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8)
- 2023(15971)
- 2022(13421)
- 2021(12544)
- 2020(10267)
- 2019(23317)
- 2018(23469)
- 2017(44973)
- 2016(24721)
- 2015(27896)
- 2014(27716)
- 2013(27141)
- 2012(24577)
- 2011(21990)
- 2010(22079)
- 2009(20522)
- 2008(19717)
- 2007(17553)
- 2006(15788)
- 2005(13820)
- 学科
- 济(98223)
- 经济(98094)
- 业(71111)
- 管理(64798)
- 农(51519)
- 企(48933)
- 企业(48933)
- 方法(38726)
- 农业(34263)
- 数学(33288)
- 数学方法(32854)
- 中国(28578)
- 业经(27462)
- 地方(23468)
- 财(22766)
- 学(20910)
- 制(19555)
- 贸(16836)
- 贸易(16827)
- 易(16327)
- 发(16032)
- 理论(15327)
- 环境(15152)
- 银(14680)
- 银行(14641)
- 技术(14596)
- 和(14210)
- 策(14021)
- 行(13930)
- 体(13798)
- 机构
- 学院(344965)
- 大学(340850)
- 管理(135757)
- 济(134351)
- 经济(131191)
- 理学(117284)
- 研究(116570)
- 理学院(116033)
- 管理学(113872)
- 管理学院(113286)
- 中国(88481)
- 科学(73911)
- 农(73180)
- 京(72606)
- 财(59609)
- 所(59400)
- 业大(57554)
- 农业(55928)
- 中心(54302)
- 研究所(53860)
- 江(52557)
- 范(47620)
- 师范(47242)
- 财经(47093)
- 北京(45411)
- 经(42703)
- 州(42701)
- 院(41282)
- 省(38751)
- 经济学(38138)
- 基金
- 项目(235908)
- 科学(184945)
- 研究(176034)
- 基金(168589)
- 家(146180)
- 国家(144824)
- 科学基金(124222)
- 社会(109712)
- 社会科(103348)
- 社会科学(103320)
- 省(95300)
- 基金项目(90234)
- 自然(79572)
- 教育(79342)
- 划(77909)
- 自然科(77641)
- 自然科学(77623)
- 自然科学基金(76186)
- 编号(75016)
- 资助(67757)
- 成果(60231)
- 重点(52586)
- 发(51789)
- 部(50937)
- 课题(50663)
- 创(48491)
- 创新(45142)
- 科研(44500)
- 国家社会(44092)
- 项目编号(43404)
- 期刊
- 济(156606)
- 经济(156606)
- 研究(101202)
- 农(74728)
- 中国(69861)
- 学报(55935)
- 科学(52388)
- 农业(50661)
- 管理(45720)
- 财(43365)
- 大学(42770)
- 学学(40311)
- 教育(40183)
- 融(32368)
- 金融(32368)
- 业经(31562)
- 技术(29319)
- 业(23843)
- 经济研究(22010)
- 问题(21843)
- 财经(21500)
- 版(18792)
- 图书(18539)
- 经(18241)
- 科技(17065)
- 资源(16872)
- 理论(16560)
- 技术经济(16165)
- 现代(15905)
- 农业经济(15686)
共检索到512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谷宏 丁国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河北省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老化趋势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的威胁。因此,加快发展河北省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贫困问题的当务之急;政府加大投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重要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蓓
在时代发展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近几年凸显。传统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的外出而显示出其功能的落后性,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养老方式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机构养老和保险养老等方式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村老年人得到幸福的生活,我在这里对农村老龄化人口所适合的养老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农村老龄化人口进行正确的养老路径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玉龙
基于城乡人口流动视角,建立省际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3SLS估计方法,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农村人口老龄化每降低1%,城乡收入差距提高0.15%;城乡收入差距每下降1%,农村人口老龄化率提高1.11%。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注重并权衡二者关系,对于控制并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收入差距 人口流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秋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流出人口增加等原因而面临更加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特别是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提前和纯农业收入占比低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的显性影响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收入差距、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十分明显;从长期的隐性影响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农业、加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农村 人口老龄化 农业经济 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锡文 陈昱阳 张建军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
利用1989~2011年的农户微观家计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解和回归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总体变化主要是由组间效应引起的,即不同出生组之间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是收入不平等的主因;无论采用方差分解法还是回归分解法得到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确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效应有增强之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玲 白兰
本文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分析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转移趋势。目前,河北省农村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和老人较多,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在逐渐减少,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很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是,与城市人口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具备城市就业的比较优势。这一现状导致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留下妇女、老人在耕田,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在城市处于边缘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都得不到市民待遇,履步维艰。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解决"两难"境地的对策有:各级政府应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设计农村人口转移政策;必须加强农村人口基础...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转移 农村发展 人居环境 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小平 蒋健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笳旭 李朝柱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 77%,劳动生产率下降1. 19%,土地生产率下降0. 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老龄化 农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仲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情境,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以家庭支持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作为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缓解农村养老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内部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新农保"模式在我国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琳 杨莹 李冠杰
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老龄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中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老龄化范围由沿海向内陆迅速扩张。根据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农村人口老龄化划分为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浅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7种类型,1995—2000年有5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与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快速与慢速增长型浅度老龄化类型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延伸;2000—2005...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瑞娟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在全国14个省份1037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与传统劳动经济学的60岁标准有所差异,分65岁以上农户和60岁至65岁农户来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看,65岁以上农户对土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土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60岁至6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土地流转 区域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瑞娟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在全国14个省份1037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与传统劳动经济学的60岁标准有所差异,分65岁以上农户和60岁至65岁农户来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看,65岁以上农户对土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土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60岁至65岁农户对土地转出并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地转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60岁至65岁农户倾向于不转入土地,在中部地区60岁至65岁农户更倾向于转入土地。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区差别化的土地流转策略。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土地流转 区域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