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8)
2023(14004)
2022(12165)
2021(11427)
2020(9595)
2019(22033)
2018(21684)
2017(41925)
2016(22976)
2015(25613)
2014(25454)
2013(25186)
2012(23341)
2011(20982)
2010(21107)
2009(19538)
2008(18183)
2007(15813)
2006(13861)
2005(12136)
作者
(68171)
(56688)
(55866)
(53321)
(36031)
(27154)
(25457)
(22090)
(21552)
(20184)
(19380)
(19061)
(17843)
(17751)
(17578)
(17487)
(16989)
(16577)
(16164)
(16124)
(14171)
(13965)
(13798)
(12896)
(12724)
(12667)
(12456)
(12414)
(11510)
(11338)
学科
(86188)
经济(86086)
管理(61658)
(61454)
(50591)
企业(50591)
方法(39892)
数学(34551)
数学方法(34134)
中国(27643)
(27567)
金融(27564)
(25665)
银行(25615)
(24716)
(24482)
(23573)
(22185)
地方(21770)
业经(19953)
(18485)
农业(16965)
(15881)
财务(15816)
财务管理(15791)
理论(15449)
企业财务(15126)
(14869)
贸易(14857)
(14412)
机构
大学(320840)
学院(318914)
管理(123303)
(120947)
经济(118125)
研究(110143)
理学(107323)
理学院(106014)
管理学(103954)
管理学院(103411)
中国(84730)
科学(72477)
(67944)
(60322)
(56881)
(56081)
业大(52793)
研究所(52652)
中心(51260)
农业(47663)
(46491)
财经(45453)
(42803)
北京(42321)
师范(42317)
(41335)
(39462)
(38612)
经济学(36328)
师范大学(34418)
基金
项目(226116)
科学(176259)
基金(163339)
研究(160407)
(144232)
国家(143046)
科学基金(121546)
社会(98679)
社会科(93448)
社会科学(93417)
(90969)
基金项目(87764)
自然(81830)
自然科(79913)
自然科学(79882)
自然科学基金(78443)
(75885)
教育(72827)
资助(67352)
编号(64561)
成果(52257)
重点(51211)
(48849)
(48481)
(47112)
课题(44950)
创新(44056)
科研(43873)
计划(43043)
大学(41276)
期刊
(128117)
经济(128117)
研究(90922)
中国(60252)
学报(59189)
(55080)
科学(51983)
大学(43341)
管理(42535)
学学(41157)
(41028)
(39199)
金融(39199)
农业(37667)
教育(33417)
技术(25010)
财经(21550)
业经(20851)
经济研究(19717)
(18822)
(18227)
(16522)
问题(16431)
理论(16234)
科技(16145)
业大(16144)
图书(16032)
实践(15081)
(15081)
资源(14850)
共检索到461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伟娟  鹿秀云  李宝庆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7.46%,表明河北省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4融合群。通过选用麦芽蛋白胨(MPDA)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AG-4融合群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即AG-4-A、AG-4-B、AG-4-C、AG-4-D、AG-4-E和AG-4-F,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9.02%,6.56%,9.84%,1.6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杨立军  赵永玉  喻大昭  徐荣钦  张重权  
1997~ 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标样上分离获得丝核菌 6 5株 ,其中双核丝核菌 43株 ,多核丝核菌 2 2株。将所得菌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融合测试表明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cerealis的AGD融合群和R .solani的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 ,相应菌株数分别为 43、12、6、2、2 ;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 ;菌丝融合群间致病力不同 ,AGD、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在鄂麦 12上的平均病级值分别为 2 .38、2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  侯明生  胡汉桥  
用采自湖北省44个县、市的6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融合群国际标准株AG-1IA、AG-1IB、AG-1IC、AG-4和AG-5进行了菌丝融合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62个菌株均能与AG-1IA株融合,其中有60株也能与AG-1IC株融合。比较而言,供试株与AG-1IA的融合率高于与AG-1IC的融合率。据此,供试菌株应归于R.Solani AG-1I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舒灿伟  曹琦琦  赵美  江绍锋  周而勋  
为了揭示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差异,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立枯丝核菌8个融合群共13个菌株的G蛋白β亚基基因,并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融合群的立枯丝核菌的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内含子和开放阅读框数目一致,编码氨基酸均为347个。但氨基酸序列存在14个位点的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立枯丝核菌各个融合群G蛋白β亚基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同一亚群的菌株同源性达到100%,不同融合群之间存在差异。分子进化分析表明,不同物种的G蛋白β亚基基因在进化上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同融合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江华  杨媚  周而勋  戚佩坤  
从13种植物上分离得到58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菌株,在确定其种类和融合群的情况下,将所有供试菌株分别接种于水稻(Oryza sativa L.)、甜玉米(Zeamays var.saccharata)、黄瓜(Cucumis sativus)及甘蓝(Brassica capitata)上,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玉米(Zea mays)和甜玉米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大部分归属于AG-1)的致病力最强;其次为其它植物上分离的菌株(归属于AG-4),其致病力属于中等;从其它植物上分离得到的、归属于其它融合群及非立枯丝核菌的菌株的致病力最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良  王道本  
从棉苗上分离到一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第4融合群(AG—4),经连续转代得到一衰退菌株。同正常菌株相比较,衰退株生长缓慢,菌丝变细,菌落淡黄色,基质菌丝稀疏,气生菌丝絮状,极少产生菌核,致病力显著降低。经热水(52C)、抗菌素和吖啶橙类染料治疗说明衰退不是由细菌的污染所致,与丝核菌中的质粒也没有关系。衰退株的自然恢复率为4%,通过菌丝融合,衰退因子可传递给健康的立枯丝核菌。盆栽试验表明,健康株和衰退株混合接种时,棉苗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尤其是先接种衰退株培养物的处理,这就表明衰退株具有一定的防病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春芳  桂敏  袁恩平  方飞  洪群艳  杨根华  
从采自成都、德宏、广西芋头球根上分离到丝核菌,经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该分离菌株属于双核丝核菌中的AG-R群。分离菌株对白菜幼苗有较强的致病力。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分离频率很高,从芋头球根外观上看,丝核菌对它没造成危害,植株生长正常。国内尚未见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AG-R的研究报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在哲  亓玉昆  吕娟  张玉娇  张伟  刘云  付翠翠  刘慇  刘保友  王清海  
[目的]明确引起山东省济南市侧柏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菌落初期白色,菌落中间簇状,后期菌落深灰绿色,背面黑褐色。分生孢子单孢透明,梭形、椭圆形、卵球形。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Neofusicoccum occulatum Sakalidis, M. L., Burgess, T. I.。人工接种分离菌株,均可以引起侧柏枝条、鳞叶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从发病部位同样可以分离获得接种菌株。[结论]明确了N. occulatum是引起山东省济南市林场侧柏枝枯病的致病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华  匙坤  许永华  孙佳明  雷锋杰  
【目的】探讨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在不同人参总皂苷质量浓度(200,20,2,0.2mg/L)、温度(10,15,20,25,30℃)和pH(5,6,7,8)下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以及初生菌丝受此趋化影响下的生长状况。【结果】人参立枯丝核菌对25℃、pH=6、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而人参菌核菌则对15℃、pH=7、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分别为0.136和0.149。【结论】人参总皂苷作为趋化因子能够诱导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产生化学趋向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琬玥  刘正坪  何祥凤  王文和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李正跃  骆弟乾  王学丽  董丽玲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结果】在3.0×105~3.0×108mL-1浓度下,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9.61,6.63,5.57和4.49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7×108、1.528×107、4.030×106和5.839×105mL-1。对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8.51,6.81,5.00和4.02d;LC50分别为2.352×10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振生  王晓杰  赵杰  汤春蕾  黄丽丽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or yellow rust)是一种气传性的低温真菌病害,在所有小麦产区均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其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Henn.,Pst)为严格专性寄生真菌,致病性变异频繁,常造成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引发病害大流行。因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条锈菌致病性变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途径、条锈菌群体遗传、条锈菌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以及条锈菌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冉鸿昌  肖炎农  姜道宏  李国庆  
测定了源于湖北省棉区的15个棉黄萎病菌单孢菌株(简称湖北菌株)和2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和V99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个棉花品种上,15个湖北菌株中都有致病力与T9或V99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综合分析表明:菌株T9的致病力最强,6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相当或强于菌株V991,7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中等,2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较弱。4个供试棉花品种中中棉12较耐黄萎病。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27个随机引物(10碱基)中10个可以从17个菌株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