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1)
2023(10783)
2022(9274)
2021(8344)
2020(7162)
2019(16641)
2018(16263)
2017(30644)
2016(17319)
2015(19611)
2014(19940)
2013(19880)
2012(18784)
2011(17259)
2010(17605)
2009(16280)
2008(16522)
2007(15039)
2006(13201)
2005(11687)
作者
(54605)
(45597)
(45508)
(43335)
(28997)
(22284)
(20860)
(17844)
(17500)
(16414)
(15803)
(15801)
(14695)
(14469)
(14412)
(14279)
(14151)
(13508)
(13374)
(13283)
(11470)
(11463)
(11256)
(10610)
(10319)
(10226)
(10202)
(10132)
(9381)
(9313)
学科
(79055)
经济(78990)
管理(45356)
(39912)
方法(33984)
(30458)
企业(30458)
数学(30133)
数学方法(29766)
地方(22830)
(21230)
中国(21040)
(19548)
(15832)
环境(15576)
业经(15214)
农业(14422)
(12677)
地方经济(12233)
(12226)
贸易(12223)
(11955)
(11690)
理论(11168)
(10564)
(10271)
金融(10268)
(10001)
(9994)
银行(9960)
机构
大学(259569)
学院(259086)
(100907)
经济(98454)
管理(95158)
研究(94668)
理学(81821)
理学院(80647)
管理学(78910)
管理学院(78420)
中国(68637)
科学(63646)
(57343)
(50348)
(50276)
研究所(46499)
(44915)
(44284)
中心(43338)
业大(42779)
农业(39813)
(37843)
师范(37444)
财经(35567)
北京(35207)
(34450)
(32432)
(32044)
经济学(30576)
师范大学(30465)
基金
项目(178507)
科学(139560)
基金(127592)
研究(125893)
(113574)
国家(112704)
科学基金(94492)
社会(78301)
社会科(74089)
社会科学(74058)
(71946)
基金项目(68615)
自然(62358)
(61014)
自然科(60703)
自然科学(60679)
自然科学基金(59519)
教育(57057)
资助(51479)
编号(50541)
重点(41981)
成果(40945)
(40457)
(38514)
课题(36405)
(35770)
计划(34570)
科研(34448)
创新(33690)
国家社会(32104)
期刊
(112302)
经济(112302)
研究(71566)
中国(48424)
学报(45450)
(43904)
科学(41988)
(33087)
大学(32666)
学学(31013)
管理(30567)
农业(30174)
教育(25516)
技术(22114)
(19382)
金融(19382)
业经(18389)
(16963)
财经(16654)
问题(16615)
资源(16546)
经济研究(16369)
(14281)
(13858)
统计(13449)
技术经济(13087)
科技(12558)
(12280)
现代(11817)
(11513)
共检索到37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倩娜  唐洪松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法,分析比较沱江流域沿线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和资阳6个城市生态安全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差异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沱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等级由Ⅳ级向Ⅱ级转变,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和生态安全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带动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发展。各城市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系统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成都属于"响应超前—状态滞后"型,自贡、泸州、内江、资阳属于"状态超前—压力滞后"型,德阳属于"响应超前—压力滞后"型。对此,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控制污染物粗放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倩娜  唐洪松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法,分析比较沱江流域沿线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和资阳6个城市生态安全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差异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沱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等级由Ⅳ级向Ⅱ级转变,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和生态安全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带动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发展。各城市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系统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成都属于"响应超前—状态滞后"型,自贡、泸州、内江、资阳属于"状态超前—压力滞后"型,德阳属于"响应超前—压力滞后"型。对此,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控制污染物粗放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永琦  余艳锋  彭柳林  袁婷婷  黄虹  裘甜  沈佳佳  
[目的]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产业带,考察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化特征,对实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4—2018年长江流域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测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2004—2018年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经济系统发展较为滞后,且两者在总体上、区域间、省份间各有差异。(2)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度耦合特征,且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表现有所差别。(3)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阶梯式上升,协调等级常年稳定在初级协调状态,且中游相较于上、下游协调发展水平更好,区域内差异更小。(4)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走势,且基尼系数有扩大趋势,超变密度贡献率均值最大,但在考察期内,区域间差异与超变密度轮换构成影响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蔡运龙,杨明德,梁虹  
本文分析了巴江喀斯特流域的水系、地貌结构特征,通过多次野外调研,探讨了石林的形态及其在巴江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石林主要发育在二叠系的栖霞组、茅口组灰岩上,岩性和地层的差异对石林的形状有较大影响;石林的分布在地貌部位上并无明显的选择性,在洼地、斜坡及山顶均可发育,但石林的形态和高度在三种地貌部位间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以路南群为中心.往北、东方向距路南群越远,石林的高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石柱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由簇状石林向分离程度很好的单个石柱变化;天生桥为一地貌裂点,石林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在其上、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根据石林发育的“三元剥蚀”机制,结合路南地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演化史,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路南石林发育和巴江流域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路南石林的发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路南古湖期、石林遍生期和流域回春期。作者认为,石林的出现和大范围分布并非偶然.而是巴江流域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敏  肖宇婷  姚婧  谌书  刘云峰  陈雯  邓粤  王美玲  
沱江流域是四川盆地中部人类与水土资源发生相互作用最为频繁的区域,近年来,流域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和排污系数法,分别对沱江流域28个区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揭示了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设提供建议。结果表明:(1)沱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中COD排放最多,TP排放最少,COD、NH_3-N、TN和TP污染负荷的最大值分别为71 067.51、11 108.76、21 320.08和3 073.99 t。流域污染负荷的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上游污染负荷较小,中游污染负荷较大,下游污染负荷相对于中游较低。(2)流域4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上游具有较大的供给型、调节型、支持型和文化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支持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为相似。(3)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污染负荷的空间匹配性差异显著,其差异性较大值出现在流域的中下游,需要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有效的污染负荷削减方案,改善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流域污染负荷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研究,不仅加深了生态系统服务与污染负荷间关系的理解,而且丰富了流域水环境生态管理的研究案例,也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波  张勇  袁开国  赵会丽  
从经济、产业、社会和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选取1991和2008年为研究截面,对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县域发展动态类型,分析其变化特征,揭示其格局变化的影响机制。依据2008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和1991—2008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变化,将湘江流域县域划分为高水平增长、高水平下降、一般水平增长、低水平增长、低水平下降等15个基本类型。1991—2008年,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变化各异,随时间变化,县域发展水平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空间分布趋向集中。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基础、特色产业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影响县域发展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湘江流域不同类型县域的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鄢垚  夏既胜  王宇彤  
人居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生态基础,城市建城区空间分布及其核心程度可以反映城市发展的规模及趋势,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基于云南金沙江流域2010、2015、2020年的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城市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角度,采用多指数融合计算城市核心度指数、多方法组合计算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城市建成区核心度指数,进一步构建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和发展差异度,将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种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城市核心度指数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核心度高值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缓慢上升,尤其是滇中地区表现明显。(2)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度,历年耦合程度均高于0.8,表现为相互干预的耦合共同体。(3)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核心城区>边缘城区,南部城市>北部城市、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总体协调度略有下降,高度协调范围随时间明显扩大。(4)地区自然、资源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得流域城市主要出现5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成果为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合理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的城市核心度指数和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模型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思言  杨传国  庞华  胡潇方  贾青  
利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的人口数据,借助GIS软件及其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分析珠江流域最新的人口分布特征,并定量统计不同气候和下垫面因素对珠江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人口密度与多年平均降雨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人口多分布在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500mm的地区;而地形条件和交通条件是珠江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福柱  苗青  
城市是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以及空间联系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测算城市耦合质量等指标对引力模型予以修正,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2006年、2012年和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空间网络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联系势能值增长显著,但空间联系格局呈非均衡分布特征;其空间联系方向具有地域邻近指向性和中心城市指向性的特征;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网络联系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整体联系强度较弱;网络中心性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郑州、济南、西安等城市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黄河流域城市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范围扩大,核心区城市的分布出现向中西部区域迁移的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金鑫  丁文峰  林庆明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径流泥沙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准确把握其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管理及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该文基于荆紫关水文站1958~2015年径流和悬移质输沙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距平累积法、滑动t检验法以及双累积曲线法,阐明了丹江流域近60年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径流泥沙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丹江流域径流量与悬移质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呈显著下降趋势,1958~1972、1982~1989年为丰水丰沙期,1972~1981年与1990~2015年处于枯水枯沙期,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在1983年与1989年发生突变。人为因素和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58.8%和41.2%,说明人为因素特别是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是引起丹江流域输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领  何桐  高全洲  
利用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36个气象站1960年~2000年的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资料,对西江流域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信度水平在99%以上,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的增加率分别为0.237℃/10年、0.07℃/10年和0.127℃/10年;从区域上看,冬半年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温增加趋势显著,南盘江至柳江之间的区域增温趋势的信度水平在99%以上,夏半年和年平均气温仅部分区域出现显著增温;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都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周期震荡;冬半年和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左右发生增温突变,突变后气温分别增加0.5℃和0.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宗碧  唐晓梅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西南的重要林区。经明清以来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林业及其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杉松种植、买卖为主的林业资源和经济传统;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模式;三是林粮间作和多元经营互补的生产方式;四是林木买卖的内外市场互动形成支撑的经济结构;五是林业资源的有效流转和社会中介服务的广泛形成。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具有生态经济性质和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林业经济活动具有"经济资源生态化"的特征和维持生态资源增长的机制;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具有生态—经济互动的双重循环结构和功能;三是林粮间作及其蕴涵的经济补充生产方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生计形态;四是林业资源要素的市场化和生态资源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