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0)
2023(13443)
2022(11052)
2021(10231)
2020(8120)
2019(18786)
2018(18639)
2017(35363)
2016(19080)
2015(21351)
2014(21425)
2013(21035)
2012(19808)
2011(18347)
2010(19232)
2009(17873)
2008(17316)
2007(15809)
2006(14539)
2005(13620)
作者
(56555)
(47145)
(47000)
(44931)
(30229)
(22629)
(21158)
(18253)
(18099)
(17154)
(16438)
(15959)
(15539)
(15457)
(14776)
(14637)
(14058)
(13790)
(13596)
(13212)
(12279)
(11689)
(11610)
(11030)
(10761)
(10709)
(10470)
(10239)
(9650)
(9265)
学科
(104974)
经济(104906)
管理(49640)
(46966)
(37014)
企业(37014)
方法(34887)
数学(30265)
数学方法(29694)
中国(28721)
地方(28627)
(24589)
业经(21741)
(20469)
(17367)
地方经济(16915)
农业(16678)
(16486)
(15826)
金融(15823)
理论(14952)
(14924)
银行(14903)
(14882)
贸易(14867)
(14518)
(14214)
(14159)
(13755)
环境(13622)
机构
学院(283614)
大学(280698)
(123097)
经济(120429)
研究(103998)
管理(101616)
理学(85420)
理学院(84353)
管理学(82639)
管理学院(82096)
中国(78355)
科学(61865)
(60123)
(54745)
(53597)
研究所(48088)
中心(45349)
(45309)
(45005)
财经(42469)
(41018)
师范(40647)
北京(38982)
业大(38507)
(38193)
经济学(38163)
(37331)
(36327)
农业(34638)
经济学院(33746)
基金
项目(176216)
科学(138554)
研究(131893)
基金(124831)
(108230)
国家(107297)
科学基金(91164)
社会(83760)
社会科(79414)
社会科学(79392)
(70692)
基金项目(64160)
教育(61639)
(59008)
自然(56261)
自然科(54915)
自然科学(54905)
编号(53904)
自然科学基金(53881)
资助(52175)
成果(44797)
(44108)
重点(40949)
课题(39962)
(38246)
(36362)
发展(35749)
(35178)
国家社会(34283)
创新(34074)
期刊
(153666)
经济(153666)
研究(93586)
中国(64662)
(43173)
学报(42027)
管理(41423)
(40986)
科学(40396)
教育(38214)
大学(32617)
学学(30526)
(29715)
金融(29715)
农业(29032)
技术(28587)
经济研究(25332)
业经(24424)
财经(22722)
(19817)
问题(19462)
技术经济(15932)
统计(15691)
(15103)
(14919)
(14109)
世界(14008)
商业(13709)
国际(13499)
图书(13176)
共检索到45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琛  陈建国  
介绍了双核结构模式的理论研究背景、内涵以及三个重要形成前提:区域中心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双核结构模式中两端点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规模能级相当;两端点城市功能上互补,社会经济联系紧密。针对武汉-上海双核结构模式,在对武汉和上海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武汉经济实力有限,对上海经济影响不明显;武汉和上海经济规模及实力、能级相差过大;武汉和上海两地间还没有建立起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没有实质上的功能互补。综合双核结构形成的三个重要前提,由此可知武汉-上海双核结构仍处于雏形状态,其形成和完善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现阶段武汉和上海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以利用技术跳跃式扩散规律得到加强,促进两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盛九元  
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一直是大陆开展对台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也是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路径。长期以来,对于合作机制建设的方式与途径始终存在不同的看法,核心就在于如何通过化解政治分歧与兼顾两岸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强化两岸互补互利的合作格局,实现真正的合作双赢。对此,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台湾当前经济状况与现行的两岸经贸政策以及两岸共同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新情势的分析,阐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现实条件,并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元真  张良  刘慎德  
上海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和战略展望肖元真,张良,刘慎德“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确定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元真  卜光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盛科荣  孙威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地理现象。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论文构建模型,分析了规模经济和对外贸易推动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生成过程和经济机理。模型研究表明,规模经济和对外贸易是塑造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基本力量:规模经济的增强放大了本地市场效应,导致了区域核心城市的出现;对外贸易影响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地理优势,决定着港口区位核心城市和内陆地区核心城市的并存。山东半岛济南—青岛双核结构模式生成过程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双核结构模式是制造业活动完成由以手工业为主导向现代化大生产为主导转变、区域发展环境完成由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之后才产生的经济地理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用明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除了要加大四川对外开放的力度外,还必须有效充分利用四川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同国内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本文从四川和深圳两地不同的比较优势出发,寻找出两地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并对两地开展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广汉  李广众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广东与香港经济合作中资本流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并利用1985—1998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主要呈现一种互补关系。平均而言两地之间的资本流动规模上升1个百分点,贸易规模将上升5.52个百分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溥  胡方园  姬媛  
现代城市发展演进,突出体现为以人力和人才资源为内核的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竞争。大学与城市互为伴生的特殊生态,为竞争提供了新的关系网络。校友经济成为现象级风口,不仅折射出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资智资源的稀缺,也体现了城市与大学的关系拓展。基于大学与城市经济互动关系视角,对湖北省武汉市发展校友经济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能为相关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德贤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与比较经常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对山区韶关与沿海惠州两个地级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金融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经济运行周期尝试对两地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对两地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真柱  陈福珍  
"322"台湾大选后,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台湾政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新的重要机遇。目前已实现了两岸客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两岸民众渴望多年的"通邮、通商、通航"("三通")正式成行,使得两岸同胞尤其是台胞往来两岸更方便、快捷,民众所期待的"两岸一日生活圈"也成为现实。在新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山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与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广东与上海商品出口的同构化特征。数据显示,1999-2002年,广东与上海出口相似度指数一直偏高,而且该指数一直在上升。这表明两地在出口领域存在严重的同构化现象,对世界市场出口的国内竞争较为激烈。出口相似度与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都显示出两地发展模式的逐步趋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远鹏  
海峡两岸ECFA的签署给两岸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开辟了空间,两岸经济合作模式应该实现从民间与民间、民间与官方到官方与官方的调整;从针对第三方市场为主到内外统筹的调整;从代工制造到代工设计、自创品牌的调整;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兆慧  王建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宇鹏  周敬宣  
本文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为例,探讨在战略环境中,如何评价区域层次的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构建能源需求量的完全分解模型来研究影响能源需求量变化的因素。通过对武汉市1995年~2005年的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影响武汉市能源需求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这2个因素作为主要调控变量,设计6种发展模式(包括《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提供的发展模式),并预测这6种模式下的GDP、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预测结果表明:模式4是既能实现节能目标,又能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较佳发展模式。最后,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论证了模式4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温彬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欧洲联盟的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使“欧洲经济圈”和“北美经济圈”已初显其形。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何去何从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一般认为,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社会经济制度各不相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迥异而不易做出制度上的安排,只能是一种开放的、松散的功能型联合。笔者认为:东亚国家(地区)如果一味强调开放性、松散性,各自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