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2)
2023(16079)
2022(13633)
2021(12269)
2020(10359)
2019(23326)
2018(22560)
2017(43184)
2016(23474)
2015(26101)
2014(26056)
2013(25950)
2012(24717)
2011(22832)
2010(22998)
2009(21394)
2008(21150)
2007(19051)
2006(16951)
2005(15560)
作者
(72514)
(60877)
(60756)
(57528)
(38852)
(29395)
(27542)
(23731)
(23036)
(21507)
(20922)
(20220)
(19550)
(19390)
(19040)
(18836)
(18373)
(18069)
(17640)
(17521)
(15401)
(15128)
(14835)
(13910)
(13909)
(13621)
(13489)
(13375)
(12349)
(12057)
学科
(120719)
经济(120605)
管理(65316)
(63213)
(49105)
企业(49105)
方法(47005)
数学(41770)
数学方法(41478)
中国(31229)
地方(30103)
(29392)
(25420)
业经(23906)
(23869)
(20699)
贸易(20688)
农业(20382)
(19938)
(19177)
(17567)
金融(17565)
地方经济(17547)
环境(17478)
(17112)
银行(17053)
(16383)
(15502)
(15352)
财务(15324)
机构
大学(350370)
学院(350254)
(154162)
经济(151188)
管理(129674)
研究(128088)
理学(111349)
理学院(109957)
管理学(108251)
管理学院(107590)
中国(95797)
科学(79059)
(74213)
(67994)
(67047)
(66543)
研究所(60902)
中心(57532)
业大(54399)
财经(54221)
(53750)
农业(52596)
(49217)
经济学(48486)
北京(46945)
(45907)
(45416)
师范(45334)
经济学院(43662)
(42448)
基金
项目(231249)
科学(181488)
基金(168139)
研究(163260)
(149040)
国家(147798)
科学基金(124903)
社会(106039)
社会科(100639)
社会科学(100610)
(90845)
基金项目(89061)
自然(80911)
自然科(79052)
自然科学(79027)
自然科学基金(77658)
(77151)
教育(74030)
资助(68442)
编号(63811)
(55128)
重点(53144)
成果(51324)
(51066)
(47953)
课题(45125)
创新(44991)
科研(44800)
国家社会(44391)
发展(43560)
期刊
(175778)
经济(175778)
研究(104269)
中国(69774)
学报(60599)
(60422)
科学(53754)
(51914)
管理(46917)
大学(44379)
学学(42315)
农业(40701)
(34893)
金融(34893)
教育(32088)
经济研究(29385)
技术(28970)
财经(27992)
业经(27759)
(24147)
问题(23191)
(21892)
技术经济(18993)
(18949)
商业(17259)
统计(16859)
世界(16829)
(16789)
国际(16272)
科技(15930)
共检索到530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振宇  吴立春  
本文以京沪高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京沪高铁对其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发展同时具有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虹吸效应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极化发展,溢出效应则表现为沿线一线城市第二产业明显地向沿线其他城市的溢出。京沪高铁建设推动了沿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对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影响差异化相对显著,端点大城市的房价增幅快于中间非端点城市房价的增幅,成交面积恰好相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玉林,祝向军,任路平,李旭华,张睛  
建立了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宜黄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了宜黄高速公路产业带概念 ,并对宜黄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轩  林玳玳  
分析了石太高速铁路沿线区域概况以及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促进沿线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天军,申金升  
京沪高速铁路是一种低社会运输成本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速铁路对缓解运输紧张状况、节约旅行时间、形成经济一体化、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毅  
高铁时代的到来是铁路枢纽经济区的涅槃重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革新。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郑海燕  
文章从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旅游合作两个方面,分析了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首先,以广州为例,在旅游收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中引入高铁开通与否这个虚拟变量,分析发现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其次,通过对武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的分析,发现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显著地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利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珩  佟琼  
根据2008-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模型和DID模型,刻画京沪高铁对各沿线站点城市出行机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京沪高铁的开通对京沪沿线城市出行机会公平与区域经济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和提速减少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平均旅行时间的差距,促进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间出行机会的公平;虽然京沪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促进了沿线站点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产生了虹吸效应,出现了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的分离,使人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移动,加大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GDP的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不利于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公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应中,陈尔东,毕于运  
南昆铁路东起广西的南宁,西至云南的昆明,北接贵州的红果,全长8987公里,为国家Ⅰ级干线电气化铁路,将于1997年初建成通车。南昆铁路开通后,东与湘桂、黎湛、南防铁路相接,西与成昆、贵昆铁路相连,是沟通我国大西南与东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并与广西防城、钦州、北海港一起构成云贵川出海的捷径,对加快西南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是大西南通向2000年的希望之路。同时,南昆铁路建成以后,必将逐步形成以广西南宁、北海、防城金三角为龙头,以南昆铁路为中轴,以沿线大中小城镇为经济生长点,以铁路通过县和辐射县为腹地,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我国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新的南昆铁路沿线经济区。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原理,超前研究这个新经济区的组成范围,揭示其资源、社会、经济特点,规划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城镇建设,提出促进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剑  徐维祥  张志纲  黄艳  
群体投资是产业转移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它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同时迁移,相比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一投资模式,利用实证模型,来分析其对迁入地经济的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