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9)
2023(6115)
2022(5140)
2021(4511)
2020(3744)
2019(8499)
2018(8294)
2017(15924)
2016(8538)
2015(9702)
2014(9864)
2013(10130)
2012(9769)
2011(9227)
2010(9409)
2009(8938)
2008(8505)
2007(7579)
2006(7153)
2005(6385)
作者
(27943)
(23871)
(23426)
(22445)
(14827)
(11420)
(10613)
(9555)
(8914)
(8417)
(8351)
(8016)
(7591)
(7554)
(7308)
(7119)
(6770)
(6731)
(6659)
(6644)
(6091)
(5908)
(5641)
(5444)
(5370)
(5337)
(5012)
(5004)
(5003)
(4575)
学科
(64442)
经济(64412)
管理(23386)
地方(20504)
方法(18913)
(18143)
数学(16979)
数学方法(16847)
地方经济(13224)
(12919)
(12794)
企业(12794)
(12786)
中国(11497)
业经(10697)
资源(10614)
环境(10009)
农业(9509)
(8492)
经济学(8321)
(7669)
(7190)
(6669)
土地(6550)
生态(6362)
(5778)
(5777)
金融(5777)
(5762)
产业(5699)
机构
学院(135432)
大学(134107)
(65586)
经济(64305)
研究(53178)
管理(50866)
理学(42859)
理学院(42345)
管理学(41697)
管理学院(41463)
中国(39445)
科学(33614)
(28397)
(28121)
(25984)
研究所(25716)
(25055)
中心(23573)
(21952)
业大(21125)
经济学(20608)
财经(20412)
(19547)
农业(19270)
(18796)
(18647)
师范(18545)
(18216)
经济学院(18148)
科学院(18019)
基金
项目(89556)
科学(70018)
研究(64102)
基金(63487)
(55796)
国家(55362)
科学基金(46700)
社会(41965)
社会科(39787)
社会科学(39769)
(38200)
基金项目(33979)
(29681)
自然(29414)
自然科(28454)
自然科学(28443)
自然科学基金(27865)
教育(27039)
资助(25963)
编号(25011)
(22058)
重点(20700)
成果(19206)
(19199)
发展(17842)
课题(17836)
(17560)
国家社会(17337)
(17230)
计划(16605)
期刊
(82730)
经济(82730)
研究(41007)
中国(29706)
(22292)
学报(21125)
科学(20691)
(18979)
管理(17843)
农业(15272)
大学(15091)
学学(14305)
经济研究(13010)
资源(12644)
技术(12504)
业经(11639)
财经(10572)
问题(10353)
(9944)
金融(9944)
(9346)
技术经济(9240)
统计(8946)
(8327)
(8008)
教育(7979)
决策(7466)
经济问题(7149)
世界(6665)
(6274)
共检索到214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琳  许月明  刘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琳  杨同利  张明杰  许月明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资源经济学家和数量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土地经济学的角度建立了一套计算耕地损失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 ,包括耕地的质量性损失、数量性损失和价值性损失 ,计入了耕地减损引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将耕地的多价值性得以在经济学上表述。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社会经济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嵩龄  
本文研究了在生态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中与概念和方法的规范化有关的问题。它们依次是:生态资源的多价值性及价值概念系统;用于生态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计量的两种计算结构;在资源价值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量和资源的单位功能价值的确定;在核算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对灾变的影响权的确定,以及生态破坏诱发的灾害对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冲击性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慧景  赖志花  马慧卿  
土地一直是社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在种植业发展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土地对种植业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推导找出耕地资源与种植业经济增长可能存在的关系,并用河北省1991~2004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研究,提出今后种植业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姜海  蒋冬梅  
研究目的:计量耕地过度性损失,界定耕地保护理性目标,破解耕地保护指标分配难题。研究方法:函数模拟法,模型计量法,多方案比较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930742.27hm2。研究结论:其一,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土地管理部门压减耕地过度性损失,2020年的耕地红线1.20×108hm2必将在2009年年底突破;其二,倘若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经济发展即使延续过去占用耕地的态势,2020年以前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处于安全状态;其三,在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的前提下,从土地管理的首要使命判断,2020年全国耕地资源至少保有1.21×108h...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郧文聚  
本文以中国建设用地增量配置面临的选择"困境"为研究起点和主线,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土地资源两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部门间配置和时空配置);接着,转变常规思路,在构建模型计量中国耕地资源损失的基础上,反演建设用地增量不同时空的三种配置:理想、适度和消极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中国1989~2006年期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93.07万公顷;其二,2010年和2020年全国建设用地增量的理性配置规模分别为32.52万公顷和36.03万公顷。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应该将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到北京、上海等16个省(区、市),适当控制天津、山西等14...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月霞  郭爱请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近期(1997-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格局和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耕地资源条件有优有劣 ,其优势突出在于类型齐全、结构分明、利于分区利用 ;平原面积大、土地生产率高等。其劣势则主要表现在受自然条件限制 ,干旱、洪涝、盐碱、水土流失、污染等现象均存在。为使耕地资源实现永续利用 ,本文提出需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建立持续利用目标 ,并从耕地利用与保护、数量与质量、教育与法制等方面加强工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论文在分析河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1988~1995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及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探讨了河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耕地减少的对策。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47%)是河北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灾害毁地,分别占总减少量的22%和30%;在新增加的耕地类型中,开荒和复垦的比例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49%和44%,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人豪  杨庆媛  陈伊多  曾黎  
[目的]通过测度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其时空变化,再利用GDP和人均GDP等数据探明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和耦合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公式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利用地理联系率、重心模型等方法拟合了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重心与GDP重心、人均GDP重心演变轨迹,进而测算其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耕地压力和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类型。[结果](1)19782014年间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从1.16震荡下降至0.91,期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GDP达2.942 12万亿元。(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嵩龄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五、90年代中国环经损失的再评估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本文评论的六项研究各有其优缺点。现举其大端,列于表9。利用这些已经完成的研究,特别是金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嵩龄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一、引言环境破坏,从人地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废弃物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即所谓“污染破坏”;一类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华宾  张俊梅  门明新  许皞  李新旺  王树涛  范文洋  
耕地保护的合理空间安排已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构建了耕地保护级别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卢龙县耕地资源保护级别进行了评价。将卢龙县耕地资源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一级地主要分布于卢龙镇、燕河镇、石门镇等粮食主产区,该区土质较好,粮食产量高,投入水平较高,面积为19906.27 hm2;二级地主要分布在潘庄镇、印庄乡、双望镇、刘田各庄乡,该区域各项指标中等,面积为15475.61 hm2;三级地在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为5500.33 hm2。评价结果表明,该种方法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状况。耕地资源保护级别评定研究拓宽了基本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利华  刘红耀  张广录  高海丽  
【目的】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邯郸市1990、2000、2008年遥感影像、耕地调查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邯郸市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转移矩阵进一步探讨邯郸市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讨2000-2010年来邯郸市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990-2010年,邯郸市耕地非农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空间上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城市中心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耕地非农化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先后出现耕地缓慢非农化区、耕地增长区;转移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男男  郑华伟  张兰  刘友兆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集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