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4)
- 2023(5639)
- 2022(4701)
- 2021(4241)
- 2020(3572)
- 2019(7833)
- 2018(7633)
- 2017(13856)
- 2016(7304)
- 2015(7833)
- 2014(7600)
- 2013(7345)
- 2012(6751)
- 2011(5862)
- 2010(6243)
- 2009(6025)
- 2008(5872)
- 2007(5082)
- 2006(4321)
- 2005(4097)
- 学科
- 济(27040)
- 经济(27011)
- 管理(22223)
- 业(22189)
- 企(17053)
- 企业(17053)
- 方法(13607)
- 审计(12179)
- 数学(11662)
- 数学方法(11591)
- 中国(11059)
- 险(10782)
- 保险(10691)
- 制(10630)
- 财(10513)
- 银(10239)
- 银行(10233)
- 行(9765)
- 融(9400)
- 金融(9400)
- 务(6977)
- 财务(6974)
- 财务管理(6909)
- 体(6881)
- 企业财务(6668)
- 体制(5995)
- 农(5950)
- 各类(5892)
- 业经(5651)
- 环境(5187)
- 机构
- 大学(99798)
- 学院(97980)
- 济(42783)
- 经济(41919)
- 管理(39007)
- 理学(33127)
- 理学院(32827)
- 管理学(32422)
- 管理学院(32228)
- 研究(30022)
- 中国(29478)
- 财(26120)
- 财经(20631)
- 京(20420)
- 经(18969)
- 财经大学(15989)
- 中心(15650)
- 科学(15487)
- 江(14873)
- 经济学(14418)
- 所(14047)
- 经济学院(13273)
- 融(12996)
- 金融(12806)
- 农(12395)
- 北京(12127)
- 研究所(12077)
- 商学(11894)
- 商学院(11784)
- 州(11718)
- 基金
- 项目(65946)
- 科学(53066)
- 基金(50791)
- 研究(48274)
- 家(43873)
- 国家(43543)
- 科学基金(38381)
- 社会(33694)
- 社会科(32085)
- 社会科学(32073)
- 基金项目(26345)
- 自然(24110)
- 省(23930)
- 自然科(23564)
- 自然科学(23559)
- 自然科学基金(23117)
- 教育(21598)
- 资助(20696)
- 划(20249)
- 编号(18042)
- 部(15534)
- 国家社会(15059)
- 重点(14860)
- 成果(14716)
- 教育部(14003)
- 制(13985)
- 创(13605)
- 人文(13361)
- 性(13189)
- 科研(13096)
共检索到153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旭东 高雅 刘嫦
一、引言审计定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对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资本市场的信息中介,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为公司财务报告提供鉴证服务,而且也是把控资金安全的"守门人"。在证券市场上,事务所通过合理的审计收费可弥补其合理开支,并对其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同时审计收费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2010年出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玉洁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11—2017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的审计费用更低。同时,在企业业务复杂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沪港通政策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飞 薛金霞
内部控制评价是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内部控制评价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却存在分歧,最突出问题是管理层存在明显选择性评价,可能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监督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客观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后果。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上市公司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反而增加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发布无缺陷内部控制评价公司更明显;信息效率低、委托代理问题高、非效率投资程度大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更显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会加剧分析师分歧度,进而增加股价崩盘风险;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有助于缓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监管部门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强化审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利益相关者也应正确对待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营造管理层愿意披露也敢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制度环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邵稚权 黄昌利
在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需建立完善的跨境风险防控体系。本文以沪港通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得出外资大幅流出A股时期的风险跨境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沪股通资金大幅流出事件发生会加剧港股的跨境风险传染作用,并使沪市行业风险上升。其中,沪股通配置型资金持股比例较低的行业对跨境风险溢出更加敏感;工业和材料等第二产业受跨境风险传染的影响程度强于信息、电信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第二,港股向沪市的对应行业扩散风险以后,风险会进一步在沪市行业间传导。由于沪市信息与电信行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共振关系,沪市内部的风险放大作用使得信息与电信行业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因此,在资本市场逐步开放过程中,若发生外资大幅流出事件,为防控风险,应密切关注配置型资金持股比例较低行业的风险变动,同时还应考虑A股行业之间的互补共振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国坚 陈巧 马新啸
本文以1999-2019年我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检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政府会计监督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研究发现政府会计监督能够显著降低审计定价,表现为政府会计监督的“治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政府会计监督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是通过降低企业风险,进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来降低审计定价。“治理效应”在检查公告披露具体违规数据、有纳税问题、已经整改、聘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且政府会计监督的治理作用具有行业溢出效应和监管的替代效应。本文从审计视角丰富了政府会计监督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督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玲 任宇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证券分析师会对审计监督产生一定的影响。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审计意见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作为衡量审计监督质量的替代指标,实证考察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监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质量负相关,表明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外部审计监督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圻 王聪聪
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IPO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公司,考虑样本自选择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和声誉越高,IPO审计收费越高;风险投资是否为联合投资,对IPO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影响;在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过程中,盈余管理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结论不仅拓展了风险投资与审计市场的相关研究,而且验证了风险投资"逐名"动机在审计市场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 审计收费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烽 林源 熊诗忠
本文基于债务审计视角,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级政府债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在将2010年全国债务性审计分为2010年及其以前和2010年以后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效果比较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全国性债务审计(与未进行全国性债务审计前的情况相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审计监督力度较强的地区(与审计监督力度较弱的地区相比)在债务审计之后的债务风险下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制度环境较好和预算软约束越低时,政府审计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治理功能越好。
关键词:
债务审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实证研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楠 娄艺琳 王宇婷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扈文秀 杜金柱 章伟果
基于信息披露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本文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提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从而验证了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发现,管理层持股激励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并提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说明管理层持股能够加强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在高管理层持股组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信息披露和公司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而且对管理层激励契约的设计和公司风险认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小静 张鹏伟
以2007年~2015年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前五客户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客户集中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公司的股利支付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在采用PSM和Heckman检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的传导路径是客户的治理效应而不是风险效应。研究结论为客户集中在股利政策中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且丰富了我国股利支付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小静 张鹏伟
以2007年~2015年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前五客户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客户集中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公司的股利支付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在采用PSM和Heck-man检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的传导路径是客户的治理效应而不是风险效应。研究结论为客户集中在股利政策中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且丰富了我国股利支付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小静 张鹏伟
以2007年2015年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前五客户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客户集中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公司的股利支付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在采用PSM和Heckman检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的传导路径是客户的治理效应而不是风险效应。研究结论为客户集中在股利政策中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且丰富了我国股利支付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焰朝 胡媛媛
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连锁股东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监督效应”假说;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连锁股东能够降低管理层隐藏负面消息的动机和机会,进而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行业地位能够影响连锁股东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并且连锁股东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结论为理解连锁股东这一角色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