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5)
2023(12267)
2022(10516)
2021(9481)
2020(7977)
2019(18481)
2018(18309)
2017(35176)
2016(19475)
2015(22044)
2014(22687)
2013(22601)
2012(21705)
2011(19863)
2010(20351)
2009(18726)
2008(18827)
2007(17389)
2006(15359)
2005(14296)
作者
(59363)
(49466)
(49425)
(46897)
(31203)
(23750)
(22511)
(19354)
(18595)
(18086)
(16810)
(16476)
(15892)
(15710)
(15501)
(15399)
(15149)
(14687)
(14341)
(14161)
(12612)
(12422)
(12127)
(11382)
(11235)
(11176)
(11089)
(11056)
(10099)
(10006)
学科
(91439)
经济(91359)
(52037)
管理(51165)
(39724)
企业(39724)
方法(34165)
数学(29442)
数学方法(29183)
中国(28050)
(27162)
地方(26615)
业经(20982)
(20053)
农业(18328)
(18177)
(17212)
(16403)
贸易(16391)
(15773)
(14926)
银行(14889)
地方经济(14812)
(14534)
金融(14532)
(14333)
技术(13417)
(13414)
环境(13391)
(13229)
机构
学院(286812)
大学(282616)
(119778)
经济(117079)
管理(103832)
研究(102831)
理学(87311)
理学院(86219)
管理学(84744)
管理学院(84191)
中国(78541)
科学(63709)
(61654)
(54805)
(54252)
(52206)
研究所(48711)
中心(47038)
(46967)
业大(42628)
财经(42175)
农业(40793)
(39975)
北京(39762)
师范(39537)
(37867)
(37836)
经济学(36794)
(36733)
(34385)
基金
项目(179793)
科学(139500)
研究(133972)
基金(125299)
(108838)
国家(107840)
科学基金(90770)
社会(82480)
社会科(78123)
社会科学(78099)
(73977)
基金项目(66238)
教育(61267)
(61005)
自然(56598)
编号(56218)
自然科(55180)
自然科学(55164)
自然科学基金(54166)
资助(51696)
成果(46183)
(45468)
重点(41441)
课题(40473)
(38796)
(37505)
发展(36680)
(36065)
创新(35078)
科研(33800)
期刊
(143634)
经济(143634)
研究(88190)
中国(65786)
(48819)
学报(44408)
(43015)
科学(40790)
管理(38281)
教育(35948)
大学(32917)
农业(32825)
学学(30708)
(28818)
金融(28818)
技术(27345)
业经(25468)
经济研究(22588)
财经(20817)
问题(19450)
(18110)
(17719)
技术经济(15369)
(14930)
图书(14700)
商业(14682)
(13587)
统计(13572)
资源(13368)
科技(13285)
共检索到452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华  官金华  侯秀芳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河北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31.06%下降到2009年的13%;第二产业则呈现起伏缓慢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美玲  赵旭强  潘晔  
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流动,劳动力的流动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产业和就业二者的协调与否是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取太原市经济和就业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的方法,得出太原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鹏  潘秋鸿  
以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力宏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西省1978~2008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情况,得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协调性关系的结论。并以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范徐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协调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19792014年数据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不明显,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此外,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判,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偏差的原因及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晓云  
本文基于2000-2008年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对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匹配程度。认为三峡库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就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为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特色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传统第三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以及发展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忠   肖绮淇   陈舒悦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本文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性分析,并使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进行比较,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相关性,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言献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庄连平  舒书静  
文章基于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测算城市化与产业机构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并以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辽宁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整体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相对较低,仅处于初级状态,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关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要想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缓解和破解近期能源供给的流量约束,并对未来的存量约束密切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抗私  高东方  
文章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1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与常规经验研究大相径庭,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运行制度的变迁和中央政府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有的产业政策。文章利用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出辽宁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时间约为4年。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发挥重工业化大省特殊作用的前提下,文章对如何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好地协调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作成  刘林  
在新形势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出发,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分析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并利用Moore结构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新疆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琴  胡玉萍  薛留根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琴  胡玉萍  薛留根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