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1)
- 2023(5939)
- 2022(5197)
- 2021(4811)
- 2020(3841)
- 2019(9028)
- 2018(8621)
- 2017(16771)
- 2016(9368)
- 2015(10366)
- 2014(10596)
- 2013(10294)
- 2012(9569)
- 2011(8723)
- 2010(9140)
- 2009(8382)
- 2008(8164)
- 2007(7367)
- 2006(6753)
- 2005(6015)
- 学科
- 济(38200)
- 经济(38163)
- 管理(28335)
- 业(25384)
- 企(20527)
- 企业(20527)
- 中国(13985)
- 方法(13683)
- 数学(12146)
- 地方(12108)
- 数学方法(11882)
- 农(11174)
- 财(9626)
- 策(8705)
- 业经(7946)
- 农业(7296)
- 环境(7148)
- 制(6965)
- 城市(6839)
- 学(6516)
- 及其(6140)
- 贸(6066)
- 贸易(6063)
- 理论(6054)
- 技术(6003)
- 易(5829)
- 划(5684)
- 和(5547)
- 银(5418)
- 银行(5413)
- 机构
- 学院(131871)
- 大学(128984)
- 济(53873)
- 经济(52350)
- 管理(52247)
- 研究(46905)
- 理学(44010)
- 理学院(43483)
- 管理学(42789)
- 管理学院(42543)
- 中国(35307)
- 科学(28725)
- 京(27897)
- 财(25811)
- 所(23208)
- 中心(21670)
- 研究所(20907)
- 江(20812)
- 财经(19286)
- 农(19231)
- 范(19194)
- 师范(19059)
- 北京(17865)
- 院(17851)
- 业大(17597)
- 经(17376)
- 州(17061)
- 经济学(15219)
- 师范大学(15103)
- 省(15008)
- 基金
- 项目(87308)
- 科学(69836)
- 研究(65674)
- 基金(61813)
- 家(52985)
- 国家(52531)
- 科学基金(45836)
- 社会(41014)
- 社会科(38925)
- 社会科学(38913)
- 省(35414)
- 基金项目(32542)
- 教育(29795)
- 划(29711)
- 自然(29554)
- 自然科(28864)
- 自然科学(28857)
- 自然科学基金(28272)
- 编号(26943)
- 资助(25272)
- 成果(22003)
- 课题(20114)
- 发(19897)
- 重点(19677)
- 部(18877)
- 创(17734)
- 创新(16589)
- 发展(16365)
- 国家社会(16119)
- 展(16063)
共检索到204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鸿彬 王兢 陈娟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只有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才能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对河南17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心城市今后的发展对策。提高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既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中心城市市区的集聚力,又要迅速增强对中心城市市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辐射力,即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实力。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带动能力 评价指标 发展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超 彭宏
本文通过选取反映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的指标,建立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河南省2015年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通过与全国其他省市各级指标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河南省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方面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驱动能力 熵值法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状况。河南中心城市(市区)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显著,且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产业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薄弱,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构成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是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明确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产业集聚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河南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晓君
目前,我国已有长三角、珠三角等23个城市群。在石家庄周边有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国务院2010年底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冀中南地区定位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然而,迄今冀中南城市群建设缓慢,己成为全国城市群建设的滞后区。大力提升石家庄市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其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个主要城市中综合排名在第10位。同时,通过SWOT深入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还提出了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创新对策。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复明,张春枝
晋南古称“河东”,由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组成,计6市24县,国土面积34459km~2,人口808万。晋南在历史上曾享有“河东富甲天下”之美誉,然而近几十年来经济地位却明显下降。“晋南衰退现象”固然与其扭曲的工业化轨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体制性的地域结构变异不无联系,中心城市建设的滞后与失误则是具有主导性的因素。有鉴于此,有必要从城市发展与区域基础入手,明确各城市的地位与职能分工,合理选择中心城市,以加快晋南城市化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的重新崛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颖 何镇宇 秦丽芬
滇南中心城市是规划建设中的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它将在云南省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县三城市所在的地区建成。文章通过对滇南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程度分析,认为当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要通过加快三城市合并、建设高效率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式工业园建设、科学规划服务业的发展来加快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
滇南中心城市 城市化 新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乔旭宁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乔旭宁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域性中心服务能力尚有很大不足,服务辐射较多局限在邻近的周边区域,对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与长江经济带相比较,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黄河航运功能不足,东西横向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横向陆桥通道建设对黄河经济带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建华 郑均安
河南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当前河南旅游业内部及相关行业之间存在着诸多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河南旅游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发挥开放带动功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旅游业 开放带动战略 河南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和军 杨雪婷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提升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效果的重要途径。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科学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和沈阳的各指标综合评分,发现沈阳在社会服务功能上稍有优势,而在对外开放功能、区域辐射功能、文化创新功能上落后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沈阳要成为继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后的又一国家中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沈阳应以抓住"工业4.0"机遇、走数字化转型道路为契机,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为抓手,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益为主线,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为途径,以培养科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为手段,提升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珺 夏宏武
本文从分析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入手,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角度,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六个要素和49个评价指标的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选取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城市治理能力比较研究,验证了构建评价框架的可应用性,反映了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总体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城市治理改革与创新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
治理 评价 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治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