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0)
2023(6572)
2022(5481)
2021(4927)
2020(4111)
2019(9210)
2018(8915)
2017(17384)
2016(9395)
2015(10666)
2014(10480)
2013(10188)
2012(9131)
2011(8041)
2010(8191)
2009(8009)
2008(8309)
2007(7609)
2006(6736)
2005(6418)
作者
(25071)
(21182)
(20872)
(20003)
(13583)
(9951)
(9588)
(7890)
(7805)
(7659)
(7152)
(6997)
(6819)
(6754)
(6746)
(6361)
(6280)
(6205)
(6149)
(6107)
(5220)
(5096)
(4919)
(4805)
(4800)
(4750)
(4664)
(4523)
(4089)
(4014)
学科
管理(41995)
(39196)
(37074)
企业(37074)
(35641)
经济(35549)
(19982)
(15241)
财务(15225)
财务管理(15202)
方法(14804)
企业财务(14655)
(14216)
数学(12272)
数学方法(12191)
(10380)
业经(9962)
体制(9250)
中国(9103)
(7800)
(6934)
(6906)
银行(6901)
(6514)
金融(6511)
技术(6484)
(6432)
环境(5946)
理论(5921)
(5775)
机构
大学(136384)
学院(135563)
(57880)
经济(56757)
管理(54383)
理学(46820)
理学院(46385)
管理学(45967)
管理学院(45677)
研究(40555)
(33844)
中国(32618)
(27285)
财经(25975)
(23583)
(20762)
科学(20287)
财经大学(19515)
(18914)
中心(18503)
经济学(18298)
北京(16992)
商学(16768)
商学院(16629)
经济学院(16426)
研究所(16329)
(16006)
(15280)
业大(15266)
师范(15153)
基金
项目(85501)
科学(69438)
研究(65915)
基金(64523)
(54179)
国家(53736)
科学基金(48175)
社会(44580)
社会科(42321)
社会科学(42315)
基金项目(33854)
(32253)
教育(30991)
自然(29796)
自然科(29097)
自然科学(29091)
自然科学基金(28643)
(26889)
编号(25947)
资助(25732)
(23429)
成果(22079)
(20489)
重点(19121)
国家社会(18744)
教育部(18644)
(18536)
(18280)
人文(18274)
课题(17960)
期刊
(65789)
经济(65789)
研究(42620)
(31957)
中国(28058)
管理(23022)
学报(16642)
科学(15695)
(15075)
金融(15075)
财经(14431)
教育(14306)
大学(14070)
(13758)
学学(13281)
(12215)
技术(10684)
经济研究(10316)
财会(9986)
业经(9848)
会计(9318)
农业(8622)
问题(8231)
(7289)
通讯(6738)
会通(6725)
国际(6469)
现代(6188)
理论(6100)
(5968)
共检索到208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阳生  
沪港通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项重大的创新举措。基于现代资本市场理论,运用双重差分思想与安慰剂检验,考察沪港通机制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推出后,标的公司价值显著提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重置实验发生时刻、替换核心测度指标等稳健性测试,结论依然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机制通过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踪、增加股票流动性来实现价值提升效应。此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范式,同时也为探索我国股票市场开放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彭雯  钟凯  
通过系统探讨"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审计独立性,发现"沪港通"实施之后标的股票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增加,说明"沪港通"的实施促使审计师声誉成本与潜在诉讼风险的增加,从而有助于提高审计独立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结合A+H股交叉上市、QFII持股的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稳健性证据。研究表明"沪港通"实施对于提升审计独立性有着积极作用,是完善审计市场监管、提升审计质量、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深港通"等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慧  
本文以2015~2017年度沪深A股为研究对象,验证沪港通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组来看,大股东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将会削弱沪港通对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相对于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而言,沪股通实施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秀良  张婷  关云鹏  
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各项改革政策的初衷。鉴于资源配置效率是由定价效率来实现的,因此通过检验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可以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推出的沪港通实施效果,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采用股票价格对公司未来盈余的反应能力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较沪港通实施之前,沪股通标的股票价格对未来盈余信息的反应系数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而进一步利用股价对未来现金流反应能力的检验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表明沪港通的实施至少到目前为止远未达到提升内地股市定价效率的应有效果。不过,沪港通的开通对香港市场的定价效率提升、市场活跃度、股指上行却有着显著作用,但对沪港两地市场总体而言,还远没有达到帕累托改进的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张瑞君  孟庆斌  侯德帅  
本文以我国开启"沪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07-201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途径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或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公司违规这一视角,揭示了"沪港通"机制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有关卖空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已有文献尚未解决卖空交易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有鉴于此,利用工具变量法、以“转融券”制度作为自然实验等方法考察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卖空交易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其次,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提升作用在分析师跟踪频率较低的企业中以及牛市期间表现更加明显;再次,企业信息透明度渠道是卖空机制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主要渠道。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应继续扩大转融券标的名单,以便更好地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莫磊  粟梦薇  杨柳  
在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背景下,通过手工整理方式获取了20082014年间完整披露了环保投资金额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环保投资强度(EID)为公司环保投资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公司环保投资重在解决当前问题而尚缺少长远的显著性效应;公司环保投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带来显著的价值相关性效应;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重污染行业公司环保投资选择与公司价值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选择与公司价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却不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雷雷  邹红  栾炳江  
本文采用上海市场个股2011年1月—2016年3月的月度面板数据,利用沪港通政策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个股实施差异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DID)评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不同节点的作用大小,并进一步探讨了沪港通政策的异质性、作用机制及潜在风险。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显著促进了个股超额收益差异化,考虑政策宣布、股灾、熔断机制等不同时间节点事件,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相较于其他个股提升0.8%1.8%,利用反事实等多种检验证明该政策影响是稳健的;该政策对交通运输仓储业个股、地方国有企业个股有显著正向影响,个股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玉洁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11—2017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的审计费用更低。同时,在企业业务复杂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程  王仁曾  
利用"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本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检验影响机制发现:"沪港通"通过提高标的股票的股票流动性,进而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沪港通"对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公司样本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沪港通"对公司投资效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并且持续增强的滞后效应,即"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影响随时间而增强。本文研究表明,推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以及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阳生  沈烈  郭枚香  
本文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模型,检验沪港通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增加,预测精确度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机制借助公司信息环境渠道产生价值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分析师预测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范式,同时也为探索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卢进勇  张晨烨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其经济意义受到了普遍关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可以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生产率、创新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提高其出口倾向并扩大出口规模。“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国有企业出口影响较小,而对高技术行业企业出口影响更为明显。我国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和优化国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标的股名单。同时,上市公司应着力提高自身经营与治理水平,使资本市场开放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鹏  
基于陆港通交易机制实施背景,以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陆港通交易机制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陆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错误定价。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陆港通非十大活跃标的、非可卖空标的、非交叉上市标的,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陆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可以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预测准确性,进而缓解资产误定价。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爱群  赵东  
基于"沪港通"政策实施背景,利用2011~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开放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与非标的公司相比,标的公司的费用粘性显著下降;信息环境较差、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费用粘性下降程度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公司为国有控股、代理问题更严重时,"沪港通"政策对费用粘性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该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能够促使标的公司管理层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决策,股票市场开放具有缓解公司代理冲突、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子尧  戚逸康  
本文以"新宏远创"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四川美丰"为例,探讨私募股权投资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新宏远创"投资后,"四川美丰"的盈利能力与现金获取能力均有所下降,发展能力无向好趋势,偿债压力明显上升,营运能力改善微弱。同时,资本市场对此次并购的短期和长期事件反应都不为正。而"新宏远创"在此次投资中获取了丰厚回报。通过分析认为本次并购投资在投资方获取高额收益的条件下,被投资方的公司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