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3)
- 2023(9692)
- 2022(8517)
- 2021(7908)
- 2020(6999)
- 2019(16015)
- 2018(15850)
- 2017(31092)
- 2016(17399)
- 2015(19377)
- 2014(19569)
- 2013(19723)
- 2012(18826)
- 2011(17093)
- 2010(17379)
- 2009(16419)
- 2008(16537)
- 2007(15312)
- 2006(13548)
- 2005(12067)
- 学科
- 济(74039)
- 经济(73982)
- 业(54038)
- 农(47168)
- 管理(42091)
- 方法(31788)
- 农业(31060)
- 企(30176)
- 企业(30176)
- 数学(28699)
- 数学方法(28472)
- 中国(19272)
- 业经(18020)
- 地方(17712)
- 财(17508)
- 学(16978)
- 制(15967)
- 环境(14910)
- 贸(13292)
- 贸易(13289)
- 银(12967)
- 易(12926)
- 银行(12924)
- 行(12261)
- 发(11807)
- 融(11671)
- 金融(11669)
- 险(11146)
- 保险(11052)
- 策(10628)
- 机构
- 学院(255347)
- 大学(250371)
- 济(103355)
- 经济(101031)
- 管理(94219)
- 研究(89332)
- 理学(80473)
- 理学院(79595)
- 管理学(78132)
- 管理学院(77706)
- 农(72723)
- 中国(71857)
- 科学(59738)
- 农业(56793)
- 京(52867)
- 业大(50132)
- 所(48806)
- 财(46788)
- 研究所(44638)
- 中心(42935)
- 江(41123)
- 财经(36631)
- 农业大学(35238)
- 省(34818)
- 经(33169)
- 北京(32623)
- 州(32088)
- 范(31990)
- 师范(31634)
- 经济学(30828)
- 基金
- 项目(170411)
- 科学(131053)
- 基金(121003)
- 研究(119416)
- 家(108055)
- 国家(107095)
- 科学基金(88873)
- 社会(73950)
- 省(70982)
- 社会科(69503)
- 社会科学(69475)
- 基金项目(65179)
- 自然(59100)
- 划(58140)
- 自然科(57557)
- 自然科学(57533)
- 自然科学基金(56425)
- 教育(52138)
- 资助(49340)
- 编号(49147)
- 重点(39119)
- 成果(38591)
- 发(38527)
- 农(38519)
- 部(37086)
- 创(34564)
- 计划(34273)
- 课题(33607)
- 科研(33517)
- 创新(32542)
- 期刊
- 济(119326)
- 经济(119326)
- 农(74329)
- 研究(69814)
- 中国(52001)
- 农业(50040)
- 学报(49511)
- 科学(42474)
- 大学(35741)
- 财(35287)
- 学学(34491)
- 融(29610)
- 金融(29610)
- 管理(26942)
- 业经(25290)
- 业(25151)
- 技术(19462)
- 教育(18060)
- 问题(17426)
- 财经(17255)
- 版(16121)
- 经济研究(15913)
- 资源(15561)
- 农村(14757)
- 村(14757)
- 经(14572)
- 业大(14191)
- 农业经济(14181)
- 技术经济(12884)
- 世界(12688)
共检索到382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 段英华 徐明岗 Mishima Shin-Ichiro Chien Hsiaoping
弄清不同利用方式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进而明确其环境风险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土壤养分管理及环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河北省的粮田、果园和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种利用方式氮磷的输入、化肥和有机肥的分配比例及氮磷养分的盈余状况,并结合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指数,评价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化肥氮磷的环境风险类型。结果表明,氮总输入量为菜地明显高于果园和粮田,磷总输入量为菜地和果园明显高于粮田,且粮田和菜地氮磷输入主要以化肥为主。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氮磷均呈盈余状态,其中氮盈余率为果园(532.6%)明显高于菜地(61.5%)和粮田(31.6%),磷盈余率为菜地(700.4%)和果园(615.7%)明...
关键词:
环境风险 养分平衡 氮磷 利用方式 农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良良 韩宝文 刘孟朝 李春杰 邢素丽 孙彦铭
通过1992-2012年共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河北省典型潮土区土壤钾肥力的影响,并对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以及农田钾素平衡对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连续20年不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并未对河北省潮土的土壤全钾造成影响;秸秆还田(NPSt)、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44.2%~79.1%;而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缓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7.66%~37.3%。单施氮磷肥(NP)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博洋 门明新 许皞 王树涛 齐跃普 李新旺
生产力与资源环境耦合研究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目前其农田生产中生产力不稳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影响突出,但在当前研究中对其农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能值理论从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负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等方面对1986年~2005年20年间的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2005年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呈增长趋势,1998年达到最大值7 680×108sej/m2,2005年比1986年增长了近1倍;随着肥料、机械和能源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资源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在1...
关键词:
能值理论 河北省 农田生态系统 综合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姣姣 刘文科
为研究安国市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累积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药田和粮田不同土壤深度中有效氮的含量。结果表明,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在各地块间差异较大;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低,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毕艳孟 李国强 申磊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
关键词:
蚯蚓 多样性 土壤环境 相关性 河北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树昌 贾文竹
对河北省1200个果园土壤质量的现状及变化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处于低等与缺乏水平的样本比例占71%;土壤磷积累较多,46%的样本果园处于丰富水平,丰富水平磷的含量是果园土壤磷环境临界值(50 mg/kg)的2.2~7.7倍,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土壤钾相对不足,处于低等及缺乏的样本占58%以上;果园的土壤微量元素铁、铜含量丰富,锌、硼含量中等,锰、钼含量处于低水平,土壤有效铜含量超过丰富水平的样本占70%~90%,处于丰富水平样本的含量是丰富水平标准(1 mg/kg)的2~5倍,各种果园土壤铜最高含量是毒害临界值(15 mg/kg)的1~2倍;近20%被调查果园的土...
关键词:
果园 土壤质量 现状 演变 酸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凤娇 刘金铜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树昌 陈清 张福锁 贾文竹
【目的】作为果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磷素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果园磷素投入特点及分析磷素负荷特征对加强果园磷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河北省主要果园土壤磷素分析、农户投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区域角度分析果园生产体系中的磷素输入输出特点及磷素盈余状况,分析土壤磷负荷风险。【结果】果园磷肥投入量为230.6kgP2O5·ha-1,主要来源于普钙、二铵和三元复合肥;通过有机肥投入的磷素水平为128.1kgP2O5·ha-1,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其中畜粪占35.8%,禽粪占25.5%。果园施磷水平以冀东北区和冀中南平原区较高,分别为378.5、195.5...
关键词:
果园 磷素投入 土壤磷负荷 磷素盈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徐万强 赵欧亚 孙世友 刘蕾 肖广敏 侯利敏
为掌握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潜在风险,分别采集金属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品,测定重金属As、Pb、Cr、Cd、Hg、Cu、Zn含量及土壤pH值,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Cr、Pb、Hg,个别土壤样点Cd、Pb、Cu、Zn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0,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Ⅲ级以上,土壤Cd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8.51%。冶炼区土壤Cd、Cu、Pb、Zn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2.31%,69.23%,34.62%和26.92%。污灌区土壤Cd、Zn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均为8.70%。蔬菜区土壤Cd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为9.94%。总体上看,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7种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Ⅰ级,清洁。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Ⅲ级(轻度污染)、Ⅰ级(安全)和Ⅰ级(安全)。参照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GB2762—2022),冶炼区周边小麦籽粒Pb、Cd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40.00%,40.00%和60.00%。污灌区小麦籽粒Zn、Pb、Cd元素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7.45%,8.51%和6.38%。蔬菜种植区蔬菜样本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因此,冶炼区和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广容 李春莉 王自林 李永梅
【目的】研究滇池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总磷(TP)、有效磷(Olsen-P)、水溶性磷(Water-P)含量在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变化状况及其磷吸附特性,旨在阐明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流域土壤磷流失的潜在影响。【方法】2009年,在滇池流域选择常规水稻-蚕豆轮作、露地蔬菜、3~5年和10年以上塑料大棚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cm土层的土样,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磷含量,用Langmuir方程拟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磷吸附特性,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磷含量与土壤磷素吸附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玉霞 王慧敏 刘巧玲 吕英华 孟春香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麦田土壤硒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河北省麦田土壤全硒含量为0.061~0.584mg/kg,平均值0.341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河北省麦田土壤有效硒含量为4.93~83.88μg/kg,平均值为31.51μg/kg。河北麦省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存在,占土壤全硒含量的42.25%~58.46%,其次为残渣态硒,占28.28%~40.99%,其余形态之和占12.26%~17.36%,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仅占8.12%~10.37%。河北麦省田土壤硒的平均有效度为9.69%。麦田土壤...
关键词:
麦田土壤 硒 含量 形态分布 有效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兰芳 欧阳竹 谢小立
山东禹城和湖南桃源是位于我国不同地区均以种养生产为主的两个县(市),根据养分平衡原理对这两个县级区域尺度的农田系统氮、磷收支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单位面积耕地上氮磷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均表现为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输入增长高于输出增长,导致农田系统产生较多氮磷养分盈余,两个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禹城农田系统氮磷盈余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氮盈余量从133.8 kgN.hm-2增加到目前的450 kgN.hm-2以上,磷盈余量从6.2 kgP2O5.hm-2增加到目前的148.9 kgP2O5.hm-2;在其11个乡镇中有10个表现为氮盈余、9个表现为磷盈余,其中氮盈余量最多的高达84...
关键词:
氮磷平衡 农田系统 山东禹城 湖南桃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宁 曲东 陈新平 张福锁 范明生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计算方法,对东北地区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化肥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种植区间化肥投入差异较大;氮、磷肥用量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空间差异的直接因素,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由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均由建国初期的亏缺转为盈余,赢余量呈现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区域间差异较大。与80年代相比,2002年由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总氮平衡和总磷平衡进入水体环境的氮、磷负荷均有所增加,各省农田进入水体环境氮、磷负荷的升高幅度分别为:辽宁,氮负荷29%,磷负荷3%;吉林,氮负荷93%,磷负荷22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军芳 周晓芬 孙丽敏 冯伟 杜金钟 崔瑞秀 孙苏卿
以藁城、无极、正定三个县(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三要素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三县(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13%提高到1.86%,全氮平均含量由0.73g/kg提高到1.14 g/kg,速效磷含量由10.3 mg/kg提高到29.83 mg/kg,速效钾含量由103.0 mg/kg提高到117.2 mg/kg,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全氮由很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速效磷由中等水平提高到高水平,速效钾略有提高,处于中等水平;三县(市)农田氮、磷、钾总体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1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丽敏 高露 雷雅坤 刘宁 胡景辉
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