,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相对较稳定,3个时期的植被盖度变化都以稳定和轻微变化为主,此类变化强度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下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且其面积比例在3个时期都达到了70%以上;(3)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NDVI年际变化、月际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洪  王钦敏  汪小钦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何祺胜  田源  买买提·沙吾提  王宏  桂东伟  
以新疆典型盐渍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1989,2001,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RS为技术手段,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植被指数法,根据像元二分原理,采用复合植被指数VBSI估算植被覆盖度,其估算精度达到83.52%;其次,生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对其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中高覆盖度、高覆盖度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对保持植被覆盖度起重要作用;林地面积的变化对重心转移起关键作用,而草地、耕地的波动则会影响到重心转移方向;林地、草地和耕地对于保持地区植被覆盖率有重要作用,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莫文波  张曦  罗望军  张灿明  赵运林  马丰丰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曹颖  肖万娟  陈翠玉  李宏志  
运用泗顶铅锌矿区TM/ETM1991年、1999年、2005年和2010年时间序列影像提取NDVI值,以像元二分模型由NDVI值反演出各时相植被覆盖度,在E NVI软件下进行植被覆盖度分级并计算各级覆盖度转移概率矩阵,进而监测矿区地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 0年间矿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处于较高覆被,且呈现先快速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中低覆被类型向较高覆被类型转移,较高覆被类型向高覆被类型转移。该方法可以快速、定量地反映矿区植被覆盖及变化情况,为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啸  
基于1998~2011年7、8月份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求取两月份NDVI平均值,构建14a间的NDVI时序文件,通过对NDVI时序文件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反映湖北省植被生长情况,从而监测、研究湖北省植被生长高峰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趋势。具体为:利用植被覆盖分区法,将研究区分为弱植被覆盖区、稀疏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和密集植被覆盖区等区域,监测各区域14a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上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呈现无明显变化趋势,16.55%的区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边慧芹  王雪梅  
使用RS技术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进行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旨为保护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研究区2001、2007和2013年的ETM/OLI遥感数据,根据植被归一化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借助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渭-库绿洲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及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FVC模型反演地表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可靠性。2)2001-2013年间,渭-库绿洲无植被覆盖区迅速减小,植被覆盖面积增多;极低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增加明显,年均变化率为2.060%、2.532%和4.005%,中覆盖度和低覆盖度变化较为稳定,年均变化率为-0.593%和-0.039%。3)13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未变化面积为53.870×104 hm2,植被覆盖度均发生变化;绿洲环境有所恢复改善,但还普遍存在环境恶化的现象。4)在研究时段内,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过程明显,年均变化量为1.039×104 hm2,生态环境呈良性变化,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631倍,但仍存在退化现象。近13年,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与气候、地下水、人类活动以及经济、人口发展等因素有密切联系,但人类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