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9)
- 2023(14747)
- 2022(12491)
- 2021(11657)
- 2020(9438)
- 2019(21850)
- 2018(21372)
- 2017(41113)
- 2016(22085)
- 2015(24747)
- 2014(24386)
- 2013(23902)
- 2012(21847)
- 2011(19651)
- 2010(19719)
- 2009(18311)
- 2008(16875)
- 2007(14671)
- 2006(12867)
- 2005(11229)
- 学科
- 济(86152)
- 经济(86058)
- 管理(61801)
- 业(59953)
- 企(49967)
- 企业(49967)
- 方法(39094)
- 数学(33876)
- 数学方法(33473)
- 中国(28564)
- 融(27472)
- 金融(27469)
- 银(25498)
- 银行(25456)
- 行(24587)
- 农(23052)
- 财(22573)
- 地方(21048)
- 业经(20472)
- 学(18746)
- 制(17829)
- 农业(16019)
- 贸(15844)
- 贸易(15830)
- 理论(15349)
- 易(15294)
- 务(14981)
- 财务(14915)
- 财务管理(14891)
- 企业财务(14211)
- 机构
- 大学(308029)
- 学院(306875)
- 管理(121748)
- 济(120268)
- 经济(117636)
- 理学(106164)
- 理学院(104980)
- 管理学(103137)
- 管理学院(102591)
- 研究(101816)
- 中国(79920)
- 京(64543)
- 科学(63565)
- 财(55309)
- 所(50360)
- 农(48397)
- 中心(47268)
- 研究所(46399)
- 业大(45760)
- 财经(45240)
- 江(43275)
- 经(41141)
- 范(40903)
- 师范(40528)
- 北京(40456)
- 农业(37979)
- 院(37139)
- 经济学(36712)
- 州(36248)
- 财经大学(33994)
- 基金
- 项目(216658)
- 科学(170691)
- 研究(159340)
- 基金(157189)
- 家(136834)
- 国家(135684)
- 科学基金(116667)
- 社会(100158)
- 社会科(95020)
- 社会科学(94996)
- 省(85177)
- 基金项目(83973)
- 自然(75629)
- 自然科(73896)
- 自然科学(73879)
- 教育(72607)
- 自然科学基金(72530)
- 划(71812)
- 编号(65143)
- 资助(63893)
- 成果(52581)
- 重点(48615)
- 部(47244)
- 发(46961)
- 创(45738)
- 课题(44880)
- 创新(42627)
- 科研(41337)
- 国家社会(40968)
- 教育部(40658)
- 期刊
- 济(126303)
- 经济(126303)
- 研究(90098)
- 中国(55847)
- 学报(49268)
- 科学(45234)
- 农(44415)
- 管理(42674)
- 财(39832)
- 融(38536)
- 金融(38536)
- 大学(37161)
- 学学(35063)
- 教育(34031)
- 农业(30629)
- 技术(25080)
- 财经(21329)
- 业经(21007)
- 经济研究(20445)
- 经(18134)
- 问题(16275)
- 理论(15929)
- 图书(15805)
- 业(14948)
- 科技(14947)
- 实践(14729)
- 践(14729)
- 版(14168)
- 技术经济(13926)
- 现代(13790)
共检索到442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伟 杨文硕
金融集聚效应及其理论对分析现代金融中心之间的宏观协作意义重大。C E P A以来香港和上海在机构互设、业务交流、市场衔接、货币流通和监管协作等领域出现明显的金融集聚效应,为两地形成"金融中心圈"取得了初步经验。未来沪港金融集聚效应的发挥,既应当致力于拉平沪港的发展差距,也应当有意识地保持两地的功能互补,在资本市场衔接、创新金融载体、服务总部经济、对接梯次转移和营造金融生态等方面寻求协作路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新力 陈才 侯建飞 马斌
产业集聚是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在区域协作背景下,运用区位商、集聚系数等指标分析重庆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后认为,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重庆应通过产业协调和产业集聚政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业、化工工业等产业。
关键词:
区域协作 产业集聚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张艳慧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的经济合作正向更深层次拓展,三地间合理的金融业分工与协作势在必行。在对京津冀金融业分工与协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提出,京津冀应建立分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地区性金融网络;利用金融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推动京津冀地区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完善金融合作政策制度;强化地区金融系统间合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洋 谢友宁 高培培
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地标,研究城市图书馆多元主体治理问题,是优化政府与高校、市场间关系的过程,对改善城市文化服务、聚合区域文化业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协作治理理论为指导,梳理了江宁地区城市图书馆的治理现状与问题,根据构建多主体参与机制、解决区域治理合力两个关键点,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将城市图书馆协作治理工作划分为机制治理、政策治理、时空治理和功能治理,并以该四个方面为导向深入研究城市图书馆的协作治理策略。
关键词:
城市图书馆 城市文化 多元主体 协作治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彩全 姚旭悦 何宜庆 李敖
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城市崛起的大潮中,金融的集聚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是值得深究的。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这六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金融集聚状况与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都存在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但是这种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没有形成金融产业集聚规模效益;二是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在2008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对金融产业集聚造成的负面效应;三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出发,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证明了信贷配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对信贷配给的形成及均衡演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即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协作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兆廷 雷晓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延军 李海月 史笑迎
本文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影响路径主要有: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其中金融集聚通过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金融集聚通过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京津冀区域在扩大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提升金融效率,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以保证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易纲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由于其顺应了区域经济整合的发展潮流,对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迅速从构想走向现实。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联动效应的增强,如何及时更新经营理念,开发新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江浙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宝静 赵永亮 郭胜男
金融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江浙沪地区为例,根据2008—201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两省一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协同的耦合度平稳增长,江苏省耦合程度有较大的优势。整体科技创新系统和耦合协调度发展有较小波动性,并根据协同发展类型划分为3个阶段。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江浙沪地区金融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协同发展 江浙沪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海峰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一方面,文章从金融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分担理论,并提出应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外部协作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外部分散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基于担保投资理论的风险内部分散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内部分散目标。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担保机构 协作 信用风险 分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张明辉
根据企业选址理论和金融集聚理论,论证金融集聚的原因、条件与路径。深入分析河南与郑州经济金融在全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指出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核心功能区 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艳
目前我国金融影响实体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呈现地理空间和行业集聚特征明显,金融集聚的经济绩效也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发掘金融集聚引导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通过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检验,验证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在"地理邻近地区"和"经济邻近地区"不同状态下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效应,其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本质上在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同时,我国金融集聚影响经济增长具有门限效应,知识资本外溢是否顺畅成为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突破陷阱区至关重要;经济平衡发展更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锋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是金融乱象偶有发生,对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带来威胁。反洗钱资金监测能够有效追踪资金流向,发现可疑交易线索,对于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反洗钱新形势下,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洗钱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是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
关键词:
反洗钱 资金监测 金融乱象 监管协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