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8)
- 2023(6528)
- 2022(5878)
- 2021(5374)
- 2020(4840)
- 2019(11378)
- 2018(11220)
- 2017(21529)
- 2016(12454)
- 2015(14342)
- 2014(14515)
- 2013(14875)
- 2012(14170)
- 2011(13090)
- 2010(13239)
- 2009(12464)
- 2008(12527)
- 2007(11562)
- 2006(9933)
- 2005(9014)
- 学科
- 济(52274)
- 经济(52220)
- 管理(30442)
- 业(30245)
- 方法(25998)
- 数学(23235)
- 企(23175)
- 企业(23175)
- 数学方法(23013)
- 农(15357)
- 学(14901)
- 财(13011)
- 中国(12494)
- 地方(11689)
- 农业(10104)
- 贸(10011)
- 贸易(10010)
- 易(9603)
- 业经(9580)
- 制(9254)
- 和(8052)
- 务(7517)
- 财务(7503)
- 财务管理(7476)
- 环境(7464)
- 银(7196)
- 融(7152)
- 金融(7148)
- 银行(7146)
- 理论(7088)
- 机构
- 大学(189813)
- 学院(187988)
- 济(72282)
- 研究(71730)
- 经济(70599)
- 管理(64147)
- 理学(54877)
- 理学院(54101)
- 管理学(52850)
- 管理学院(52532)
- 中国(51402)
- 科学(50772)
- 农(49136)
- 京(41308)
- 所(41056)
- 农业(39852)
- 研究所(37860)
- 业大(37357)
- 财(32330)
- 中心(32090)
- 江(29178)
- 省(26052)
- 北京(25958)
- 农业大学(25742)
- 财经(25323)
- 院(24794)
- 范(24365)
- 师范(23925)
- 科学院(23560)
- 州(23376)
- 基金
- 项目(126471)
- 科学(95564)
- 基金(89428)
- 研究(82759)
- 家(82275)
- 国家(81620)
- 科学基金(65969)
- 省(52021)
- 社会(48714)
- 基金项目(47456)
- 自然(46592)
- 社会科(45870)
- 社会科学(45845)
- 自然科(45409)
- 自然科学(45379)
- 自然科学基金(44578)
- 划(44249)
- 教育(38100)
- 资助(38014)
- 编号(32585)
- 重点(29905)
- 计划(28252)
- 发(28034)
- 部(27128)
- 成果(27031)
- 科技(26066)
- 科研(25520)
- 创(25445)
- 课题(24010)
- 创新(23965)
共检索到27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佩佩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陈佩佩 李成伟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福丽 曹鹏 魏森 韦丹丹 刘柯 周晗 李成伟
为了对小麦黑粉病及时预报与防治,以采自河南省南阳、周口和平顶山(2个)的4个病原菌菌系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确定来自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病原菌菌系为小麦散黑粉菌,来自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病原菌菌系属于小麦秆黑粉菌。根据ITS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散黑粉菌与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秆黑粉菌分别聚在2个进化枝上。河南省流行的小麦黑粉病可能由散黑粉菌和秆黑粉菌共同导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福丽 张菊 向杰 陆亚杰 史晓盈 张丽 王辉 王艳丽 王亚如 潘扬 丁锦超 郭康迪 李成伟
通过显微观察和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引起乌鲁木齐地区三角荨麻白粉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一个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18.75~23.75)μm×(31.25~43.75)μm;黑褐色、球形的闭囊壳嵌在叶表面的菌丝体中,直径为87.5~143.75μm;每个闭囊壳中有6或8个子囊,子囊无柄,大小为(25~43.75)μm×(37.5~68.75)μm,每个子囊中有4或5个子囊孢子,每个子囊孢子(18.75~21.88)μm×(25~31.25)μm。采用真菌ITS通用引物,扩增病菌r DNA ITS,测序及进化分析后发现,其ITS序列与伊朗异株荨麻...
关键词:
三角荨麻 白粉病菌 鉴定 进化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桑大军 许为钢 胡琳 董海滨 王根松
对河南省5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Pm8,Pm13,Pm21及Pm24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这些主推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其中仅有3个品种抗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品种几乎没有上述抗白粉病基因,80年代以后利用Pm8较多,Pm2,Pm4和Pm24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Pm13和Pm21没有在这些品种中得到使用。同时利用这些标记对2005年在河南省收获面积大于6.67万hm2的14个品种进行鉴定。采用回交育种及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将Pm13,Pm21,Pm30和Pm33等抗性基因导入了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之中,获得了抗...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白粉病 抗病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锡锋 张忠山 刘红彦 何家泌
以1990~1993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64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标样为例,应用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和根据与已知抗白粉基因的互作推测毒性基因频率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群体中生理小种组成及其频率有较大变化,亚号、10号、11号和15号小种的频率均呈下降趋势,而31号小种的频率呈大幅度上升,至1993年已达20.75%,跃居各小种之首;对1号、11号、15号和31号小种的毒性基因谱分析发现,不同小种群的小种间至少存在一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差异,同小种群的不同小种间则在毒性基因谱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小种不同菌株间的毒性基因谱仍不完全相同,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胜国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和利用Ident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WheatVarietiesResistancetoPowderyMildewinHebeiProvince八十年代初期小麦白粉病在河北省就有发生,近年来日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盛宝钦 周益林 王剑雄 段霞瑜 向齐君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采自河北省和北京地区12个市、县的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2个种的62份材料进行接种,除8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4个属,12个种的49份材料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82.2%的感病小麦近缘植物其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近缘植物在该地区病菌越夏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寄主范围,生育期,近缘植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竹林 李美霞 奚亚军 刘曙东
采用室内苗期鉴定、大田人工接种鉴定和Pm4b分子标记对黄淮麦区的9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白粉病抗性分析。苗期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中,抗病品种5个,占参试品种的5%。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抗病品种39个,占参试品种的39%。分子标记检测发现,98份供试材料中有3份样品检测到Pm4b基因的标记片段,占供试材料的3%。苗期感病而在成株期表现中等抗病有可能是慢病性品种,是一种更有利用前途的抗病种质。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Pm4b 抗病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长有 王耀勇 张改生 王秋英 吉万全
【目的】选育小麦新种质N95175和新品种远丰175,并检测其是否含有来源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抗白粉病基因或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92R149/咸87(30)//小偃6号杂交组合选育N95175和远丰175,并以N95175、远丰175及其亲本92R149、咸87(30)和小偃6号为材料,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抗条锈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11和Xgwm18,对N95175和远丰175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从N95175中扩增出与92R149相同的SCAR标记特异条带,而在2个感病亲本咸87(30)、小偃6...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来 杨猛 陈陆 付仁一 杨霞 赵军 王川庆 王泽霖
【目的】确定鸡杆菌河南分离株的具体种属和进化地位。【方法】以9株鸡杆菌河南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序列,针对鸡杆菌3个管家基因rpoB、infB和atpD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将9株鸡杆菌的3个管家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鸡杆菌属和巴氏杆菌科其他属相关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扩增出rpoBi、nfB和atpD3个管家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566,531和1 441 bp,将测序结果登陆到GenBank。鸡杆菌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3%~100%(rpoB)、90.5%~100%(infB)和98.3%~...
关键词:
鸡杆菌 管家基因 进化分析 进化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齐君 盛宝钦 周益林 段霞瑜 张克诚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鉴别寄主,抗病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正德 黄光明 朱杰 杨家秀 蒋滨 李云鹤
1985~1992年在屏山、雅安和新都大丰三处设置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变异观察圃,对41个寄主抗白粉病的有效性进行了追踪。并于1987~1993年进行了白粉病菌小种监测和毒力频率分析,结果以中毒级(4~6级)组合为主,高毒级(7~10级)次之,低毒级(1~3级)较少;发病程度则与寄主的感病频率呈正相关。单基因抗性品种高加索等1987~1993年平均感病频率为72.2%~99.1%。具有Pm2+6的CI12632、MarisHuntsman等多基因品种,平均感病为32.5%~43.6%,抗性相对较稳定。多基因品种的免3号含有Pm2X基因,平均感病频率仅13.2%,抗性更稳定。Khapli除含有Pm...
关键词:
小麦,抗病性,白粉菌小种,抗性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西贞 张卫东 田纪春
小麦品种百农3217感白粉病,它的一个近等基因系(Xbd/百农3217(BC7F6))含抗病基因xbd,具有抗白粉病功能。以这两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接种白粉菌,分析了0~6 d两个品系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7种代谢酶的活性,这些代谢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目的是探讨在白粉菌和小麦植物的互作过程中,感病、抗病植物生理指标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后,H2O2含量在感病品系中显著下降,在抗病品系中显著上升...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互作 生理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超杰 杨作民 孙其信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常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措施。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措施正在成为小麦抗病基因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 ,小麦中正式定名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已达 30个 (Pm1~Pm30 ) ,其中 16个位点的 18个基因已成功地标记和作图 ,为这些抗病基因的鉴别和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RFLP、RAPD、AFLP、SSR等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鑫 许为钢 王根松 胡琳 张磊 张建周 董海滨
【目的】周98165对河南省当前流行白粉菌生理小种具有较好的抗性,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及遗传特性,筛选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和理论支撑。【方法】将周98165与中国春杂交、自交、测交,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鉴定,用小麦白粉病菌08B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EST-SSR技术对双亲及抗感池进行筛选和电泳分析,并结合中国春缺四体材料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周98165对3个白粉菌高毒力小种抗性良好,其抗病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PmHNK。筛选了与PmHNK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在遗传图谱上的顺序为Xbarc77、Xgwm5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