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
2023(1682)
2022(1560)
2021(1452)
2020(1307)
2019(2842)
2018(2773)
2017(5167)
2016(3110)
2015(3399)
2014(3323)
2013(3307)
2012(3389)
2011(2882)
2010(2770)
2009(2459)
2008(2357)
2007(1973)
2006(1809)
2005(1470)
作者
(10911)
(9312)
(8904)
(8515)
(5733)
(4646)
(4017)
(3658)
(3483)
(3192)
(3177)
(3123)
(2975)
(2915)
(2909)
(2734)
(2716)
(2707)
(2598)
(2584)
(2534)
(2251)
(2233)
(2110)
(2085)
(2018)
(1997)
(1990)
(1930)
(1910)
学科
(11561)
经济(11555)
地方(7324)
(6087)
(5965)
管理(4736)
农业(4339)
(4008)
方法(3901)
数学(3671)
数学方法(3633)
(3248)
企业(3248)
地方经济(3181)
环境(2726)
业经(2563)
(2341)
中国(2226)
(2064)
资源(2028)
(2021)
农业经济(1898)
土地(1796)
及其(1750)
(1734)
生态(1702)
虫害(1633)
防治(1626)
(1624)
(1443)
机构
学院(40651)
大学(38345)
研究(17503)
(16086)
科学(14702)
农业(12876)
(12832)
管理(12799)
经济(12410)
中国(11928)
业大(11493)
理学(11039)
(10996)
理学院(10867)
(10677)
管理学(10476)
管理学院(10427)
研究所(10130)
农业大学(8651)
中心(8146)
(8020)
(7888)
(7165)
科学院(6618)
实验(6523)
实验室(6350)
(6188)
(6169)
(6155)
(6114)
基金
项目(32416)
科学(24375)
基金(21689)
(20286)
国家(20104)
研究(20083)
(17848)
科学基金(16449)
自然(12547)
(12316)
基金项目(12273)
自然科(12210)
自然科学(12202)
自然科学基金(11940)
社会(11076)
社会科(10364)
社会科学(10355)
资助(8577)
科技(8487)
教育(8361)
计划(8271)
(8024)
重点(7895)
(7865)
编号(7739)
(6535)
科研(6504)
(6310)
创新(6233)
课题(6226)
期刊
(15669)
经济(15669)
(15255)
学报(12810)
农业(10620)
中国(10393)
科学(9680)
研究(8593)
大学(8564)
学学(8409)
(5320)
资源(4831)
业大(4602)
农业大学(4001)
(3407)
业经(3394)
林业(3386)
中国农业(3215)
管理(3152)
(3070)
(3051)
金融(3051)
技术(2947)
自然(2824)
科技(2686)
教育(2599)
(2127)
(2016)
问题(2008)
自然科(1944)
共检索到60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龙  李秀花  Maurice Moens  
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娟  李秀花  于海滨  陈书龙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鉴定。经过对线虫ITS-rDNA序列分析,发现采集到的线虫ITS区序列差异很小,为同一种类,其ITS-rDNA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的ITS-rDNA序列同源性高于99%。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测量和观察,其主要形态学特征与燕麦孢囊线虫H.avenae的相近。综合其形态与分子序列特征,确定河北省小麦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成  林宇  顾建锋  董立  郭京泽  陈先锋  李志勇  
为鉴定河北省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得的一个滑刃线虫群体,对其相关形态特征及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其核糖体28S rrNA-D2/D3区与ITS区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河北谷子中分离的滑刃线虫群体在形态上与以前报道的贝西滑刃线虫群体非常相似;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序列相比,28S rrNA-D2/D3区序列相似度为100%,ITS序列相似度为98%~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河北谷子中贝西滑刃线虫群体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以100%支持率聚类于同一分支。因此,河北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取的滑刃线虫群体为贝西滑刃线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龙  李秀花  马娟  
对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根结线虫种类、分布以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根据根结线虫二龄幼虫、雄虫和雌虫的形态特征,明确了河北省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发生最为普遍,几乎遍及全省各个地区,发生量很大,土壤线虫土壤的群体密度最高达50条/g,主要为害保护地黄瓜和番茄等作物;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仅局部发生,北方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花生和麻山药,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花生和黄瓜,北方根结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发生量相对较少,土壤线虫土壤的群体密度最高达10条/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信  舒自美  张克云  
[目的]从江苏如皋水稻田土样中分离到昆虫线虫一新株系N3(简称虫株N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计并构建基于18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等,对虫株N3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虫株N3主要形态特征是:食道基球退化;交合刺整体弧形弯曲,基部愈合弯曲;引带近腹部端,附着于交合刺基部;生殖乳突P3近泄殖腔,P2、P4远泄殖腔;双子宫。18S r DNA分子系统树表明:虫株N3与Diplogasteroides 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春杰  王丽芳  潘凤娟  许艳丽  
【目的】探讨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冷冻存活能力的方法,以改进昆虫病原线虫储存技术。【方法】以我国高寒地区分离、筛选出的高致病力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N(HBN,45°45′N)和从美国引进的同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H.bacteriophora-NJ(NJ,40°13′N)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2个品系线虫冷冻存活率的影响。【结果】HBN经过25℃7d、10℃7d、4℃7d、25℃3d10℃3d和25℃3d10℃3d4℃3d的预处理后,于-4℃冷冻5d时的存活率为86.1%~95.2%,显著高于直接冷冻法(25℃0d)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君  黄金  胡天翼  黄小娜  张克云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EPN)的嗅觉趋化性及适应性是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目的在于鉴定崇明拟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chongmingensis DZ0503CMFT(DZ)品系中gs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该基因对DZ线虫的嗅觉趋化性及适应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构建的DZ线虫与其自身共生菌菌株Serratia nematodephila DZ0503SBS1~T(S1)及其非自身共生菌S.nematodiphila DR186(186)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DGE)文库中的差异基因,选取化感神经元中广泛表达的G蛋白Gα亚基的基因gsa-1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饲喂法将gsa-1的dsRNA导入线虫体内进行RNAi,从而降低线虫体内gsa-1基因的表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效果,并统计线虫的趋化性、嗅觉适应性、体长、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虫比例等变化。[结果]DZ/S1单菌侵染期线虫与DZ/186相比其趋化性及适应性均有显著差异。DZ/S1组的线虫对苯甲醛及活体大蜡螟幼虫的趋化性指数分别是DZ/186组的2.99倍和8.62倍。DZ/S1组的线虫对苯甲醛的嗅觉适应性较DZ/186组更强。gsa-1基因在DZ/S1单菌侵染期线虫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相比DZ/186组下降了34.30%。gsa-1 RNAi后,其表达量相比对照组被抑制了54.19%。gsa-1 RNAi组线虫对苯甲醛的趋化性及对活体大蜡螟幼虫的趋化性明显升高,其趋化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组的4.22倍和2.14倍。gsa-1 RNAi组与对照组之间嗅觉适应性、体长、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虫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RNAi方法初步验证了DZ线虫gs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负调控崇明拟异小杆线虫的嗅觉趋化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马晓乾  周勤政  郑桂恒  夏吾加  张艳明  王成立  晋鹏非  吕全  张星耀  
【目的】齿小蠹属(Ips)(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是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齿小蠹成虫进行了种类鉴定,旨在厘清我国齿小蠹属的种类,并提供DNA分子数据。【方法】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9省(自治区)39个地点的针叶林中采集到的12 062头齿小蠹成虫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在初步鉴定到种的基础上,选取52个齿小蠹代表性样本进行mtDNA COⅠ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将本研究代表性样本与齿小蠹属内所有已知物种进行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共鉴定出10种齿小蠹。基于序列比对的分子鉴定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分别为中华齿小蠹(Ips chinensi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天山重齿小蠹(I.hauseri)、光臀八齿小蠹(I.nitidus)、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I.schmutzenhoferi)、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香格里拉齿小蠹(I.shangrila)、西藏重齿小蠹(I.stebbingi)、落叶松八齿小蠹(I.subelongatus)和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在包含世界范围内所有已知37种齿小蠹的系统发育分析中,本研究的样本与同种参考样本聚在了同一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结果。同时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重齿小蠹与天山重齿小蠹为姊妹种;中华齿小蠹样本与该种已知的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独立为种内的第3个亚支;云杉八齿小蠹的新疆样本、东北-远东样本和欧洲样本分化为各自独立的3个亚支;我国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的样本与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重齿小蠹、十二齿小蠹样本也与其各自对应的欧洲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新疆和东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样本没有表现出遗传分化。【结论】我国齿小蠹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许多姊妹种之间形态特征十分相近,难以区分。基于形态特征结合mtDNA COⅠ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可以对齿小蠹属的种类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发现的10种齿小蠹中包括我国的新纪录种——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此外,本文更正了中华齿小蠹的鉴定,并发现7种齿小蠹存在明显的种下遗传分化特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莉  丛斌  王欢  韩冰  
本研究自5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35株共生细菌菌株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teinernemaSsy3线虫品系的共生菌对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毒力 ,对存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毒力菌株相关因子的研究表明 :高毒力菌株Ssy-1B经50℃处理10min及18W紫外灯下60cm高度垂直照射60min杀虫活性仍很稳定 ;Ⅰ、Ⅱ型共生菌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的血腔毒力均很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强  张兴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淋凯  朱小芳  钱秀娟  刘卫红  姜红霞  刘长仲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张润志  陈京元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墨天牛M. al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 saltuarius,卡罗莱纳墨天牛M. carolinensis,加洛墨天牛M. galloprobincialis,白点墨天牛M. scutellatus,南美墨天牛M. titillator,钝角墨天牛M. botusus,香枞墨天牛M. marmorator,墨点墨天牛M. notatus,松墨斑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贤  王永宏  刘霞  李骞  冯俊涛  张兴  
对分别采自陕西杨凌、汉中、渭南、太白4地区的315份土样进行了昆虫病原线虫筛选及其共生菌分离,得到2种昆虫病原线虫及1株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致病杆菌属(X enorhabdus)的嗜线虫致病杆菌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内的一个变种;对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与辣椒疫霉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有延缓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