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
2023(1148)
2022(928)
2021(942)
2020(690)
2019(1563)
2018(1502)
2017(2928)
2016(1740)
2015(1969)
2014(1953)
2013(1982)
2012(1953)
2011(1790)
2010(1694)
2009(1510)
2008(1390)
2007(1319)
2006(1286)
2005(1134)
作者
(6188)
(5474)
(5204)
(5024)
(2992)
(2559)
(2127)
(2061)
(1789)
(1774)
(1767)
(1692)
(1691)
(1610)
(1588)
(1579)
(1515)
(1436)
(1418)
(1361)
(1357)
(1275)
(1259)
(1172)
(1159)
(1155)
(1127)
(1122)
(1103)
(1064)
学科
(7353)
经济(7352)
地方(5094)
(4504)
(3386)
农业(3289)
管理(2833)
(2321)
地方经济(2306)
业经(1878)
(1618)
方法(1548)
农业经济(1466)
中国(1453)
(1452)
企业(1452)
环境(1439)
资源(1406)
土地(1394)
数学(1369)
(1350)
数学方法(1329)
生态(1230)
财政(1204)
(1053)
(956)
(938)
金融(936)
(931)
制度(929)
机构
学院(23914)
大学(22706)
研究(10764)
科学(8304)
中国(8177)
(8148)
(7804)
经济(7557)
管理(7498)
农业(6466)
(6401)
(6249)
理学(6225)
理学院(6098)
管理学(5916)
研究所(5914)
管理学院(5880)
业大(5556)
(5304)
(5020)
中心(4978)
(4289)
师范(4257)
农业大学(4184)
科学院(4119)
资源(4007)
(3932)
环境(3924)
(3825)
(3823)
基金
项目(17794)
科学(13654)
基金(12171)
研究(11956)
(11757)
国家(11648)
科学基金(9255)
(7921)
基金项目(6824)
社会(6766)
自然(6648)
(6524)
自然科(6461)
自然科学(6460)
自然科学基金(6318)
社会科(6295)
社会科学(6292)
编号(4795)
教育(4771)
(4631)
资助(4520)
重点(4395)
计划(4264)
科技(4144)
(4077)
课题(3711)
成果(3598)
发展(3534)
(3511)
(3482)
期刊
(10861)
经济(10861)
(8182)
中国(6946)
研究(6704)
学报(6180)
农业(5562)
科学(5160)
大学(4158)
学学(4013)
资源(3558)
(3096)
(2623)
金融(2623)
教育(2444)
(2409)
业经(2041)
业大(1928)
(1920)
管理(1872)
中国农业(1587)
农业大学(1583)
(1554)
技术(1531)
(1502)
林业(1493)
农村(1468)
(1468)
科技(1459)
自然(1419)
共检索到3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献林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农业部评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当地史志资料研究和田野调查发现,涉县旱作土坡梯田起源于公元前514年的战国赵简子"屯兵筑城";分布于广袤的深山区、以王金庄村为典型代表的旱作石堰梯田最晚起源于1290年,经过元末明初的开发初期、清中后期大规模发展期及建国前后直至农业学大寨期间的稳量提质期,涉县旱作梯田达到26.8万亩。作为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山区土地利用系统和半干旱地区抗灾减灾农耕生产系统,旱作梯田是涉县先民为躲避战乱、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文化创造。深入研究这一遗产类型,将为解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禾尧  
王金庄村位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核心区。其唇齿相依的生态格局、人驴共作的生产方式及情感交织产生的共命运文化心态,构成了旱作梯田系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村落生活样态。毛驴是村庄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驴-花椒-石堰"耦合结构是生产模式,驴文化则是村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旱作梯田系统全景式的反映。村落日常生活中有关毛驴的牲口买卖、驯化教育、疾病医治、文化仪式等组成驴文化的形貌,塑造和延续着旱作梯田系统的存续与发展。藉由驴文化,文章提出村落文化的发掘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泽东  
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当地居民积累生活经验、寻找生存之道,最终实现农业永续发展的智慧结晶。本文以其核心区域王金庄村居民的日常饮食入手,意在描述梯田社会中食物从破土而出到送入口中的全过程,呈现当地在自然与文化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这种与自然相适应的文化模式以及由此而生的生态观念,形成了以藏粮于地、储粮于仓、节粮于口为主要内容的饮食体系,影响着当地人的行为选择,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竹如  刘海根  申敏  
近年来,河北省涉县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在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新农合、新农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同时,尽全力拓宽民生工程的覆盖面,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和发展成果。一是免除四大灌区沿线农民灌溉费用。涉县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农民种粮成本较高,仅灌溉一项支出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立群  彭波  
为了解农村妇女营养健康水平形成机理,本研究依照随机抽样原则,对河北省涉县农村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通过对河北省涉县251份农村妇女调查问卷分析,运用AMOS16对农村妇女营养健康水平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的膳食营养、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向影响其营养健康水平,而身体素质则产生负向影响;健康素养则通过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对其营养健康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卫生习惯对其营养健康水平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膳食营养对其营养健康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本研究对政府提出了加强农村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敏  
~~
关键词: 元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斌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俊  
关键词: 龙脊梯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坤晓  谭淑豪  
基于河北省PX县的实地调查,探究了农地确权中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解决之策。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点农地确权纠纷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政策抵触引起的纠纷、承包地账实不符引起的纠纷、承包地四至不清引起的纠纷、承包户及人员变化引起的纠纷,以及承包地块及用途变化引起的纠纷;同时农地确权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最后,提出四点解决之策:加强农地确权的前期宣传;以二轮承包面积为主,谨慎处理实测面积;以确权确地到户为主,尝试探索确权确股;稳定现有承包关系,民主协商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坤晓  谭淑豪  
基于河北省PX县的实地调查,探究了农地确权中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解决之策。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点农地确权纠纷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政策抵触引起的纠纷、承包地账实不符引起的纠纷、承包地四至不清引起的纠纷、承包户及人员变化引起的纠纷,以及承包地块及用途变化引起的纠纷;同时农地确权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最后,提出四点解决之策:加强农地确权的前期宣传;以二轮承包面积为主,谨慎处理实测面积;以确权确地到户为主,尝试探索确权确股;稳定现有承包关系,民主协商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树山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自古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的美称。全县辖9镇、21乡、308个行政村,总面积1509.3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土地2.73万公顷,宜林宜牧山坡10.47万公顷,可开发滩涂水面1300多公顷。 涉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达五年之久,涉县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涉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角媛梅,张家元  
本文通过深入哈尼族地区调查 ,接合历史资料 ,分析了红河南岸哈尼梯田形成的文化背景和自然背景 ,认为哈尼梯田的形成是必然的 ,是哈尼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人地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系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詹长根  帅峰  胡梓桑  
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梯田修筑。在综合考虑田坎田埂占地和投资成本的基础上,给出了以梯田安全性为约束条件,以投资效益最优为目标的水平梯田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新农村试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新模型设计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原规划设计相比,在保证梯田安全性的同时,投资效益得到了提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梅  角媛梅  华红莲  任敬  张贵玲  闫晓景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受多个因素影响,旅游区内不同旅游开发程度的村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遗产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村寨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遗产区的82个村寨中,按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程度可分为旅游村、遗保村和非旅遗村等3类,19个村寨的286份问卷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在旅游开发中参与程度较低且参与不均衡;(2)从居民对景区旅游资源及其管理态度的感知看,3类村寨居民的感知值都高于中值,且非旅遗村各项感知均高于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