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7)
- 2023(9735)
- 2022(8241)
- 2021(7376)
- 2020(6127)
- 2019(13538)
- 2018(13122)
- 2017(25142)
- 2016(13314)
- 2015(14739)
- 2014(15032)
- 2013(14859)
- 2012(13898)
- 2011(13067)
- 2010(13090)
- 2009(12100)
- 2008(11675)
- 2007(10664)
- 2006(9698)
- 2005(8735)
- 学科
- 济(80627)
- 经济(80468)
- 管理(36474)
- 业(31629)
- 方法(28261)
- 企(26678)
- 企业(26678)
- 数学(23131)
- 数学方法(22861)
- 地方(22126)
- 中国(17568)
- 学(17080)
- 业经(16359)
- 农(15571)
- 地方经济(14603)
- 财(13018)
- 和(12105)
- 理论(11532)
- 环境(11196)
- 制(11053)
- 农业(10726)
- 融(9680)
- 金融(9678)
- 发(8873)
- 银(8811)
- 银行(8797)
- 行(8463)
- 体(8442)
- 经济学(8429)
- 划(8129)
- 机构
- 大学(202478)
- 学院(202137)
- 济(89820)
- 经济(87962)
- 研究(76033)
- 管理(74265)
- 理学(63761)
- 理学院(62923)
- 管理学(61726)
- 管理学院(61332)
- 中国(55602)
- 科学(47695)
- 京(42976)
- 所(39362)
- 财(39124)
- 研究所(35946)
- 中心(33532)
- 农(32901)
- 财经(31046)
- 江(29892)
- 业大(29379)
- 经济学(28435)
- 经(28034)
- 范(27756)
- 师范(27465)
- 院(27290)
- 北京(27234)
- 农业(25710)
- 经济学院(25162)
- 州(24150)
- 基金
- 项目(136451)
- 科学(108098)
- 基金(99199)
- 研究(97081)
- 家(87535)
- 国家(86849)
- 科学基金(74007)
- 社会(65148)
- 社会科(60815)
- 社会科学(60792)
- 省(54306)
- 基金项目(52309)
- 自然(47053)
- 自然科(45928)
- 自然科学(45915)
- 划(45398)
- 自然科学基金(45076)
- 教育(43589)
- 资助(40397)
- 编号(37082)
- 重点(31708)
- 发(30984)
- 成果(29914)
- 部(29663)
- 创(27493)
- 国家社会(27160)
- 课题(26928)
- 创新(25830)
- 科研(25829)
- 计划(25260)
共检索到30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维洋 王红毅
文章在定义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改进灰色聚类法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河北省,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关键词:
社会经济系统 脆弱性 综合评价 灰色聚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杰 张炜熙
传统区域经济研究中侧重“如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脆弱性作为目前研究的前沿从另一视角研究“如何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复合系统,阐述了区域经济社会脆弱性外部特征与成因,提出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河北省按行政区划分进行了分类,为进一步评价动态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中的脆弱性提供了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洁 赵锐锋 谢作轮
以甘肃省为例,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探寻甘肃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为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区域脆弱性程度呈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中等脆弱性地区占甘肃省的面积最大,达到36.1%;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对脆弱性起共同作用,但社会因素为主要的驱动因子;甘肃省的地理分区与脆弱性分区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最后依据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有益意见。
关键词:
区域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驱动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崇强 孙东琪 翟国方 李宇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本文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社会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针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进行分析。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取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的脆弱性稳步降低;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从1996年-2009年变化不大,2006年-2008年出现了一个"U"型曲线,从敏感性指标的权重上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是敏感性最为重要的指标,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③从恢复性指标分析,1996年-2009年恢复性指标稳步上升,这与国家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恢复性指标权重上分析,城市的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钢民 张秋瑾
本文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2004-2012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脆弱性大小,从敏感性和应对性角度构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角度分析脆弱性演变特征。从总体上讲,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和脆弱性变动具有一致性,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应对性呈现出上升趋势;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性和脆弱性的绝对差异均在逐渐缩小,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相对差异在扩大,应对性相对差异在减小,但2009年以来相对差异表现出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超 金凤君 雷军 张小雷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西北干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绿洲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从脆弱性的角度,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新疆为例分析评价了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程度,并从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强度随着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疆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程度最高,南疆和北疆较低;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与脆弱性的关系来看,经济系统的恢复力对脆弱性的贡献度较高,努力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城市 脆弱性 经济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石油城市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以大庆市为例,分析其2001年以来经济系统脆弱性时序变化特征,同时选择5个典型地级石油城市与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等级;与其他石油城市相比,2006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西部城市,高于中东部城市,与东北其他城市相近。最后提出了降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玒玒 汪妮 解建仓 朱记伟
为了给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洛河区脆弱程度最大,渭河干流区和泾河区属中度脆弱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熵权 渭河流域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商彦蕊
河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水文地质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过程和致灾现状 ,指出了其脆弱性累进的原因 ,并提出了遏制环境恶化 ,减轻灾害影响与损失 ,调整人类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水文地质环境变化 脆弱性与减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薛乔丹 高力军 宁宁 李熹 张悦 李桐瑶 邴婧莹 赵薇 刘晴 孙宏
目的:探寻我国卫生资源脆弱性地区和导致脆弱性存在的关键性障碍因子,为降低我国卫生资源系统脆弱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均值标准差法、秩和法对31个省份脆弱性等级及关键障碍性因子进行评价。结果:17个指标熵权基尼系数为0.52。卫生资源极度脆弱的省份为西藏和新疆。极为关键障碍因子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和婴儿死亡率3个指标。结论:我国卫生资源系统综合脆弱性是一种社会因素决定为主的压力主导型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种"海拔效应",破解我国卫生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核心在于促进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关键词:
卫生资源 系统脆弱性 综合评价 熵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争伟 金菊良 吴开亚 丁琨
目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水环境系统的单方面脆弱性研究,过于片面化,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旱涝灾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根据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系统状态受到系统压力引起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状态对系统压力的适应性响应的观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描述上述不确定性过程中差异度系数在[-1,1]上取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构造三角模糊数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给出三角模糊联系数的基本形式,取置信水平得出置信区间联系数,采用期望-方差排序法对置信区间联系数进行决策分析,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喻鸥 阎建忠 张镱锂
区域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持续发展和政府制定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内部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区域的脆弱性定量评估较为困难。中国脆弱性研究起步较晚,关注较早的是脆弱性区域的分布,但对区域内脆弱人群的脆弱性研究较少,认识上的不足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科学的适应政策和措施。本文介绍了对脆弱性的认识,梳理了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阐释了定性内涵、指标评估、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的脆弱性评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评估等方法。针对中国的生态脆弱区,建议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定量评估其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