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6)
- 2023(12049)
- 2022(10132)
- 2021(9423)
- 2020(7650)
- 2019(17024)
- 2018(16647)
- 2017(31633)
- 2016(17195)
- 2015(19150)
- 2014(18547)
- 2013(18414)
- 2012(16775)
- 2011(15237)
- 2010(15085)
- 2009(13740)
- 2008(13332)
- 2007(11862)
- 2006(10637)
- 2005(9183)
- 学科
- 济(70207)
- 经济(70142)
- 业(50683)
- 农(47719)
- 管理(41918)
- 农业(31718)
- 企(28078)
- 企业(28078)
- 方法(25662)
- 数学(22774)
- 数学方法(22539)
- 地方(19919)
- 业经(19544)
- 中国(17134)
- 学(16619)
- 环境(14651)
- 财(14449)
- 贸(13918)
- 贸易(13907)
- 易(13522)
- 制(13289)
- 发(12022)
- 农业经济(10947)
- 技术(10668)
- 银(9973)
- 银行(9925)
- 划(9861)
- 策(9830)
- 体(9613)
- 行(9461)
- 机构
- 学院(243447)
- 大学(236388)
- 济(96718)
- 经济(94700)
- 管理(89940)
- 研究(87672)
- 理学(78653)
- 理学院(77678)
- 管理学(76131)
- 管理学院(75732)
- 农(72117)
- 中国(67265)
- 科学(60453)
- 农业(56007)
- 业大(50752)
- 京(49826)
- 所(46192)
- 研究所(42847)
- 中心(41853)
- 财(39116)
- 江(37311)
- 农业大学(35402)
- 省(32569)
- 范(31676)
- 院(31415)
- 师范(31219)
- 财经(31211)
- 北京(30205)
- 科学院(29780)
- 州(29482)
- 基金
- 项目(177575)
- 科学(138224)
- 基金(128304)
- 研究(122166)
- 家(116683)
- 国家(115664)
- 科学基金(96829)
- 社会(77748)
- 社会科(73297)
- 社会科学(73277)
- 省(72314)
- 基金项目(69835)
- 自然(65343)
- 自然科(63648)
- 自然科学(63628)
- 自然科学基金(62463)
- 划(60156)
- 教育(52211)
- 资助(49933)
- 编号(48271)
- 重点(40641)
- 发(40620)
- 农(38715)
- 部(37340)
- 创(36724)
- 计划(35774)
- 成果(35544)
- 科研(34654)
- 创新(34399)
- 业(33447)
- 期刊
- 济(110627)
- 经济(110627)
- 农(73536)
- 研究(62111)
- 农业(49814)
- 学报(49516)
- 中国(48305)
- 科学(43536)
- 大学(36382)
- 学学(35221)
- 财(26930)
- 管理(26651)
- 业经(25817)
- 业(24899)
- 融(22251)
- 金融(22251)
- 技术(18309)
- 资源(16827)
- 问题(16405)
- 教育(16363)
- 版(15973)
- 业大(15269)
- 经济研究(15145)
- 农村(14312)
- 村(14312)
- 农业经济(14124)
- 科技(13417)
- 财经(13406)
- 农业大学(12922)
- 世界(12265)
共检索到353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树涛 门明新 李新旺 陈影 李晶 许皞
生产力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为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持续稳定的增长,把握农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特征,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各因子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1974~2005年河北平原区雄县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采用剩余法剥离生产力波动趋势,从总体上研究农田生产力稳定性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影响农田生产力的6个因子波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影响农田生产力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从总体上呈现分布比例均衡的趋势,在过去30年中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作物生产供给基本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新旺 门明新 王树涛 齐跃普 杜博洋 许皞
论文旨在探讨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总结生态系统领域有关稳定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内涵。然后,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一个包括产量形成、投入产出、土壤生态等主导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构建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雄县为例,运用所建模型进行评价,发现1995~2005年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平变化较大且呈阶段性发展,1995~1999年呈直线式逐年下降,2000~2005年呈波浪式发展,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泽梅 于贵瑞 温学发 张雷明 孙晓敏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凤娇 刘金铜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双雅 高倩文 高志强 卢俊玮
为深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规律以及碳循环的机理和过程,本研究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湘中地区稻油两熟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全年的通量观测,分析了碳通量及其各组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水稻、油菜生长季内碳通量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稻油两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日尺度变化特征总体呈"U"型单峰曲线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双谷"W"曲线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碳吸收期;净碳交换吸收峰值水稻普遍高于油菜,总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的累积速率水稻高于油菜;稻油两熟农田生态系统全年的净碳交换累积总量为-206.26 g/m~2,总初级生产力累积总量为1 173.9 g/m~2,生态系统总呼吸累积总量为967.64 g/m~2,生态系统的碳利用效率为17.6%,总体表现为碳吸收旺盛;水稻和油菜生长季内碳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同,白天的净碳交换与光合有效辐射呈负相关,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呈指数曲线变化,油菜的温度敏感性要高于水稻。本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珍 李文华 马爱进 何永涛
以拉萨河谷地区达孜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青稞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农产品、固定CO2、释放O2、涵养水分、维持营养循环等服务功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7249.77×104元,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依次为:农产品价值16973.38×104元(45.57%)、释放O2价值10649.81×104元(28.59%)、固定CO2价值7875.03×104元(21.14%)、营养循环价值1478.23×104元(3.97%)、涵养水分价值273.32×104元(0.73%)。由此可知熏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
关键词:
拉萨河谷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华 肖祖荫 于贵瑞 王香河
连续 2a采用 4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辽河平原中部地区米麦间套作产量与田间结构因子中的玉米播期 (X1 )、玉米株距 (X2 )、玉米幅宽 (X3)和小麦幅宽 (X4)关系。结果表明 :作物产量 (Y)与试验所设田间结构因子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田间结构单因子 ,对产量作用大小依玉米幅宽、玉米播期、小麦幅宽和玉米株距顺序递减 ;玉米播期和株距、玉米株距和幅宽对产量呈极显著的负交互效应 ;玉米播期和小麦幅宽对产量则呈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玉米株距和幅宽 >玉米播期和小麦幅宽 >玉米播期和株距 ;利用频数分析法可分别确定米麦间套作不同产量水平田间结构的优化配置。指出了研究区域目前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钰莹 郝晋珉 牛灵安 陈丽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端 闫慧敏 池泓 耿晓蒙 邵奇慧
基于MODIS数据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算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NPP,利用空间自相关和Sen趋势分析方法,分析16年间江汉平原农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农田年均NPP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2015年呈上升趋势;农田年NPP总量在2000—2015年整体上趋于平稳。(2)高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6.03%、27.04%和6.93%。2000—2015年NPP具有很强的空间聚集性且呈逐年增强趋势,并随空间距离增加聚集性减弱;江汉平原NPP主要呈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3)江汉平原农田NPP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区域面积分别占1.30%、69.50%和29.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进行了连续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对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LUE)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LUE季节变化明显。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的最大日平均LUE分别出现在4月中下旬和8月初。2003~2005年的季节平均LUE冬小麦田分别为0.8、1.2、1.0 gC.M J-1;夏玉米田分别为2.0、1.9、2.0 gC.M J-1。冬小麦田的LUE随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呈对数增长。在玉米田,营养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增加先增后降;生殖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减少线性降低。相同LAI下,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LUE明显低于营养生长阶段。LAI大于4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鹏 赵文智 吉喜斌
准确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对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2009年生态呼吸速率(RE)和呼吸敏感性指数(Q10)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了环境因子对RE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模型估算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夜间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单峰型的季节动态,平均最大呼吸速率12.54μmol CO2·m-2·s-1;空气温度(Ta)比土壤温度(Ts)更明显地影响着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且影响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基于Q10模型拟合的4—10月各月的参考呼吸速率RE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税伟 李首成 康银红
采用2003~2010年四川省兴文县农业投入和产出相关农业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现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10年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呈持续增加趋势,2010年碳吸收量达183 487.22 t,比2003年提高了8.76%。②2003~2010年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排放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0443.06 t增加到2010年的11955.70 t,化肥施用是导致碳损失的主要途径。③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大于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但碳排放的增长大于碳吸收的增长,对农田碳汇培育形式压力。
关键词:
兴文县 农田生态系统 碳汇 现状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翎燕 李伟霄 张梅 谈俊忠
定量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5~2019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收缩中趋于集聚化,净碳汇重心总体上朝西北方向移动;(2)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则呈现较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空间集聚特征;(3)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局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苏中地区较苏南、苏北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盐城市区、启东市及泰州市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4)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动性较弱,空间集聚性表现出较高的路径锁定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菲 张宏
本文以四川川中地区的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镇农业生态系统各变量进行分析,在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得出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结果表明,在满足粮食基本需求的条件下,在四川丘陵区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以双业齐动为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锋 金晓斌 张晓霞 周寅康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