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34)
- 2023(16435)
- 2022(14083)
- 2021(13232)
- 2020(10752)
- 2019(24732)
- 2018(24622)
- 2017(46763)
- 2016(25593)
- 2015(28735)
- 2014(28924)
- 2013(28801)
- 2012(26714)
- 2011(24425)
- 2010(24750)
- 2009(22624)
- 2008(21840)
- 2007(19399)
- 2006(17331)
- 2005(15425)
- 学科
- 济(113756)
- 经济(113654)
- 业(72443)
- 管理(65446)
- 农(51909)
- 企(49093)
- 企业(49093)
- 方法(45645)
- 数学(40019)
- 数学方法(39459)
- 农业(34564)
- 中国(31740)
- 地方(30294)
- 业经(27719)
- 学(23731)
- 财(21492)
- 制(19999)
- 贸(18138)
- 贸易(18123)
- 发(17957)
- 易(17498)
- 环境(17420)
- 技术(16965)
- 银(16525)
- 银行(16481)
- 理论(16443)
- 融(16215)
- 金融(16213)
- 和(16146)
- 行(15874)
- 机构
- 学院(367290)
- 大学(364307)
- 济(146270)
- 管理(144135)
- 经济(142947)
- 研究(129447)
- 理学(124773)
- 理学院(123308)
- 管理学(120891)
- 管理学院(120242)
- 中国(96660)
- 科学(82238)
- 京(78718)
- 农(77768)
- 所(66117)
- 财(62306)
- 业大(61502)
- 研究所(60268)
- 农业(59582)
- 中心(59190)
- 江(55277)
- 范(51405)
- 师范(50942)
- 北京(49768)
- 财经(49301)
- 院(46555)
- 州(45096)
- 经(44839)
- 省(41806)
- 经济学(41740)
- 基金
- 项目(252376)
- 科学(198432)
- 研究(185170)
- 基金(180976)
- 家(158321)
- 国家(156905)
- 科学基金(134070)
- 社会(115617)
- 社会科(109160)
- 社会科学(109132)
- 省(101160)
- 基金项目(96296)
- 自然(86950)
- 自然科(84894)
- 自然科学(84877)
- 划(84118)
- 教育(83882)
- 自然科学基金(83279)
- 编号(77115)
- 资助(74098)
- 成果(61849)
- 发(58245)
- 重点(56842)
- 部(54800)
- 课题(53340)
- 创(51858)
- 创新(48297)
- 科研(47669)
- 国家社会(46887)
- 发展(46385)
- 期刊
- 济(170332)
- 经济(170332)
- 研究(106837)
- 中国(78247)
- 农(78157)
- 学报(60446)
- 科学(56801)
- 农业(53335)
- 管理(49737)
- 大学(46021)
- 教育(43710)
- 学学(43515)
- 财(42868)
- 融(34096)
- 金融(34096)
- 业经(32815)
- 技术(32679)
- 业(25297)
- 经济研究(24348)
- 问题(22848)
- 财经(22464)
- 版(19310)
- 经(19083)
- 资源(18961)
- 科技(18905)
- 图书(18777)
- 技术经济(18310)
- 业大(17247)
- 理论(16886)
- 统计(16688)
共检索到55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阿琳
外生型与内生型发展,一直是现代化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以河北农村①区域格局作为研究对象,以乡镇作为空间单元,利用GIS对河北农村的空间建设投资、暂住人口分布、人均企业收入和工商企业等数据进行空间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河北农村区域格局的形成以农业低效益、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与乡镇地方财政赤字等作为内发动力,形成家庭工业及产业集群的乡土经济,并呈现以住宅和非正式小工业区为主体的空间蔓延。本文认为,河北农村区域格局与英国工业革命时的乡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具有相似的内生型特征。文章最后对追求"以城带乡"、外部现代工业进入而阻断农村内在发展的外生型策略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寻求自下而上的内生型乡村城市化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内生型发展 区域格局 河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平瑞 李祖佩
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重点关注经济效应和治理效应,有必要拓展社会效应研究。本文运用社会经济理论的分析视角,以鲁西南蔡庄村为例,探讨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社会效应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面对行政动员强激励和项目资源零输入,农村基层组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领域的建设发展。第一,在产业规划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自主选择适宜村庄自身条件的产业类型,通过开会议事与社会动员机制整合村庄内部资源并对接外部生产要素,实现对党员和群众的再组织化。第二,在产业运行阶段,加工厂生产管理方式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并与农民家庭生计生活模式相适配,进而形塑村庄社会结构和巩固农民家庭结构。第三,在产业收益分配阶段,集体收益用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民间社会组织建设,形成以行政村为供给主体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个案村庄以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项目资源匮乏型村庄实现产业振兴提供了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红
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是推动互助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实践经验,结合内生发展理论,对恩施X乡“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进行解构,识别内生式互助养老的实践路径,明确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追求“老有所为”的老年精英具有触发互助养老行为的原始动力。“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内生老年精英为关键组织主体,以能体现老龄群体集体意志的组织架构为实践载体,以扎根于熟人社会的邻里道义为伦理保障,促使留守老龄群体达成自组织互助养老的集体行动。内生式互助养老能够在老龄群体内部形成可持续运行的实践机制,以差序化的分类动员机制激活内生主体源动力,以组织化的圈层互助机制培育稳定的互助能力,以公共规范的长期驱动机制建设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使养老从家庭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视野,获得村庄公共道德的监督和保障。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的长效实践,为低成本、高福利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可行方向。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可持续发展 老年精英 内生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莲
聚焦河北省邢台市G村内生型服务组织的农技推广过程,运用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三个维度探讨该组织在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市场的动力机制。发现村庄通过采用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完成了农户家庭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和村庄生产的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地方特色化,进而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度嵌入方面,服务组织依托村委会的制度资源、村规民约、乡村政治精英示范等完成了“行政化”组织动员机制;在关系嵌入方面,服务组织基于熟人社会的人情、信任、互利共生等实行了互惠交换机制;在文化嵌入方面,服务组织凭借共享的价值观念、品牌文化建设和富有意义的实践等实现了村庄整合机制。“村社组织+内生型服务组织+技术专家+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小农户主体性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了村庄从传统维持型向现代发展型村落的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海芳 郭跃军
农村内生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仍然普遍落后于城市,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集体观念弱化、治理体系松散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持续发展,未来应明确集体土地产权、发挥村庄能人的领导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技术等先进要素、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内生发展能力 农村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艳军 刘彦随 李裕瑞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农村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但是长期以来推行的依靠政府、外来企业等开发援助的外源式发展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内生式发展转向愈加明显,内生式发展理论基础和发展机理值得探讨。从地理学综合视角出发,运用一般方法论、自组织理论、农村整谐发展理论多学科视角,解析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基础,拓展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选取北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剖析农村内生式发展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演化规律、整合机制。研究表明:①内生式发展体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系统内部要素在内部动力主导作用下自组织演化过程,其实践形式是整谐发展。②内生式发展或是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农村发展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内部整合是其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整谐发展是内生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重建、产业重塑、空间重构,整合系统要素,激发内部动力,与外力耦合联动,强有力推进农村发展系统演化发展,同时为外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阳 王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在确保口粮安全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阳 王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在确保口粮安全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勇刚 田艳艳
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并分析了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等困境。最后,为发展河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建设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体系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进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从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到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村龙头企业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本课题组在对河北省龙头企业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加快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意见。
关键词:
产业化 龙头企业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路剑 贾会棉 张青 杨梦
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以市场化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民间文化为产业资源,将文化产业同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具有鲜明地域风俗特征的特殊文化产业形式。河北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使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拥有先天的优势条件。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加快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相比于城市文化产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则较为落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农村经济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勇刚 田艳艳
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并分析了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等困境。最后,为发展河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建设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体系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昕昕
农村地区在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新时代城乡融合战略的实施应以激发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基本内核,同时与城市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城乡融合战略是对乡村地域系统的全新认知,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挖掘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手段,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关键词:
农村 内生发展动力 城乡融合 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宇文利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和着力点。因此,如何推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宇文利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和着力点。因此,如何推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