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0)
2023(14821)
2022(12894)
2021(12088)
2020(9868)
2019(22676)
2018(22605)
2017(42929)
2016(23663)
2015(26351)
2014(26591)
2013(26400)
2012(24465)
2011(22251)
2010(22369)
2009(20325)
2008(19677)
2007(17388)
2006(15298)
2005(13732)
作者
(71687)
(59499)
(59036)
(55926)
(37858)
(28709)
(26820)
(23412)
(22507)
(21372)
(20276)
(20077)
(18976)
(18968)
(18534)
(18306)
(17762)
(17577)
(16955)
(16892)
(14966)
(14851)
(14500)
(13530)
(13328)
(13296)
(13237)
(13127)
(12090)
(11812)
学科
(97180)
经济(97086)
管理(63601)
(62345)
(49704)
企业(49704)
方法(39637)
数学(33752)
数学方法(33364)
中国(28279)
(27255)
地方(26822)
(23449)
业经(22283)
(21503)
农业(18817)
(16916)
(16543)
贸易(16528)
环境(15935)
(15921)
(15785)
技术(15766)
银行(15736)
理论(15591)
(15475)
(15341)
金融(15338)
(15123)
地方经济(14486)
机构
大学(335652)
学院(335370)
管理(128317)
(127938)
经济(124940)
研究(120140)
理学(110418)
理学院(108999)
管理学(106952)
管理学院(106366)
中国(87999)
科学(78706)
(73754)
(62642)
(61964)
(57912)
研究所(57365)
业大(54061)
中心(53561)
(49680)
农业(48666)
北京(47048)
(46789)
师范(46238)
财经(45912)
(43650)
(41690)
(41569)
技术(37626)
(37473)
基金
项目(231710)
科学(180353)
研究(166027)
基金(165380)
(146310)
国家(145065)
科学基金(122718)
社会(101544)
社会科(96038)
社会科学(96015)
(92209)
基金项目(88419)
自然(81693)
自然科(79752)
自然科学(79725)
自然科学基金(78248)
(78116)
教育(75524)
资助(68093)
编号(67494)
成果(54944)
(53218)
重点(52614)
(49585)
(47973)
课题(47603)
创新(44772)
科研(44405)
计划(43713)
大学(41879)
期刊
(145513)
经济(145513)
研究(99283)
中国(68417)
学报(59988)
(57173)
科学(53688)
管理(47796)
大学(44089)
(42007)
学学(41486)
教育(40574)
农业(40029)
(29721)
金融(29721)
技术(29331)
业经(25067)
经济研究(22780)
财经(21768)
(20446)
图书(18994)
问题(18746)
(18519)
科技(17644)
(16407)
资源(16232)
理论(16015)
业大(15863)
技术经济(15762)
现代(14961)
共检索到500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杰  汪玲玲  汪恩涛  李颖  陈文新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状况。【方法】采用16SrDNAPCR-RFLP、16S~23SIGSPCR-RFLP和16S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河北地区的58株花生根瘤菌以及Rhizobium、Agrobacter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16SrDNAPCR-RFLP方法在细菌属水平上聚群良好;而16S~23SIGSPCR-RFLP则适于属和种水平上的聚群。3种方法在系统发育上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其中有38株花生根瘤菌是与Bradyrhizobium关系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琼芳  张小平  李登煜  陈强  KristinaLindstrom  
用IAR、RAPDs和16S-23SPCR-RFLP3种方法对采集自四川省4个不同地点的22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供试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 22个菌株中存在7 个抗药性类群。来自同一采集地的菌株天然抗药性存在着差异。IAR的结果证明了四川花生根瘤菌表型性状的多样性。4个随机引物的扩增图谱有明显的多态性。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内部存在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全部菌株在58% 的相似性水平上被分为6群,采集地相同的菌株聚为一类,表明环境对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和遗传分化有影响。用PHR和P23SR01这一对引物对供试菌株16S-23SrDNA基因间隔区进行了扩增, 得到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永丽  陈健  杨琳  杨凡  雷梦成  傅琴  周毅峰  唐巧玉  
【目的】研究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共生根瘤菌种类和硒耐受能力。【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提取根瘤菌总DNA,进行16S r DNA扩增、克隆与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再将各菌株在不同浓度含硒平板上进行培养,以菌落变红为临界条件,筛选各菌株的硒耐受能力。【结果】(1)从高硒土壤上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根瘤菌菌株,从低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个根瘤菌菌株。(2)6个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属别,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低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高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曾家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3)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6μg/m L,曾家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为5μg/m L,低硒、高硒大豆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3μg/m L。【结论】在高硒自然环境(竹山、炼铁湾、渔塘坝、曾家)下生长的根瘤菌有较强耐硒能力,紫云英根瘤菌的耐硒能力高于大豆根瘤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昕芫  娄金秀  刘清源  胡健  张英俊  
【目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紫花苜蓿质量与产量仍不足以满足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消毒和平板划线法从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单菌落;使用BOX-PCR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型划分;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持家基因(atpD、glnII和rpoB)和共生基因(nifH和nodC)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中国东北和华北19个采样地共分离纯化了499株根瘤菌,BOX-PCR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7种BOX型,BOX型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现象,同时寄主品种对根瘤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97.60%(487/499)的根瘤菌为Sinorhizobium meliloti。其余12株分别为S. adhaerens、Mesorhizobium huakuii、Rhizobium loessense、R.mesosinicum、R. vignae、Mesorhizobium sp.和Phyllobacterium sp.,这12株根瘤菌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华北地区根瘤菌均为S. meliloti。3个持家基因在紫花苜蓿根瘤菌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但其揭示优势种S. meliloti的种内多样性存在差异。共生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在根瘤菌属间和属内发生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现象。nifH在S.meliloti种内显示出比nodC更丰富多样性。【结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根瘤菌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寄主选择现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景荣  韩素芬  
华东地区51个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等性状测定,对4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除92782菌株外,65个菌株在075的相似水平上可划分为6个菌群。根据菌株的生长速度,6个菌群可以分为快生和慢生两个类群,但两类群的某些性状与目前根瘤菌分类系统中的分属辨别特征不完全符合,如部分菌株能利用其淀粉。聚类分析结果还表明,菌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表型特征,与寄主的种类、来源没有相关性。66个菌株在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以及交叉结瘤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雪瑞  陈文峰  陈文新  傅俊范  周如军  隋新华  
对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系统发育地位及遗传多样性。通过分离、纯化、回接结瘤测定共获得了31株待测菌,并采用16S rDNA PCR RFLP及BOX-PCR等方法对这些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株待测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全部源于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并产生5种不同的rDNA图谱组合。BOX-PCR研究中,待测菌株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将待测菌归于17个不同的类型当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峻  陈文新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rDNA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rDNA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霞  于汉寿  回丽静  刘淑园  阮康勤  陈永萱  
利用系统发育分析和RAPD技术对我国南京及周边地区的20株昆虫和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位于以16S rDNA序列构建的螺原体系统发育树的Citri-Chry-sopicola-Mirum类群;菌株ZHUF0901和MF0905位于Apis群内,但二者又分为2个不同的分支。利用筛选的34条RAPD引物共检测出6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644个,多态性比率为96.99%。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达到0.6时,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的18株菌可根据螺原体宿主的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关统伟  赵辉平  骆玉林  向文良  车振明  
应用纯培养手段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至杏鲍菇培养料中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7株细菌可归为细菌域内的5个科(Thermaceae、Pseudonocardineae、Enterobacteriaceae、Paenibacillaceae和Bacillaceae)、7个属(Geobacillus、Bacillus、Brevibacillus、Enterobacter、Serratia、Thermus和Pseudomonas)。多数菌株属于Bacillus菌属(36.7%)和Thermus菌属(28.2%),它们是杏鲍菇菌袋培养料中的优势细菌类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富  周俊初  
利用三亲本杂交,将带有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nifA基因的重组质粒pCK3导入慢生型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sp.(Arachis)]147-3,初筛获得的转移接合子HN14。其在盆栽试验中的共生固氮效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147-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彭玲  杜秉海  丁延芹  杜志兵  于素芳  陈强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地区铁载体产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为筛选高效铁载体产生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OXAIR-PCR、16S rRNA PCR-RFLP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新疆地区棉花根际土壤的铁载体产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BOXAIR-PCR分析中,68株供试菌分为11个遗传群;在16SrRNAPCR-RFLP分析中,68株供试菌分10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供试菌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碱杆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雯莉  李阜棣  周俊初  王福生  
从湖北省洪湖市土壤中分离纯化了92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来自8个取样地点的12个快生型典型菌株和1个慢生型菌株的抗血清检测了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群体的抗原构成。其中65株菌归入15个血清型,20.7%属于USDA205型,15.2%为Ad301(1)型。有27株不与已知抗血清反应,为未知的血清型。对供试菌株质粒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含有2~6个质粒,其中最大的质粒在500Md左右。含4个质粒的菌株最多,含5~6个质粒的菌株较少。根据质粒图谱分析,洪湖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可分为11个质粒型.菌株的质粒型与血清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华明  李仁全  彭万仁  张波  刘新春  刘松青  
[目的]分离纯化川西高原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原生野生斜茎黄芪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BOX-PCR、16S rDNA-RFLP及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来分析斜茎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来分析斜茎黄芪根瘤菌的抗逆性。[结果]从5个县8个采样点采集的斜茎黄芪根瘤中,分离纯化出30株根瘤菌。在相似系数分别为83%和82.4%的水平上,30个菌株在16S rDNA PCR-RFLP和BOX-PCR分析中各自聚成3和6个遗传群。斜茎黄芪根瘤菌16S rDNA 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0.954。16S rDNA序列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30个菌株分别属于Rhizobium(11/30 strains),Ochrobactrum(9/30 strains),Me.sorhizobium(1/30 strains)和Rhizobium-Agrobacterium(9/30 strains)。生理性状测定试验表明,在2%NaCl的YMA培养基上,30个供试菌株均能正常生长。进一步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除9/30的菌株只能耐受2%NaCl外,其他菌株中能最大耐受4%,6%,7%NaCl的分别占7/30,9/30,5/30(SCAU409,SCAU415,SCAU423,SCAU433,SCAU434);在全部供试菌株中,除6/30的菌株只能在pH4~10的培养基上生长外,其余24/30的菌株均能在pH4~11的培养基上生长;20/30的菌株能在4~50℃的恒温条件下生长,所有菌株能在4~37℃和在60℃(处理10 min后置28℃)条件下生长。[结论]川西高原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数菌株对高盐、高温、低温及过酸过碱环境均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这是首次对川西高寒山区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进行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文新  汪恩涛  陈文峰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根瘤或茎瘤固氮共生体系在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0 0多年前 ,在根瘤菌研究的起始阶段 ,人们提出的“宿主专一性”及“互接种族”2个概念一直流传至今。 2 0世纪 4 0年代 ,有学者根据实验室内豆科植物的交叉结瘤结果否定过“互接种族”的观念 ,70~ 80年代又发现某些根瘤菌在实验室条件下有广谱共生现象。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却很少被涉及过。本文在对大量根瘤菌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宿主植物及其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 ,揭示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因其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而具多样性 ,并指出豆科植物根瘤菌接种剂的筛选和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