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0)
2023(13806)
2022(11226)
2021(10192)
2020(8202)
2019(18387)
2018(17870)
2017(34230)
2016(18423)
2015(20262)
2014(20186)
2013(20372)
2012(19168)
2011(17263)
2010(17778)
2009(16676)
2008(16623)
2007(15205)
2006(13969)
2005(12862)
作者
(54236)
(45862)
(45487)
(42538)
(29054)
(22072)
(20488)
(17872)
(17546)
(16429)
(15802)
(15557)
(14757)
(14739)
(14328)
(13914)
(13420)
(13304)
(13222)
(13144)
(11491)
(11435)
(11194)
(10791)
(10326)
(10305)
(10228)
(10210)
(9297)
(9166)
学科
(92708)
经济(92611)
(85938)
(67599)
企业(67599)
管理(62329)
(47499)
农业(32046)
业经(31566)
方法(31056)
地方(27501)
中国(26106)
(24441)
数学(23029)
数学方法(22893)
技术(18544)
(18028)
(17038)
财务(17022)
财务管理(17006)
企业财务(16086)
(15941)
(15638)
(15473)
环境(15380)
(14919)
(14747)
贸易(14733)
(14233)
地方经济(14111)
机构
学院(274654)
大学(263427)
(120653)
经济(118418)
管理(109490)
研究(94375)
理学(93358)
理学院(92365)
管理学(91235)
管理学院(90719)
中国(74992)
(60402)
科学(56220)
(55983)
(52853)
(48955)
(47950)
农业(45908)
业大(44003)
中心(43999)
研究所(43045)
财经(40984)
(36984)
(35494)
经济学(35135)
(34998)
师范(34671)
北京(34304)
(33650)
(33528)
基金
项目(178925)
科学(143465)
研究(134331)
基金(129405)
(111613)
国家(110455)
科学基金(96401)
社会(89096)
社会科(84201)
社会科学(84182)
(74645)
基金项目(69253)
自然(59676)
(59226)
自然科(58247)
自然科学(58235)
教育(58059)
自然科学基金(57196)
编号(54793)
资助(50382)
(45771)
成果(41879)
(40396)
重点(40107)
(39862)
(38933)
发展(37740)
课题(37541)
(37146)
创新(37014)
期刊
(151420)
经济(151420)
研究(79614)
(62707)
中国(60178)
管理(42903)
农业(42257)
(41294)
科学(39564)
学报(38420)
业经(32142)
(30199)
金融(30199)
大学(30056)
学学(28939)
技术(25564)
教育(24097)
(22079)
经济研究(20906)
问题(20242)
财经(19943)
(17295)
技术经济(16416)
世界(15196)
资源(15192)
农村(15107)
(15107)
农业经济(14875)
商业(14287)
经济问题(14133)
共检索到430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灵芝   何强   漆雁斌   邓鑫  
[目的]基于熵值法从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维度测算了2010-2020年沱江流域39个县(市、区)的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方法]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讨论了沱江流域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差异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考察了沱江流域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动态研究特征。[结果]第一,2010年到2020年沱江流域整体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地区层面的发展速度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在各系统方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表现为“农业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格局;第二,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基尼系数仍相对较高,表明在此期间沱江流域各地区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第三,核密度估计表明,沱江流域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整体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研究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分散特征。[结论]研究期间内沱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且整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巍   周沛洋  
对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能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20年长江流域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应用区域差异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对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时空发展差异、关联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干流发展趋势优于支流。(2)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呈现出波动扩大的变化趋势。(3)长江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示出空间聚集效应,其中上海、江苏、浙江是高—高聚集模式,重庆、贵州、广西是低—低聚集模式。因此,要提高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各省份应制定个性化政策、重视并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区域间辐射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巍   周沛洋  
对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能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20年长江流域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应用区域差异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对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时空发展差异、关联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干流发展趋势优于支流。(2)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呈现出波动扩大的变化趋势。(3)长江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示出空间聚集效应,其中上海、江苏、浙江是高—高聚集模式,重庆、贵州、广西是低—低聚集模式。因此,要提高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各省份应制定个性化政策、重视并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区域间辐射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杰  
采用非径向、投入产出双角度窗口DEA模型测度出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显著增大;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对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反映出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日趋扩大,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梯度效应,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求索  [作者] 金赛美  
基于DPSIR模型,构建一个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根据所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利用中国30余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市区(本文中"中国各省区"数据没有包括港澳台数据)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总体农业绿色发展能力不强,超过半数的省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驱动力不足、响应不强烈。因此,中国各省区应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绿色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现状是合理制定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贵州、青海、西藏、宁夏、陕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五位;海南、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则位于后五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陕西等3地属于"高水平-高效益"地区;贵州、西藏、青海等10地属于"高水平-低效益"地区;河南、湖北、河北等13地属于"低水平-高效益"地区;江西、云南等5地属于"低水平-低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傅春  王宫水  
文章基于2010—2016年长江流域1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再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及分解,最后对运算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6年大多数地区年均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云南、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均绿色发展效率偏低,整体处于平稳发展期,无显著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落后是导致长江流域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缓慢或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当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完善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地区间集合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长江经济带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下游县域>中游县域>上游县域。(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U”型特征,在上游县域先呈边际效应递增再呈边际效应递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升级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上游县域、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上游县域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静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经济增长四个方面构建包括12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中,长江中上游省(市)农业绿色发展速度最快,贵州、江西、湖北、重庆、云南、安徽年均增长率超过长江经济带的平均水平。文中提出由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较大,应注重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与本土化,凸显农业的多功能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以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DEA-SBM模型测算了各城市绿色效率。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群绿色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江淮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运用Tobit面板模型分析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科技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制约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绿色发展起负向推动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绿色生态政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义加  宁钟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目的]科学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厘清农业绿色发展关键路径,对促进该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解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1)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其中产出效益变化显著;(2)对比2005、2019年,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具有典型区域差异性:2005年京鲁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津冀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而2019年京冀产出效益表现显著,津鲁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3)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2005—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逐渐降低。[结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层面是推进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京津城市辐射效应,缩小区域之间差异,促进环渤海地区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