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8296)
2022(6898)
2021(6241)
2020(5263)
2019(11418)
2018(11036)
2017(20723)
2016(11691)
2015(12600)
2014(12155)
2013(12078)
2012(11290)
2011(10137)
2010(10004)
2009(8900)
2008(8891)
2007(7529)
2006(6700)
2005(5580)
作者
(38425)
(32425)
(32095)
(30209)
(20342)
(15673)
(14100)
(12700)
(12231)
(11311)
(11159)
(10766)
(10415)
(10224)
(10021)
(9921)
(9833)
(9500)
(9298)
(9261)
(8432)
(7914)
(7896)
(7422)
(7376)
(7098)
(7088)
(6879)
(6603)
(6553)
学科
(45960)
经济(45907)
(29889)
管理(28907)
(20980)
企业(20980)
方法(20345)
数学(18367)
数学方法(18182)
(16017)
(13845)
地方(11834)
农业(11304)
(10662)
中国(10640)
业经(10457)
(9369)
贸易(9367)
(9087)
环境(8871)
(7171)
技术(7112)
(6190)
(6168)
金融(6167)
(6049)
财务(6046)
财务管理(6039)
(5873)
银行(5812)
机构
大学(167996)
学院(167970)
(65468)
研究(64506)
经济(64229)
管理(60519)
理学(53675)
理学院(52902)
管理学(51737)
管理学院(51465)
科学(46857)
中国(46070)
(45076)
农业(36236)
(35722)
业大(35320)
(35302)
研究所(33781)
中心(28762)
(27277)
(25544)
农业大学(24197)
(24184)
(23199)
(22645)
财经(22440)
师范(22232)
科学院(21540)
北京(20949)
(20537)
基金
项目(127740)
科学(99517)
基金(93737)
(87696)
国家(87025)
研究(81509)
科学基金(71855)
(52477)
社会(52395)
自然(50862)
基金项目(50746)
自然科(49655)
自然科学(49633)
社会科(49590)
社会科学(49573)
自然科学基金(48747)
(44260)
资助(37041)
教育(35714)
重点(30313)
编号(29698)
(28418)
计划(28411)
(27076)
(26396)
科技(25842)
科研(25686)
创新(24914)
(23808)
(22662)
期刊
(66323)
经济(66323)
研究(41970)
学报(40603)
(39799)
科学(34649)
中国(30335)
大学(28366)
学学(27574)
农业(27181)
管理(18588)
(18397)
(14993)
业大(12135)
资源(12043)
业经(11801)
(11404)
金融(11404)
经济研究(11041)
(11033)
技术(10909)
教育(10618)
农业大学(10131)
财经(10063)
科技(9667)
问题(9097)
林业(9013)
(8606)
中国农业(7819)
技术经济(7783)
共检索到23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西言  杨彬云  王鑫  
本文应用河北省沿海气象站1961年-2005年45年逐年各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潜在蒸散量,并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月气候条件、海盐生产季节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海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3月-6月和9月-10月是最适宜海盐生产的季节;海盐生产季节各要素的变化特征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蒸散量均为减少趋势,并且这种变化趋势是显著的;蒸散量是影响海盐生产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照时数的减少;综合考虑,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化  张粤  岳耀杰  李雅  林要  盛中尧  王静爱  
环渤海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季节性旱、涝与盐碱、地下潜水矿质化共生,是该地区农业生产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本文选择东营地区台田-浅池与黄骅重盐碱地实验台田-浅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验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两地台田-浅池模式脱盐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气候季节性变化导致盐荒地表层盐量变化大,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台田减轻或遏制了季节性雨热条件变化下的剧烈反盐,耕层全年脱盐效率达58.8%,其中东营沙性土质台田耕层年平均脱盐效率为79.7%,种植棉花产量4500kg/hm2,与传统利用模式相比增加50%;黄骅台田耕层年平均脱盐效率为37.9%,种植棉花产量3000kg/hm2。台田浅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丽云  曹帮华  黄彦新  邵伟  解文科  李涛  
研究了刺槐、臭椿纯林及其混交林中不同土层在不同季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林分间的土壤酶活性在各个季节和土层均表现出差异。经统计分析,土壤酶活性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的来说,随着土层逐渐加深,土壤酶活性逐渐减弱。在树木生长表现和土壤酶活性发挥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青  骆梦  邱冬冬  谢湉  施伟  崔保山  
为了揭示盐沼水文特征对植物定植的影响,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无植被、具有一定水文梯度的区域,通过定点监测和野外控制实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潮沟作为盐沼潮水的主要源汇通道,高程和水文特征在垂直潮沟方向上发生显著变化;在时间上,盐沼表面潮汐过程存在干湿季特点;在空间上,淹水频率和淹水时长随高程增加而降低。(2)土壤水盐特征与水文特征相关性不高,但趋势显著:盐度随着距潮沟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含水率则相反。(3)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子捕捉量、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随距潮沟距离增加而下降,远离潮沟区域由于种子到达概率较低、萌发和生长条件较差,降低了植物成功定植的概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义  朱会义  
在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土地生产率无疑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出路,而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则需要科学地认识土地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选取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省内136个县(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不是由单一影响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地形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不同土地生产率水平地区内的主导影响因素明显不同,从而为如何提高区域土地生产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丹  李迎春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结果】1961-2014年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气候生产潜力呈北部低、南部高特征。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刘安国  邓爱娟  万素琴  刘志雄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积温增加,水稻适宜种植期延长;10℃初日至20℃(22℃)终日持续日数在大部双季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积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地区水稻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和早稻、中稻、晚稻灌浆期日较差呈减少趋势,西部减少趋势小于东部。可将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逸晨   魏江生   舒洋   赵鹏武   齐桂萍   张静  
[目的]季节冻土退化会直接影响生长季初期的水分补给,进而影响区域森林健康。然而,目前大兴安岭南段的冻土退化,特别是气候变化下冻土如何退化尚不清楚。[方法]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实验森林中,定位观测2014—2022年气温、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森林季节冻土退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气温加速上升,1997—2022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42℃·(10 a)~(-1),比1973—1996年间的升温速率[0.34℃·(10 a)~(-1)]加快了23.5%;且冻融期(当年11月—次年6月)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更快[0.46℃·(10 a)~(-1)]。土壤的冻融模式呈自上而下单向冻结,单向融化;冻结速率、融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快,在40~8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冻结速率2.23 cm·d~(-1)、融化速率4.50 cm·d~(-1))。季节冻土持续退化,观测到的最大冻结深度由80 cm减少至40 cm;冻融期显著缩短,开始冻结时间推迟,完全融化时间提前,导致年冻融期缩短15.21%。应用本文建立的冻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积温升高对研究区季节冻土退化的贡献率超过90%,是该区域季节冻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在大兴安岭南段,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冻融期缩短,气温升高是导致季节冻土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今后有必要监测季节冻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森林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珊珊  王怀清  黄彩婷  
利用1961—2011年江西省8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双季稻产量资料和全球气候模式ECHAM5/MPIOM在SRES A1B排放情景下2015—210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江西省双季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季稻生长期光、温和水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21世纪以来,生育期≥10℃积温以正距平为主,晚稻生长期日照时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2)分析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高温逼熟的次数呈明显上升状态,寒露风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3)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模式,并利用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模拟2015—2100年的气候产量,发现2060年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玉娟  门明新  霍习良  许皞  
利用生产成本分析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发展变化特征,通过建立近20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数据库,确定反映集约度的评价指标,基于生产成本计算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对研究区集约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经历了"两快两稳"4个发展阶段,区域间的耕地集约度是栾城≈遵化>张北,劳动集约度在耕地利用集约度中的比重是张北>栾城>遵化。研究发现,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集约度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劳动集约度比重会逐渐下降,体现了资金投入逐步替代劳动投入的趋势;研究区内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受地块区位和微地形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歆   钱思妍   杨蔚桐   田欣   李舒清   邹建文  
[目的]滨海盐渍土壤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具有强大的生产潜力,科学改良应用盐渍土壤的同时综合考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探究不同盐度滨海盐渍土N_(2)O排放规律特征,可为后续盐渍土壤盐度管控和温室效应的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自然形成的不同盐度梯度的滨海盐渍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土壤盐度分别为0.96、 2.57、4.04、15.23 mS·cm~(-1),并依次命名为Y1、Y2、Y3、Y4,采用气相色谱动态监测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不同盐分浓度影响下盐渍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盐度在0.96~4.04 mS cm~(-1)范围内时,随着盐分浓度上升,土壤N_(2)O排放量下降;当盐分浓度达到15.23 mS cm~(-1)时,N_(2)O再次被刺激产生,排放量(2598.94 μg·kg~(-1))仅次于轻度盐渍土(5384.17 μg·kg~(-1))。盐分浓度的增加给土壤微生物生存带来压力,氨氧化细菌AOB相较于古菌AOA更易受到盐分的影响,在轻、重度盐渍化土壤(Y1、Y2、Y3)中AOA仍能保持较高丰度;而在高盐分土壤(Y4)中,AOA和AOB的相对丰度受到抑制,阻碍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盐度梯度影响下N_(2)O累积排放量还与反硝化潜势(PDR)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可溶性有机碳(DOC)作为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的有机碳源,在土壤中的周转受到微生物的调控。当盐分浓度持续增加,土壤类型划分为盐土(Y4)时,nosZ基因丰度显著降低,N_(2)O还原作用减弱,使得Y4盐渍土中的氮素最终以N_(2)O的形式排放。[结论]盐度梯度影响滨海盐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进程,二者共同推动了土壤氮素的转化,造成N_(2)O排放的差异。在EC_(2.5:1)为0.96-4.04 mS·cm~(-1)范围内,盐分浓度的提高限制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速率,从而表现出N_(2)O的减排;当盐分分类达到盐土标准时,由硝化作用产生的N_(2)O减少,由反硝化作用(异养反硝化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产生的N_(2)O成为盐土土壤的主要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爱丽  霍治国  杨建莹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与变化对多样性农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选用1960—2019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逐日的冻土深度、温度、地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资料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冻土的空间分布,并运用M-K检验、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1)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 (P<0.01),冻土期明显缩短,蒸发量的相对减少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水量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影响甚微。[结论]临汾市冻土期缩短,冻土深度变浅,使越冬农作物干旱加剧,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植物安全越冬系数,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对农业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小梅  温祝桂  赵宝泉  刘冲  邢锦城  董静  丁海荣  洪立洲  
【目的】明确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滨海盐渍土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种植豆科绿肥田菁、草木樨,分析了绿肥生长季滨海盐渍土容重、孔隙度、p H、养分、有机质及盐离子总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种植前相比,一个生长季后,种植田菁、草木樨土壤容重减轻6.72%8.82%,孔隙度增加6.90%9.43%;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含量分别较种植前增加4.56%6.80%和9.49%10.7%,且含量最高的是1月和3月;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降幅范围为2.17%35.6%;020 cm土层p H降低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凤娇  王体健  邱康俊  温华洋  刘惠兰  陆明明  石春娥  杨元建  
基于1980~2010年期间63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安徽省霾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相对湿度和风速等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前,安徽省的霾频次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其后季节差异减小,霾天气趋于常年化.(2)近30年来,夏秋季霾频次逐年明显上升(1995年前后增加最明显),春冬季则表现出微弱的增长趋势.(3)霾发生时,四季的风向均表现出高东北风频次、多静风、低偏南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夏秋季霾发生时的风速明显减小,48.5%和54.5%的霾发生时的风速(14时)小于2m/s.(4)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霾易生成于高相对湿度(>70%)环境下,但高污染的合肥和蚌埠,约71.2%和68.9%的霾生成于低相对湿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究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进行适宜分布区预测,以期为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制定适宜未来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河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选取华北落叶松、蒙古栎和油松这3个主要树种,采用ClimateAP气候模型生成当前及未来(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与降水和温度相关的10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基于3个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体最低排放,RCP2.6;中度稳定排放,RCP4.5;高度排放,RCP8.5)的一致性预测,模拟3个树种当前和未来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并采取响应曲线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3个树种适宜分布区的影响。【结果】3个树种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都大于0.85,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前3个树种主要适宜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地区;影响3个树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存在差异,华北落叶松主要受小于0℃年积温和湿季降水量的影响,蒙古栎则主要受最热月平均气温、Hargreaves水分亏缺和湿季降水量的影响,而最热月平均气温、湿季降水量、大于5℃年积温和年均气温是影响油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一致性预测表明,在2040—2069年,河北省华北落叶松分布面积明显扩大,蒙古栎分布面积变化较小,而油松分布面积显著缩小;在2070—2099年,3个树种的适宜分布面积都显著缩小,幅度均超过3%。【结论】随着气候变化,3个树种均有向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分布变化不大。在未来3个树种的适宜分布区,采取人工手段(如造林)辅助树种扩散以适应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