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8)
- 2023(13684)
- 2022(11402)
- 2021(10281)
- 2020(8835)
- 2019(20008)
- 2018(19681)
- 2017(38087)
- 2016(20909)
- 2015(23225)
- 2014(23201)
- 2013(23375)
- 2012(21792)
- 2011(19522)
- 2010(19841)
- 2009(18683)
- 2008(19088)
- 2007(17673)
- 2006(15645)
- 2005(14119)
- 学科
- 济(97954)
- 经济(97852)
- 业(89602)
- 企(71805)
- 企业(71805)
- 管理(68762)
- 农(47387)
- 方法(40900)
- 数学(32617)
- 数学方法(32376)
- 农业(31379)
- 业经(30806)
- 财(28349)
- 中国(22622)
- 地方(22622)
- 务(19896)
- 财务(19881)
- 财务管理(19849)
- 制(19259)
- 企业财务(18757)
- 技术(17860)
- 学(17507)
- 贸(16864)
- 贸易(16856)
- 和(16822)
- 易(16332)
- 划(15990)
- 策(15814)
- 环境(15670)
- 体(14504)
- 机构
- 学院(310286)
- 大学(302298)
- 济(132142)
- 经济(129575)
- 管理(122565)
- 理学(105349)
- 理学院(104242)
- 管理学(102725)
- 研究(102658)
- 管理学院(102162)
- 中国(81363)
- 农(68606)
- 科学(64316)
- 京(63278)
- 财(59359)
- 江(53694)
- 所(53327)
- 农业(52938)
- 业大(51129)
- 中心(48914)
- 研究所(48325)
- 财经(46925)
- 经(42387)
- 经济学(39440)
- 州(38760)
- 北京(38302)
- 范(38021)
- 师范(37649)
- 院(36427)
- 经济学院(35995)
- 基金
- 项目(204820)
- 科学(162548)
- 研究(149442)
- 基金(149117)
- 家(129834)
- 国家(128621)
- 科学基金(110979)
- 社会(96703)
- 社会科(91350)
- 社会科学(91325)
- 省(83718)
- 基金项目(80173)
- 自然(71345)
- 自然科(69630)
- 自然科学(69610)
- 自然科学基金(68410)
- 划(67813)
- 教育(65798)
- 编号(60975)
- 资助(58817)
- 成果(47298)
- 发(46717)
- 重点(46187)
- 部(45093)
- 创(45036)
- 业(43697)
- 创新(41507)
- 课题(40888)
- 国家社会(39818)
- 科研(39464)
- 期刊
- 济(155458)
- 经济(155458)
- 研究(85378)
- 农(68711)
- 中国(59089)
- 学报(48311)
- 财(48184)
- 科学(46531)
- 农业(46114)
- 管理(44500)
- 大学(36610)
- 学学(35222)
- 业经(31887)
- 融(29895)
- 金融(29895)
- 技术(27293)
- 业(24675)
- 教育(23450)
- 财经(23045)
- 经济研究(22086)
- 问题(21319)
- 经(19850)
- 技术经济(18126)
- 版(16475)
- 资源(16445)
- 世界(15746)
- 商业(15385)
- 农村(15058)
- 村(15058)
- 现代(14987)
共检索到463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静锋
文章采用清单分析法对重庆市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线性回归以及实证调研等方法,对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污染成因作测算与分析。研究尺度定位区县级空间,研究范围依从经济功能区域划分,囊括重庆市37个农业区县。重庆市平均水质污染物浓度COD为11.995mg/L,TN为2.043mg/L,TP为0.457mg/L,综合水质指数为1.989,在轻度污染范围内,非常接近中度污染。重庆主城区周围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两翼地区污染较轻。秸秆、畜禽粪便、化肥是污染的三大主源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源 空间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静锋
文章采用清单分析法对重庆市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线性回归以及实证调研等方法,对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污染成因作测算与分析。研究尺度定位区县级空间,研究范围依从经济功能区域划分,囊括重庆市37个农业区县。重庆市平均水质污染物浓度COD为11.995mg/L,TN为2.043mg/L,TP为0.457mg/L,综合水质指数为1.989,在轻度污染范围内,非常接近中度污染。重庆主城区周围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两翼地区污染较轻。秸秆、畜禽粪便、化肥是污染的三大主源头,贡献率依次为44.65%,45.47%,7.23%。聚类分析表明永川、荣昌、铜梁、大足、长寿、璧山等区县的污染非常严重。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地表水资源总量对污染负荷指标具有强烈影响。在污染负荷空间特征分析及实证调研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源 空间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敏 肖宇婷 姚婧 谌书 刘云峰 陈雯 邓粤 王美玲
沱江流域是四川盆地中部人类与水土资源发生相互作用最为频繁的区域,近年来,流域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和排污系数法,分别对沱江流域28个区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揭示了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设提供建议。结果表明:(1)沱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中COD排放最多,TP排放最少,COD、NH_3-N、TN和TP污染负荷的最大值分别为71 067.51、11 108.76、21 320.08和3 073.99 t。流域污染负荷的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上游污染负荷较小,中游污染负荷较大,下游污染负荷相对于中游较低。(2)流域4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上游具有较大的供给型、调节型、支持型和文化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支持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为相似。(3)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污染负荷的空间匹配性差异显著,其差异性较大值出现在流域的中下游,需要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有效的污染负荷削减方案,改善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流域污染负荷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研究,不仅加深了生态系统服务与污染负荷间关系的理解,而且丰富了流域水环境生态管理的研究案例,也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尤尤 胡清宇 段华平 卞新民
运用清单分析、等标负荷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源、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绝对实物排放量分别为155.23×104t/a、62.34×104t/a、9.05×104t/a,相应的绝对等标排放量分别为7.76×104t/a、62.34×104t/a、45.23×104t/a。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COD、TN、TP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6.25 mg/L、2.53 mg/L、0.36 mg/L,排放浓度地区差异显示苏北>苏中>苏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水质指数显示,江苏省均值为2.10,达到中度污染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健 孟雪靖
运用排污系数、清单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等方法,估算了2016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化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源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利用GIS软件对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程度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绝对排放量分别为27.19×10~4t、5.69×10~4t、94.35×10~4t;TN、TP、COD等标排放量分别为27.19×10~4m~3、28.45×10~4m~3、4.71×10~4m~3。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综合水质指数达到重度污染程度以上(包括重度污染)有6个地区,占全省面积的46.15%,其污染程度广泛性和严重性的压力状态已经明显,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刻不容缓。从空间分布来看,TN、TP、COD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李兆亮 潘雅琴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田卓亚 汪熙琮
为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数据,对长江流域主产区总体及各地级市的农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农业集聚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上游和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未发生较大波动,但中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正向单门槛效应,农业集聚滞后项的门槛效应值有所下降。分区域看,上游和中游农业集聚无论小于等于门槛值,还是大于门槛值,均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跨越门槛值之后,上游的促进作用减弱,中游的促进作用增强,下游的门槛效应表现为由负向转向正向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畜禽业结构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政府、农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莉 黄懿梅 丁瑶 肖礼 杨帆
【目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秦岭北麓河流水质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负荷,为更科学有效地治理水环境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周至余家河竹峪乡段流域为监测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了8个水质监测点,分析2012-10-2013-10水质基本性质(流量、水温、pH、总悬浮物、溶解氧、电导率)和面源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而确定出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果】2012-10-2013-10,余家河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TP质量浓度春季较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尚杰 石锐 张滨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不当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选取黑龙江省1990~2016年农业统计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化肥、农药、地膜的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类型与阶段特征,在矢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刻画其相互作用机理与动态冲击效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分别呈倒"U"型曲线关系,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直线递增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相互动态冲击效果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方差分解表明,三种投入要素施用强度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平均解释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膜施用密度、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倩娜 唐洪松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法,分析比较沱江流域沿线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和资阳6个城市生态安全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差异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沱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等级由Ⅳ级向Ⅱ级转变,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和生态安全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带动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发展。各城市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系统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成都属于"响应超前—状态滞后"型,自贡、泸州、内江、资阳属于"状态超前—压力滞后"型,德阳属于"响应超前—压力滞后"型。对此,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控制污染物粗放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倩娜 唐洪松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法,分析比较沱江流域沿线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和资阳6个城市生态安全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差异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沱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等级由Ⅳ级向Ⅱ级转变,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和生态安全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带动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发展。各城市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系统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成都属于"响应超前—状态滞后"型,自贡、泸州、内江、资阳属于"状态超前—压力滞后"型,德阳属于"响应超前—压力滞后"型。对此,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控制污染物粗放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阴晓路 许昌敏 张梦娇 甘华军 蔡先立 王震洪
为揭示红枫湖汇水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有机物输出的一般规律,以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自2010年1~12月,对流域降雨、流域出口的径流、TN、TP、CODcr浓度进行同步监测,并对流域内各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污负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除TP外,其他指标严重超标;监测期间小流域径流量为4.14×105 m3,TN、TP、CODcr入湖总量分别为2 546.7、85.6、10 883.2kg,其日均单位排放负荷分别为5.77、0.19、14.51kg/(km2.d);在降雨丰富、农业生产活动频繁的6~10月,TN、TP、CODcr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分别占各自总量的94.8%...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赖诗琪 安敏 安慧 宋孟斐 吴海林
[目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方法]基于2010—2020年历史统计数据以及栅格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核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负荷量,分析了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污染源和COD、氨氮、总氮、总磷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污染年份、高度污染地区和主要污染源。[结果](1)与2010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降幅12.10%,农业源COD、总氮、氨氮排放总量分别降幅13.53%、6.94%、13.02%。(2)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高于上游地区,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涉及湖南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级市。(3)三种污染源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依次为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种植业。(4)根据等标负荷比,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7种污染类型,农村生活污染型占比最大,覆盖率达39.09%。[结论]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10年至2020年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对污染源进行了深度剖析,所得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海鹰 庄霞 张奇
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在野外水样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
关键词:
乐安江流域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鄱阳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