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5)
2023(3266)
2022(2721)
2021(2546)
2020(2070)
2019(4692)
2018(4553)
2017(9201)
2016(5083)
2015(5328)
2014(5480)
2013(5518)
2012(5154)
2011(4701)
2010(4580)
2009(4066)
2008(4160)
2007(3618)
2006(2933)
2005(2790)
作者
(14838)
(12528)
(12236)
(11885)
(8050)
(6108)
(5638)
(4703)
(4651)
(4558)
(4364)
(4227)
(4124)
(4118)
(3959)
(3868)
(3830)
(3636)
(3590)
(3522)
(3117)
(3070)
(3055)
(2927)
(2870)
(2865)
(2817)
(2589)
(2550)
(2538)
学科
(20931)
经济(20911)
(14042)
管理(13732)
(11856)
企业(11856)
方法(11818)
数学(10739)
数学方法(10650)
(6148)
(5147)
(4804)
贸易(4801)
(4718)
(4566)
金融(4566)
(4478)
财务(4474)
财务管理(4466)
企业财务(4351)
(4300)
(4282)
银行(4275)
中国(4267)
(4097)
(4021)
业经(3610)
理论(3584)
技术(3143)
(2882)
机构
大学(72996)
学院(71685)
(30989)
经济(30395)
管理(25796)
研究(25196)
理学(22524)
理学院(22257)
管理学(21833)
管理学院(21696)
中国(20125)
(15734)
科学(15194)
(14543)
(13239)
(12959)
财经(12915)
研究所(11987)
(11927)
中心(11659)
业大(10946)
经济学(10661)
农业(10389)
财经大学(10033)
(9889)
经济学院(9709)
(9237)
金融(9123)
北京(8914)
(8741)
基金
项目(49127)
科学(38970)
基金(37754)
(33943)
国家(33719)
研究(32566)
科学基金(28698)
社会(21678)
社会科(20758)
社会科学(20752)
自然(19624)
基金项目(19558)
自然科(19251)
自然科学(19244)
自然科学基金(18951)
(17930)
资助(16420)
(15770)
教育(15218)
(11399)
编号(11345)
重点(11296)
(10607)
(10127)
科研(9881)
教育部(9812)
(9608)
国家社会(9606)
创新(9545)
计划(9485)
期刊
(29222)
经济(29222)
研究(21254)
学报(13825)
(12649)
中国(12440)
(11764)
金融(11764)
科学(11579)
(11190)
大学(10162)
学学(9884)
管理(9536)
农业(7321)
财经(7070)
(6029)
经济研究(5656)
教育(5092)
技术(4884)
问题(4007)
(3959)
(3891)
业经(3779)
(3681)
理论(3615)
统计(3520)
业大(3484)
国际(3462)
实践(3200)
(3200)
共检索到10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季俊伟  傅强  张兴敏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考察噪声交易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已成为金融微观领域的热点话题。针对沪铜期货市场,首先构建EGARCH模型度量了噪声交易,其次利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衡量了有效性,最后采用GARCH类模型从一阶矩和二阶矩角度考察了噪声交易对有效性的影响。发现:该市场渐进趋向弱式有效,过程带有鲜明的阶段特征,2013年6月上旬以前有效性较差,随后,受市场利好制度出台影响,有效性逐渐好转;长期来看,噪声交易对其有效性存在较弱促进作用,是因为噪声交易对抑制收益率波动的市场深度存在促进作用;而短期内会加剧有效进程波动,原因在于噪声交易会扩大收益率方差。总体而言,噪声交易不是沪铜期货市场无效的根本原因,交易制度很可能才是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学峰  王兆宇  李佳明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市场渐进有效的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现有文献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本文对上证50指数所代表的子市场的噪声交易情况进行了度量,同时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并采用Kalman滤波法测度了该市场的渐进有效性,进而研究投资者噪声交易对我国市场渐进有效性的水平及其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市场整体上趋于有效,噪声交易的平均水平在各时期比较平稳;噪声交易会起到微弱的降低市场有效性水平的作用,增加渐进有效性的短期波动,但是从长期看并不能影响市场趋于有效的趋势。本文结论说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不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非有效的根本原因,但是非理性行为也在短期内给市场的有效性进程造成阻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益  
有效市场理论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在资本市场运动规律研究方面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理论,也是证券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以我国证券市场为对象的有效性研究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对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做得比较少。本文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金属铜期货为例,使用ADF检验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雪  王宁  
依据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不同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两方面实证研究沪铜期货市场定价效率,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G-S模型、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得出国内铜期货市场总体运行弱式有效,与国外铜期货市场保持双向引导关系但影响力不强的结论,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促进铜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李晓明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是否弱式有效。不同于传统的检验方法 ,本文的实证分析运用了特别适合于转轨经济体中新兴股市的渐进有效性检验 ,该方法采用时变系数的AR( 2 )自回归模型 ,同时考虑到“波动集群”的异方差影响 ,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市场有效性的动态演进过程。加之分年度检验的结果 ,我们有把握认定中国股市从 1 997年开始呈现弱式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蓓  齐中英  周春伟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期货市场的波动性特征,本文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1997年-2005年收益序列为研究对象,并以2003年为铜期货市场发展的临界点,采用条件波动模型对2003年以前和2003年以后的铜期货收益波动性分阶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阶段铜期货收益与其风险均显著相关,且第二阶段铜期货收益更多地来自于对风险的补偿;两个阶段铜期货收益波动性均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且两个阶段波动性的杠杆效应相反,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所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敏  
技术分析是期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项重要工具,因此研究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以及对不同技术分析手段进行比较有着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着眼于移动平均策略和区间突破策略两类有代表性的技术分析手段之间的比较,选择沪铜合约作为研究对象,并以LME的伦敦铜为参照,类比研究了两个市场不同技术分析手段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区间突破策略相对固定期移动平均策略更为有效,选择长期阻力支撑线的区间突破策略,投资收益率相对更高。研究侧证了我国期货市场逐步成熟,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虹  何建敏  赵伟雄  
文章借助PPI指标,引入价格波动率函数,分析了宏观经济对沪铜期货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PPI与沪铜价格波动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PPI对价格波动率具有单向引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丰  崔积钰  马志伟  
应用自相关函数检验法和GARCH模型检验方法,对时间标度τ=1,5,22,66下的沪铜期货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移动窗口法引入了波动聚集指数度量沪铜期货市场的波动聚集程度,并对其波动聚集的相关特征做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标度的沪铜连续合约收益率序列都存在波动聚集现象,铜期货表现出自相似的特征;随着时间跨度和移动窗口的增大,波动聚集程度也随之变大;沪铜期货价格的波动聚集是沪铜连续合约收益率序列自相关函数慢衰减的原因。从而表明沪铜期货的价格波动表现出较强的自相似性,沪铜期货市场具有分形特征、存在记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青  夏佑涛  
本文以沪铜期货的多头套期保值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OLS模型、ECM模型和GARCH模型对一月期铜和三月期铜的套期保值比例及保值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OLS模型对一月期铜的套期保值效果要优于其他模型的保值效果,而ECM模型和GARCH模型在三月期铜的套期保值方面显示的效果更好。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动态特征的计量模型适合于较长的期货合约,其套期保值效果更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易蓉  周学军  张松  陆凤彬  
本文采用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分析基差变动的机制转换特性,实证分析并验证了沪铜近月合约期货的基差变动具有非线性平滑转换机制,实证过程还反映了基差序列具有残差异方差性,故而本文将模型延伸为STAR-EGARCH。分析结果表明:沪铜期货基差具有非线性平滑转换特性;基差在无套利区间内外都具有均值返还特性,但区间内返还速度比区间外的慢;基差变动具有偏离不对称性,不存在波动不对称性;均值返还的市场反应时间为2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宗喆  郑重阳  王涧秋  赵辉  
作为最大的铜消费市场,铜在我国占据着最重要地位。随着2018年9月沪铜期货期权正式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我国铜交易产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虽然拥有世界领先的铜交易市场,但我国学术领域尚缺乏采用量化方法对沪铜期货及其期权的深入实证研究。在大宗商品量化领域,Schwartz二因子模型~([1])被看作是量化期货定价的基准模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典二因子模型在中国市场应用时会产生"水土不服",因此本文采用波动参数的思想,修正了Schwartz二因子模型在中国沪铜市场的"水土不服"。另外,根据早期文献对认购期货期权的量化定价模型~([2,3]),本文明确了认沽期货期权的量化定价公式,并通过对沪铜期货期权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沪铜期货期权存在套利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信忠  杨云红  朱彤  
本文利用线性回归和Hasbrouck(1995)信息份额分析方法,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之间的比较,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铜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主要结果表明,在1995—2004年的时间里,伦敦金属交易所在铜期货价格引导关系和信息份额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数据的分段研究表明,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对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引导关系不断加强,信息份额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的铜期货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俊华  季诺维  
沪深300股指期货作为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成交日益活跃,但因交易的高杠杆放大作用,噪声交易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该研究从行为金融学的噪声理论出发,结合沪深300股指期货两年来实际交易情况,对噪声交易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声投资者,市场波动较高,噪声交易者暴露的风险敞口较大,加强噪声交易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建议通过健全交易制度,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来控制噪声交易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庞小利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2000年以来,我国铜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主要从铜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变动关系出发,研究两者的走势特征,并采用2012年上半年的样本数据对沪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沪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在长期和短期不同的影响系数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