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6)
2023(5650)
2022(4675)
2021(4301)
2020(3574)
2019(7728)
2018(7317)
2017(14291)
2016(7190)
2015(7897)
2014(7547)
2013(7457)
2012(6995)
2011(6113)
2010(6542)
2009(6329)
2008(5347)
2007(4785)
2006(4291)
2005(4054)
作者
(18809)
(15636)
(15279)
(14706)
(9945)
(7533)
(7189)
(6119)
(5867)
(5598)
(5406)
(5283)
(4996)
(4985)
(4984)
(4726)
(4719)
(4559)
(4527)
(4365)
(3943)
(3669)
(3580)
(3565)
(3563)
(3513)
(3423)
(3372)
(3128)
(3121)
学科
(29735)
经济(29706)
(25093)
金融(25093)
(21764)
银行(21758)
(21235)
(20249)
管理(18036)
中国(16684)
(16613)
企业(16613)
中国金融(10884)
(9995)
地方(9378)
(9352)
方法(8940)
(8289)
数学(7774)
数学方法(7673)
业经(7376)
(7228)
(6641)
财务(6627)
财务管理(6614)
(6439)
贸易(6429)
企业财务(6371)
(6212)
农业(6107)
机构
学院(95539)
大学(94369)
(42403)
经济(41419)
管理(34207)
研究(33887)
中国(32491)
理学(28606)
理学院(28294)
管理学(27925)
管理学院(27727)
(20588)
(19295)
中心(17981)
科学(17425)
(16296)
财经(16181)
(16117)
银行(15582)
(15577)
金融(15289)
(14657)
(14654)
研究所(14624)
(14308)
(14048)
经济学(13753)
人民(12919)
(12685)
经济学院(12497)
基金
项目(60986)
研究(48169)
科学(48008)
基金(43405)
(36867)
国家(36523)
科学基金(31359)
社会(30687)
社会科(29230)
社会科学(29225)
(24238)
基金项目(22413)
教育(21767)
编号(20246)
(19944)
自然(18449)
自然科(18047)
自然科学(18044)
资助(17878)
自然科学基金(17721)
成果(16826)
(14579)
课题(14096)
重点(13963)
(13719)
(13404)
(13041)
创新(12836)
国家社会(12710)
项目编号(12642)
期刊
(47392)
经济(47392)
研究(32032)
(27955)
金融(27955)
中国(20024)
(15365)
(13929)
管理(12422)
学报(11729)
教育(11198)
科学(10958)
大学(9574)
学学(8804)
农业(8633)
财经(7910)
技术(7794)
经济研究(7733)
业经(7590)
国际(6926)
(6776)
(5685)
问题(5665)
理论(5521)
世界(5283)
实践(4995)
(4995)
(4879)
论坛(4879)
中国金融(4796)
共检索到157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沪港经济发展与合作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尤其是香港非常敏感,担心上海的发展会超过香港。本文对此以及新世纪沪港金融合作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讨论。作者认为,从目前上海在政治环境、经济地位、地理位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条件和上海所负的为内地经济发展筹措资金,以上海的发展带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无论从现实条件考虑,还是从长远和全局发展目标来看,上海既不可能也不会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未来沪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发展不是排斥性的,而是平行的,两者之间是一种优势互补、竞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应望江  
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金融作用日益凸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①。然而,作为现代经济的一把双刃剑,金融这盘棋一着失误,则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安全。江泽民总书记对金融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成钢  周平剑  田中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杨  
上海和香港作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两大都市,渊源深厚。自上世纪初以来,很多商人、银行家、文艺界人士及百姓民众往来于两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沪港"双城记"。两地的金融联系同样由来已久,享誉全球的汇丰银行(HSBC),中文全名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其发展也是从香港和上海两地起步的;渣打银行的香港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相龙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九五”时期,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明显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引进金融调控方式,充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质量;加强金融监管,防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佛  
香港将于1997年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国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因此“九七”后香港的财政和税务在政策和实际上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适应新形势的一面。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新奎  
一、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的调整 1.8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 (1)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的国家。中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从封闭经济体制向开放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域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较强的工业、科技、人才基础,对外经济交往较多,理所当然地成为对外开放的首选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宁中  
迈向21世纪的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国家科委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宁中随着海峡两岸经贸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两岸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迈向一个新台阶。从最初的试探性的接触,发展到有意识地开展各个专业的交流活动,以及具体项目的商洽,这一切显示了两岸科技交流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平  
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有利于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推动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内地金融市场开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岸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内地企业大量赴港上市,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医药工业为核心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立于1989年7月。建司十年来,海王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24亿元人民币,1996年被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评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支持工业企业,1998年海王医药产业基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晓斌  
香港迈向金融新世纪———访国内香港问题专家卢受采教授和郑兰祥博士本刊记者金晓斌【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随着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经济金融前景令世人瞩目。值此之际,本刊记者金晓斌先生(下简称金)走访了国务院港澳办研究所研究员、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随着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东北亚地区目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已具备了很多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种形势,在东北亚地区,应加强城市的建设与开发,促进城市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以此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近来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已从构想阶段进入实质阶段,从而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课题,对此加以充分研究,必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可斌  
以核心—边缘模型为理论基石,研究粤港金融合作与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异同点。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使两地区的金融合作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相对“强”势的政府将使长三角的金融合作中相互交叉融合的特色更明显,而珠三角的金融合作体现相对明显的“分工”特色;两地区何者金融合作更成功主要取决于地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差距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