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3)
- 2023(14042)
- 2022(11768)
- 2021(11011)
- 2020(9323)
- 2019(21126)
- 2018(20690)
- 2017(39724)
- 2016(21060)
- 2015(23587)
- 2014(23126)
- 2013(22407)
- 2012(19896)
- 2011(17600)
- 2010(17182)
- 2009(15861)
- 2008(15768)
- 2007(13741)
- 2006(11919)
- 2005(10574)
- 学科
- 济(79983)
- 经济(79863)
- 管理(79094)
- 业(68346)
- 企(61303)
- 企业(61303)
- 方法(39285)
- 数学(33741)
- 数学方法(33299)
- 财(29844)
- 制(21240)
- 务(20398)
- 财务(20338)
- 财务管理(20292)
- 业经(20052)
- 中国(19849)
- 农(19762)
- 企业财务(19326)
- 划(14628)
- 体(14393)
- 银(14331)
- 银行(14321)
- 理论(14016)
- 学(13720)
- 贸(13441)
- 贸易(13431)
- 行(13393)
- 技术(13313)
- 易(13046)
- 和(12944)
- 机构
- 大学(288220)
- 学院(285939)
- 管理(122259)
- 济(117642)
- 经济(115229)
- 理学(104667)
- 理学院(103660)
- 管理学(102195)
- 管理学院(101578)
- 研究(84610)
- 中国(67994)
- 财(60834)
- 京(57976)
- 财经(47692)
- 科学(47657)
- 经(43486)
- 中心(42804)
- 江(42401)
- 所(38620)
- 业大(37690)
- 农(37081)
- 经济学(36649)
- 财经大学(35995)
- 北京(35105)
- 研究所(34513)
- 范(34154)
- 师范(33825)
- 州(33450)
- 经济学院(33131)
- 商学(32586)
- 基金
- 项目(197431)
- 科学(158899)
- 基金(147874)
- 研究(147080)
- 家(127040)
- 国家(126031)
- 科学基金(111714)
- 社会(97161)
- 社会科(92261)
- 社会科学(92238)
- 基金项目(78549)
- 省(75341)
- 自然(71300)
- 自然科(69743)
- 自然科学(69727)
- 自然科学基金(68513)
- 教育(68404)
- 划(63280)
- 编号(59091)
- 资助(58552)
- 成果(47582)
- 部(45014)
- 重点(43745)
- 制(42369)
- 创(42192)
- 国家社会(41398)
- 发(40182)
- 教育部(40155)
- 创新(39476)
- 人文(39382)
- 期刊
- 济(124363)
- 经济(124363)
- 研究(80244)
- 中国(54731)
- 财(52488)
- 管理(48242)
- 学报(38845)
- 科学(37411)
- 农(32257)
- 大学(31363)
- 学学(29317)
- 融(27924)
- 金融(27924)
- 教育(26983)
- 技术(26007)
- 财经(24209)
- 农业(21329)
- 经(20822)
- 业经(19910)
- 经济研究(19381)
- 财会(15883)
- 问题(15802)
- 图书(15653)
- 理论(14843)
- 会计(14454)
- 实践(13441)
- 技术经济(13441)
- 践(13441)
- 版(13170)
- 现代(12959)
共检索到419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珊珊
本文利用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事件,基于管理层业绩预告视角考察了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内部信息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沪股通标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机制检验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主要通过引进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提高管理者能力来改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从企业性质、管理层权力、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权力强度较大以及环境不确定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能显著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但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春艳 林怡斌 刘梦
文章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沪深港通制度对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制度加大了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的披露倾向,并且预告的精确度也会提高。另外,相比国企与管理层持股数量较少的公司,沪深港通制度对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披露倾向和精确度的正向影响在非国企和管理层持股数量较多的公司中更明显。本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这一主题的文献研究,也拓宽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边界,为当前学术界广泛开展的宏微观交叉研究做出了有益补充。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喻均林 何瑞铧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是否以及如何利用业绩预告根据定增对象的不同操纵新股发行价格。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会根据定增对象的不同,策略性地发布信息含量不一样的业绩预告以影响定增新股发行价,业绩预告在定增对象与发行价格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具体来说,若大股东参与认购新股,则倾向于发布坏消息的业绩预告,以压低新股发行价,若大股东不参与认购新股,则倾向于发布好消息的业绩预告,以抬高新股发行价;进一步分类分析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主动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比强制披露业绩的上市公司这种行为表现更为强烈,业绩预告的中介效应也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定向增发 价格操纵 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丽莎
区间预告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的主要形式。本文以2008~2012年度发布区间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区间业绩预告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进行区间业绩预告时并不遵循区间估计原理,区间均值并不能成为管理层区间业绩预告的预期。在不同的损益范围内,管理层业绩预告区间存在非对称的放大效应,在利空消息下存在负向放大效应即实际业绩趋近于预测区间的上限,在利好消息下存在正向放大效应即实际业绩趋近于预测区间的下限,而信息环境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损益框架下的放大效应。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区间业绩预告 放大效应 非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汝娟 宋夏
本文选择2008、2009年沪深主板制造业的盈余预告样本,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cEo能力特征对管理层盈余预告精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指代cEo能力的特征变量与管理层盈余预告精确度的选择显著相关:cEo任期内公司近三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cEo薪酬占公司管理层薪酬总额比例及财务经验与预告精确度正相关,而cEo持股比例则与预告精确度负相关。
关键词:
CEO能力 盈余预告 精确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洪峰 翟胜宝
以2006—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卖空管制放松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不可卖空的公司,可卖空公司在被列入融资融券标的后管理层业绩预告积极性、准确性与精确性提高,业绩预告文本的复杂性下降,说明放松卖空管制显著提升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分业绩预告类型后发现:相比于强制性披露,卖空交易对自愿性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强;相比于好消息业绩预告,卖空交易对坏消息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卖空交易通过引入交易竞争、强化外部监督、放大披露声誉优势、促进股价反馈,提升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
关键词:
卖空机制 管理层业绩预告 资本市场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杜英 孙泽宇
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试点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以及提升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中,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企业融资需求大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深港通 企业避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曾琦 傅绍正 胡国强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前三年管理层业绩预告准确性的均值度量会计诚信,实证考察会计诚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会计诚信与审计定价显著负相关,审计工作量在会计诚信影响审计定价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控制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测试后,研究结果保持不变。研究表明,会计诚信可以通过降低审计工作量来降低审计定价,该结论不仅提供了会计诚信影响审计定价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深入理解会计诚信影响审计定价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可靠解释。
关键词:
会计诚信 审计定价 业绩预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顾彦春
管理层在披露坏消息时会以降低负面影响、减少股价波动为最终目的,造成进行时机选择的管理层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所变化。本文以深市、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季度、半年度及年度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时机选择行为对信息准确度、信息精确度、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的影响,期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敬勇 丁媛媛 李新伟 凌华
本文聚焦于"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探究其对微观层面企业R&D投资的影响,关注股价信息含量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梳理出了"沪港通"制度作用于R&D投资的如下机制:"沪港通"政策引入香港股市的成熟机构投资者,通过直接市场交易和间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两种方式影响着股价信息含量;股价信息含量分别通过股价波动的反馈效应与融资机制影响着企业R&D投资决策,这一机制体现了国家宏观资本开放政策对实体经济中微观个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在"沪港通"大背景下促进企业进行合理的R&D投资以获取较高创新产出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人杰
近年来,上市公司执行业绩预告政策越来越规范,但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期进而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有损企业形象,也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虽然部分原因是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导致的,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内部控制失效和公司治理不规范。因此本文以内部控制为研究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业绩预告修正的次数越少;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内部控制是管理层持股与业绩预告修正之间的中介变量,三者存在传导关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艺琼 冯均科 彭珍珍
以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公司战略变革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误差和业绩预告消息类型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变革越大,管理层业绩预告误差越大,管理层越倾向于发布业绩预告坏消息;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战略变革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误差的正向影响越弱,而对管理层业绩预告消息类型的负向影响越强。进一步综合考虑公司战略资源配置幅度及资源投入方向的双重变化时,上述各结论仍成立。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合理调整战略资源、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及资本市场参与者有效理解管理层业绩预告信息内涵提供了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岳衡
作为政府监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年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研究年报问询函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相比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业绩预告积极性提高,预测精确度增加,且预告文本信息质量改善;当问询函越为严重、回函越为详细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分析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机制,发现当法律风险较高或外部监督较强时,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年报问询函的负面影响,公司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以扭转市场负面预期。本文不仅丰富了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拓展了前瞻性信息文本分析的文献,也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易志高 张烨
信息披露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健康发展,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特征和制度环境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较少考察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同伴效应的分析逻辑,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为样本,对自愿披露同伴效应的形成机制、情境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且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高、对外融资依赖强的企业更易受到同伴披露行为的影响;此外,基于同伴效应的信息披露行为,可以提升个体企业的未来价值。本文不仅为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提供一种新解释,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管理能力,对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庆美 景孟颖
以我国主板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上市企业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权力——企业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治理机制影响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当不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持有企业股权的管理层,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当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仅在10%水平上正相关。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对股权制衡度较低和独立董事比重较高的企业的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沪港通制度、公司股价演进与分层效应——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非财务信息定价与企业投资——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保护——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财务信息可比性与管理层业绩预告精确度——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股价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外资持股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媒体信息挖掘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基于管理层业绩预告背景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