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1)
2023(7118)
2022(6250)
2021(5735)
2020(5263)
2019(12493)
2018(12211)
2017(24938)
2016(13502)
2015(15789)
2014(15876)
2013(16160)
2012(15070)
2011(13553)
2010(13632)
2009(12940)
2008(13217)
2007(12007)
2006(10164)
2005(9011)
作者
(39270)
(33259)
(33030)
(31425)
(21311)
(16012)
(15351)
(12810)
(12274)
(11752)
(11072)
(11069)
(10494)
(10429)
(10340)
(10291)
(10237)
(9789)
(9708)
(9620)
(8198)
(8178)
(7993)
(7474)
(7449)
(7418)
(7406)
(7362)
(6602)
(6551)
学科
(64139)
经济(64075)
(49685)
管理(47416)
(43435)
企业(43435)
方法(37590)
数学(34195)
数学方法(34009)
(22662)
(16261)
财务(16238)
财务管理(16198)
企业财务(15539)
(14589)
(13560)
中国(12803)
(11869)
贸易(11867)
业经(11785)
(11506)
地方(10277)
(10072)
(9821)
农业(9660)
技术(9151)
(9035)
(8591)
金融(8589)
(8563)
机构
大学(205830)
学院(203116)
(88501)
经济(86845)
管理(84829)
理学(74308)
理学院(73620)
管理学(72725)
管理学院(72335)
研究(60470)
中国(47583)
(42847)
(41269)
科学(34963)
财经(34630)
(31665)
(31567)
(30140)
中心(29323)
(29281)
业大(29019)
经济学(27684)
研究所(27065)
财经大学(25958)
北京(25634)
经济学院(25433)
农业(25190)
商学(23996)
商学院(23844)
(23307)
基金
项目(132799)
科学(105753)
基金(99369)
研究(95448)
(85042)
国家(84369)
科学基金(73859)
社会(62448)
社会科(59426)
社会科学(59408)
基金项目(53272)
(50941)
自然(48459)
自然科(47396)
自然科学(47383)
自然科学基金(46621)
教育(45253)
(42855)
资助(42055)
编号(38154)
(31518)
成果(30580)
重点(29450)
(27743)
教育部(27730)
人文(26945)
(26898)
科研(26350)
创新(25909)
大学(25741)
期刊
(89520)
经济(89520)
研究(55636)
(37303)
中国(32615)
学报(29250)
管理(28990)
科学(26779)
(26441)
大学(22266)
学学(21148)
(19388)
金融(19388)
财经(18015)
农业(17327)
技术(16575)
(15243)
经济研究(14985)
教育(14390)
业经(14174)
问题(12428)
财会(11445)
技术经济(11248)
统计(10920)
(10678)
商业(10489)
(10315)
理论(10129)
(10062)
会计(9900)
共检索到286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艾杰  李汉君  张丽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事件频仍,涉及金额颇多,因此研究并购上市公司绩效成为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选取200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并购中的57家并购方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视角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5项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从整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并购后绩效一直下滑的样本约占总样本的9%。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结根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是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绩效明显好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绩效。在有偿并购中,现金支付及现金与资产支付组合的绩效较为稳定,资产支付方式的绩效表现为高开低走,而现金与承担债务支付组合的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关联交易和并购类型是其他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昌富  李桑迪  
并购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本文以2011-2015年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行为主并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期望绩效反馈、行业竞争压力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以及行业竞争压力对期望绩效反馈与企业并购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企业期望绩效反馈为负向时,随着期望绩效差距的扩大,企业并购意愿及并购规模先升后降,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压力正向促进企业并购行为,当企业未实现组织期望绩效时,行业竞争压力对期望绩效差距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深化了对期望绩效反馈问题的认识,间接考察了企业高管与股东或董事会之间在期望绩效差距存在的情况下在企业并购决策上的分工机制,为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经理层和股东如何通过理性的并购决策弥合期望绩效差距、防范并购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成永  施建军  方红  
微观层面上,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利弊之争核心在于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是否具有不同的"趋利避害"能力。本文从控制权和规模扩张来剖析"趋利避害"的具体表现,研究其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支持与掏空行为;(2)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并没有获得规模、范围经济以及垄断势力带来的混合正向效应;(3)相对于政府控制,非政府终极控制人具有较强的掏空能力(趋利),和降低规模、范围不经济和无明显的垄断势力的负面影响能力(避害)。本文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发展了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在价值分配(掏空)、价值转移(市场势力)和价值创造(规模、范围经济)上的能力差异;实践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昌富  李桑迪  
并购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本文以2011-2015年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行为主并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期望绩效反馈、行业竞争压力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以及行业竞争压力对期望绩效反馈与企业并购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企业期望绩效反馈为负向时,随着期望绩效差距的扩大,企业并购意愿及并购规模先升后降,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压力正向促进企业并购行为,当企业未实现组织期望绩效时,行业竞争压力对期望绩效差距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深化了对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金城  张力丹  罗巧艳  
并购作为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资本市场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以2013年内发生并完成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讨论管理层权力、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并购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现金流量在管理层权力影响过度并购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当管理层权力较大时,管理层的私利动机更容易通过支配自由现金流量来实现,利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非理性的过度并购投资,为实现管理层私利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应加强盈余管理,重要股东应在管理层控制情形下加强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上市公司治理中可通过改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金城  张力丹  罗巧艳  
并购作为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资本市场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以2013年内发生并完成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讨论管理层权力、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并购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现金流量在管理层权力影响过度并购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当管理层权力较大时,管理层的私利动机更容易通过支配自由现金流量来实现,利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非理性的过度并购投资,为实现管理层私利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应加强盈余管理,重要股东应在管理层控制情形下加强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上市公司治理中可通过改进管理层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私利预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力  刘英  
西方经典企业并购理论可主要归结为使总价值增加的效率理论、自大理论、代理问题和再分配理论。为检验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本文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 ,对中国上市公司 1999年发生的 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 2 0 0 2年 5 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 ,兼顾了并购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和实证研究的实效性 ,从而揭示中国企业并购之动机及其绩效。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 ,其CAR为 2 4 .5 0 2 % ,超过 2 0 %的国际水平 ;而收购企业收益不大且缺乏持续性。同时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补充大样本研究的不足 ,得出并购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适用性。最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翼  乔元波  何小锋  
本文以2003—2008年沪、深股市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前三年和并购后五年的经营业绩水平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是无效率的,没有实现并购双方资源整合和创造价值的效果;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关联方交易使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得以改善,目标公司并购前财务风险越大对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有加剧恶化的作用。同时,目标公司并购前的固定资产盈利能力和主营业务水平对收购公司并购后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明中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岚雨  
随着并购越来越成为公司资本运营和自我发展的战略手段,对于并购是否给参与双方带来绩效增加就成为关注的话题。国外理论界关于并购事件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表明,兼并收购事件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了正的超常收益率,即市场对并购事件的评价为正,从而判断出兼并和收购带来绩效增长。但是本文的研究发现,市场对中国公司的兼并收购反应冷淡,市场对此类行为并无正的评价。结合中国股市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两个可能的结论:中国公司的并购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市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彦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跨国并购绩效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能力不够导致的,应从促进行业内资本集中、实施合适的并购战略以及提高国内并购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诗才  牛永花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未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苟聪聪  
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得出其并购后绩效变化趋势,能够为零售业企业并购决策的制定和国家政策的出台提供一定依据。本文选取2000-2017年我国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对零售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绩效提升具有显著影响;零售业的横向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效果较纵向和混合并购更加显著;对于部分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零售业上市公司而言,其适合采用横向并购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这一现状与我国现阶段零售业发展模式相符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英  
本文选取2002年发生的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前后共4年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上市公司并购效应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相反还有所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