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
2023(1961)
2022(1702)
2021(1524)
2020(1448)
2019(3068)
2018(3133)
2017(5354)
2016(3523)
2015(3815)
2014(3926)
2013(3863)
2012(3798)
2011(3475)
2010(3683)
2009(3642)
2008(3579)
2007(3223)
2006(3058)
2005(3003)
作者
(10859)
(8946)
(8732)
(8605)
(5531)
(4300)
(3913)
(3431)
(3336)
(3230)
(3046)
(2931)
(2916)
(2847)
(2832)
(2827)
(2595)
(2558)
(2523)
(2470)
(2347)
(2282)
(2170)
(2106)
(2098)
(2065)
(1993)
(1980)
(1809)
(1797)
学科
(11135)
经济(11114)
管理(8615)
(7865)
(5878)
企业(5878)
地方(5177)
(5166)
中国(4157)
(4000)
(3816)
(3811)
农业(3494)
业经(3029)
方法(2749)
教育(2591)
(2586)
银行(2580)
(2468)
(2293)
制度(2290)
(2243)
环境(2215)
(2155)
金融(2155)
地方经济(2146)
理论(2074)
(2069)
财务(2063)
财务管理(2054)
机构
大学(44417)
学院(44001)
研究(18261)
中国(15413)
(14506)
管理(14450)
经济(13932)
科学(11994)
理学(11054)
理学院(10882)
管理学(10629)
管理学院(10539)
(10348)
(9852)
(9566)
(9473)
中心(9422)
(9388)
(8811)
研究所(8779)
(7615)
(7496)
农业(7408)
师范(7401)
北京(7174)
(7073)
业大(6982)
(6795)
财经(6160)
(5886)
基金
项目(26567)
科学(20184)
研究(19353)
基金(17882)
(16168)
国家(15991)
科学基金(12997)
(11351)
社会(10622)
社会科(9925)
社会科学(9922)
(9425)
基金项目(9188)
自然(9000)
教育(8922)
自然科(8727)
自然科学(8726)
自然科学基金(8557)
编号(8037)
资助(7682)
成果(7539)
课题(6660)
重点(6576)
(6017)
(5500)
计划(5428)
(5315)
科研(5156)
(5110)
科技(4946)
期刊
(21203)
经济(21203)
研究(16822)
中国(14231)
(9357)
学报(8999)
教育(8464)
(7937)
科学(7299)
(6894)
金融(6894)
大学(6710)
学学(5917)
农业(5854)
管理(5694)
图书(4100)
资源(3915)
技术(3678)
业经(3529)
书馆(3428)
图书馆(3428)
(2971)
(2940)
财经(2928)
(2755)
会计(2689)
经济研究(2684)
问题(2641)
(2512)
农村(2400)
共检索到8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张金香  王振亮  顾新庆  毛向红  
199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该文对当时暴雨特征、典型泥石流等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分析了泥石流成因.该文指出,森林植被对“96·8”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泥石流灾害起到了抗御和消减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科军  王礼先  谢宝元  于志民  林敦臻  杜鹏志  
研究开发简单实用的暴雨泥石流实时预报模型对于受影响地区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北京北部山区多年泥石流发生的雨情进行统计分析,以降雨强度(Y)与发生泥石流当日激发雨量(X)和前期实效雨量(K)建立的有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0116(X+K)+115;以泥石流发生当日激发雨量(Y)与泥石流发生前3d降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1.3899X+345,与前15d实效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2.8019X+390.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可在北京山区应用.其建模方法可供建立泥石流临界雨量判别模型时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彦稷  颜春达  胡凯衡  魏丽  
以小江流域蒋家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利用1987~2014年陆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自动解译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成两条泥石流沟不同时期堆积扇危害范围数据集产品;结合地形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1987~2014年,蒋家沟、大白泥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面积出现退缩趋势。(2)处于壮年期的大白泥沟流域堆积扇退缩幅度小,处于老年期的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退缩幅度大,且已趋于稳定。(3)水源、物源和人类活动是蒋家沟、大白泥沟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光旭  戴尔阜  吴绍洪  吴文祥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中国部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泥石流点多面广、成灾迅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预报,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构成要素、危险性评估研究和承灾体脆弱程度评估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研究现状。从当前的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灾害风险公式得到广大学者普遍认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泥石流灾害对承灾体的致损风险机理分析方面研究尚需深入,危险性评估中如何实现从点评价向面评价过渡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今后的评估研究中,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其实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树斌  马超  杨海龙  张熠昕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山地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认识该区内灾害的分布特征与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方法】利用ARCGIS10.2作为处理平台,分析北京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断层、岩性、坡度、坡向、多年平均降雨量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各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3类灾害在距断层0~6 km范围内分布最多,占总灾害个数的86%;在距断层0~2 km内灾害点密度达到0.83个/km2,其敏感性系数(Sci)为1.95;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在花岗岩分布最多,其Sci分别为7.05、3.46、5.89;3类灾害受降雨影响具有一致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在年均降水量区间为710~730 mm、710~730 mm、630~650 mm时Sci值最高,分别为1.14、1.68、0.90;3类灾害在平均坡度5°~15°区间内Sci最大,分别为0.75、0.53、0.93;崩塌、滑坡在西南方面最易发生,Sci分别为0.37、0.64,泥石流多发生于流域内,灾害发生坡向不固定。【结论】通过对灾害不同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赋值,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叠置分析与栅格累加功能,得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3类灾害的敏感性分布图,对北京山地灾害的发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月巧  李红  左兰丽  程丽娜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希林  赵源  
泥石流是地貌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泥石流灾害损失目前还无法准确统计,其一是因为对灾害损失的统计还没有分灾种细化,往往是按大类例如地质灾害甚至是按总类自然灾害来统计;其二是因为灾害损失统计也即灾情定量评估本身还存在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尚未解决。灾害损失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只是技术问题,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尚有一些科学问题仍未解决。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普遍认同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调查分析法:理论上可行,操作上困难,实际上只是一种设计方案;比例系数法:操作上可行,经验成分多,仍然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方法。就目前灾害研究水平和防灾减灾实际需要来考虑,比例系数法仍不失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纪壮  秦立者  李学华  
搜集了太行山区气象资料,通过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气象条件比较,经分析认为:太行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无霜期、极端低温、生长季节的温度在优质苹果所要求的适宜范围内;太行山海拔500 m以上的区域夏季比较凉爽,通常高温在35℃以下,超过35℃时极少,且每日高温持续时间短,枝条没有明显的春秋梢界限,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太行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充分,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果实着色;太行山区年降水500~600 mm,虽降雨量偏低,但基本上可满足苹果的要求。为解决降水分布不均,进行果园蓄水保墒提供了水分基础;太行山区苹果生产的不利环境条件是:各地的降水分布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分布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熠昕  马超  杨海龙  倪树斌  
【目的】2011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多次暴发严重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8月12日泥石流过后,本文以该区受灾严重的艾洼峪与大木峪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单沟泥石流的灾害成因与动力学演化过程,旨在为该区单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降雨资料、泥石流粒径组成和沿程流速流量断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12—2016年,艾洼峪物源体面积增加了11.12倍,大木峪增加了4.41倍。(2)2016年最大小时降雨量占累积降雨的比例高达47.0%;相比2011年,2016年泥石流前期降雨少,激发雨强是2011年的2.87倍。(3)艾洼峪和大木峪泥石流密度分别为1.95和1.88 g/cm~3,黏粒含量分别为0.02%和0.05%。(4)标度分布结果为:0.853 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春杰  张雅莉  马金珠  宁娜  
在综合分析中小尺度区域易损性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生命和财产作为易损性的衡量标准,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危险源密度(H)、人口易损性(Vp)、经济与生态环境易损性(Vm)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依据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到各项评价值。最后借助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综合易损性评价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滑坡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价。依据结果将评价区分成4个不同的易损等级,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俞青  牛春华  
在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县级政府作为灾害应对的第一道关口,其基础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县级政府灾害应急的表现却并不理想。以舟曲县政府在"8.8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处置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并分析作为应急工作第一线的县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短板",并探讨将其修复的途径,为县级政府今后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切实的依据和有效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佩君  姜雪梅  柴江  张月辰  
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据生态经济建设实现该区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山区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及生态产业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持续发展太行山区相关的生态经济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气候干燥度理论、"两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生态工程原理等科技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并对发展山区生态产业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忠  
7月15日和7月22日,四川省部分地区分别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最广的两次强降雨过程,最大降雨量分别达到480毫米和492.7毫米,境内多条河流超出警戒水位,洪水瞬间肆虐,经济损失巨大。8月12、13日,部分地区再次降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降大暴雨,致使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雅安、乐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洪勇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