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7)
- 2023(9298)
- 2022(7919)
- 2021(7480)
- 2020(6386)
- 2019(14408)
- 2018(14160)
- 2017(27804)
- 2016(14869)
- 2015(16291)
- 2014(15925)
- 2013(15382)
- 2012(14015)
- 2011(12170)
- 2010(11578)
- 2009(10015)
- 2008(9203)
- 2007(7525)
- 2006(5860)
- 2005(4623)
- 学科
- 济(57805)
- 经济(57746)
- 管理(40165)
- 业(38871)
- 企(31285)
- 企业(31285)
- 方法(30976)
- 数学(28368)
- 数学方法(27998)
- 财(16461)
- 农(15809)
- 地方(14392)
- 中国(12997)
- 业经(11682)
- 学(11152)
- 农业(10879)
- 务(10135)
- 财务(10102)
- 财务管理(10083)
- 企业财务(9677)
- 技术(9380)
- 贸(9281)
- 贸易(9279)
- 制(9119)
- 易(9030)
- 环境(8998)
- 和(7749)
- 融(7708)
- 金融(7707)
- 理论(7679)
- 机构
- 学院(193340)
- 大学(191477)
- 济(78500)
- 管理(78001)
- 经济(77037)
- 理学(69302)
- 理学院(68600)
- 管理学(67308)
- 管理学院(66943)
- 研究(60973)
- 中国(43433)
- 科学(39460)
- 京(37180)
- 财(35624)
- 农(35204)
- 业大(32349)
- 中心(29829)
- 所(29438)
- 财经(29311)
- 农业(27930)
- 研究所(27482)
- 江(27097)
- 经(27004)
- 经济学(25021)
- 范(23921)
- 师范(23632)
- 经济学院(22925)
- 院(22494)
- 财经大学(22309)
- 州(21635)
- 基金
- 项目(148809)
- 科学(118532)
- 基金(110174)
- 研究(104671)
- 家(97172)
- 国家(96428)
- 科学基金(83980)
- 社会(67966)
- 社会科(64613)
- 社会科学(64592)
- 省(61239)
- 基金项目(59482)
- 自然(56539)
- 自然科(55295)
- 自然科学(55277)
- 自然科学基金(54261)
- 划(49890)
- 教育(48380)
- 资助(44384)
- 编号(40053)
- 重点(33669)
- 部(33025)
- 发(32060)
- 创(31767)
- 成果(29863)
- 创新(29786)
- 科研(29459)
- 计划(28602)
- 国家社会(28551)
- 教育部(28338)
共检索到25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顺立 刘立峰 陈焕英 耿立格 孟成生 杨余
【目的】揭示河北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对SSR引物对75个河北省不同植物类型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2~6个,平均3.25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448,变幅为0.1680(7G02)~1.3617(PM15);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458,变幅为0.3385(7G02)~0.9013(PM384);普通型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大于多粒型和珍珠豆型。采用类平均法对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可以将各地方品种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为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花生地方品种,第Ⅱ类群...
关键词:
花生 地方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目的】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基因型,对88份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这些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表型聚类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类群内,但仍有部分品种独立成群。SSR分析表明,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10个等位基因,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95个等位基因,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9。SSR标记聚类分析同样将此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仍主要集中在一个主群内。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连帅 陆平 乔治军 张琦 张茜 刘敏轩 王瑞云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国内外黍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黍稷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6份黍稷种质资源对来自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的黍稷基因组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63对SSR黍稷基因组引物,利用这6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来自国内外的192份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各试材在同一引物中的条带情况,并以此来分析试材的遗传多样性与所在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6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SSR位点2.56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0.6275,平均基因多样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利用28对稳定的SSR引物分析了20份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43个,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9个多态性片断,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85。聚类分析将此材料划分为3个大群,其中来自山西地方品种划分在一个类群内,而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分布在3个类群中,多样性较高。据此结果,可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针对性的保存和改良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孙道杰 冯毅 王辉 宋喜悦
【目的】揭示我国主要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分布于小麦各染色体臂上的42对SSR引物,对我国10个麦区81个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16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扩增的等位变异为1~17个,平均为7.5个。参试小麦地方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平均为0.63。平均等位变异数A基因组>D基因组>B基因组,平均PIC值各基因组间差异不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生态区的全部材料没有完全聚在一起,但冬麦区和春麦区材料间差异较明显。【结论】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不同麦区间遗传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炎花 乔小燕 马春雷 乔婷婷 金基强 姚明哲 陈亮
利用设计合成的60对扩增稳定的EST-SSR核心引物分析51份广西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平均3.88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2(TM149)~0.92(TM186),平均为0.37;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TM144,TM147)~0.73(TM189),平均为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12~0.68之间,平均为0.41。地区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3~0.94之间,说明不同地区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于茶与白毛茶群体而言,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2(P<0.001),即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小平 张晓杰 廖伯寿 雷永 黄家权 陈玉宁 姜慧芳
【目的】评价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验证传统植物学分类的可靠程度,为充分发掘、利用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提供必要信息。【方法】采用27对花生SSR引物,对ICRISAT微核心花生种质168份材料(来自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V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三维空间聚类图;利用Popgene V1.32估算种质群间的Nei78遗传距离等参数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采用MEGA3.1绘制种质群间聚类图。【结果】2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5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学勤 刘庆昌 王玉萍 翟红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强海平 余国辉 刘海泉 高洪文 刘贵波 赵海明 王赞
【目的】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传统的育种方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改良幅度多年来徘徊不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品种的改良,一方面依赖于所掌握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对其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了解程度。本试验基于SSR分子标记,研究现有中美两国的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变异,分析两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紫花苜蓿重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优异标记、等位位点提供基础,为分子育种提供信息,加快育种进程。【方法】利用覆盖紫花苜蓿全基因组的40对SSR分子标记(每条染色体上选取3-9对SSR标记),采用基于测序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中美16个紫花苜蓿主栽品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旻桓 姚奕平 黄宇 金晓玲 叶烨 邢文 雍玉冰 张雨朦 黄承前
【目的】揭示江南牡丹可能的起源,为江南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种质创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筛选的 14 对 SSR 引物对 47 份资源 376 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4 对引物共检测平均等位基因的变化区间为 1.500 ~ 2.786,总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为 1.797,观测杂合度(H_o)变化区间为 0.371 ~ 0.786,期望杂合度(H_e)的变化区间为 0.250 ~ 0.510,平均值分别为 0.320 和 0.560,观测杂合度(H_o)的平均值大于期望杂合度(H_e)。固定指数(F)的变化区间为 -1.000 ~ 0.011,平均值为 -0.805。等位基因丰富度(A_r)的最大值为 2.79(‘香丹’),最小值为 1.5,平均值为 1.769,基本上为江南牡丹的传统品种。江南牡丹品种中来源于湖南牡丹的品种相对其他来源的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与卵叶牡丹显示了较近的关缘关系,其中‘四旋’‘玫红’‘轻罗’‘川红’有很近的遗传距离,整体来讲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群体。‘凤丹’‘香丹’与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雪源红’和‘香玉’与大部分中原牡丹聚为一类,推测为早年引种至江南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结论】肉质花盘亚组可能没有参与江南栽培牡丹的起源,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有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矮牡丹和四川牡丹的基因,这些种共同形成了江南牡丹品种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翁润 赖丽萍 王寿昆
采用8个微卫星座位对福建省5个地方品种猪(槐猪、官庄花猪、莆田黑猪、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遗传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PIC)、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5个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高;8个微卫星位点H平均为0.7006-0.7760;PIC为0.6917-0.7609;莆田黑猪与闽北花猪的遗传距离最小(0.5531),官庄花猪与闽北花猪的遗传距离最大(0.8618).
关键词:
猪 地方品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张娜 于拴仓 张凤兰 隋光磊 余阳俊 赵岫云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芥蓝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常规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随着芥蓝杂交种的问世,杂交种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市场效果明显,因此,对芥蓝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尤为重要。选取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的55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多态性好、分布均匀的15条SSR引物对98份芥蓝自交系进行分析,共得到65个多态性带型。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一张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1时,将98份芥蓝自交系初步分为1,2,3,4,5组。研究结果为芥蓝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杂交种鉴定和资源保护等提供了依据。在试配芥蓝新组合时,应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自交系作为重点材料,后代的杂种优势会更显著。
关键词:
芥蓝 SSR 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彪 南丽丽 姚宇恒 夏静 汪堃 陈洁 何海鹏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