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5)
- 2023(12658)
- 2022(10795)
- 2021(10257)
- 2020(8965)
- 2019(20656)
- 2018(20517)
- 2017(40169)
- 2016(21924)
- 2015(24680)
- 2014(24914)
- 2013(24687)
- 2012(22755)
- 2011(20359)
- 2010(20318)
- 2009(18718)
- 2008(18787)
- 2007(16770)
- 2006(14007)
- 2005(12582)
- 学科
- 济(89788)
- 经济(89686)
- 管理(63147)
- 业(62835)
- 企(52673)
- 企业(52673)
- 方法(46950)
- 数学(42103)
- 数学方法(41587)
- 财(26528)
- 农(22238)
- 中国(20870)
- 学(18211)
- 务(18139)
- 财务(18088)
- 财务管理(18052)
- 制(17917)
- 业经(17425)
- 企业财务(17268)
- 贸(17175)
- 贸易(17170)
- 易(16625)
- 地方(15927)
- 融(14876)
- 金融(14873)
- 银(14517)
- 银行(14475)
- 农业(14409)
- 行(13703)
- 理论(13312)
- 机构
- 大学(317123)
- 学院(313713)
- 济(129781)
- 经济(127159)
- 管理(122634)
- 理学(105995)
- 理学院(104850)
- 研究(103884)
- 管理学(102995)
- 管理学院(102389)
- 中国(78383)
- 京(65698)
- 科学(63086)
- 财(61379)
- 农(54589)
- 所(53122)
- 财经(49510)
- 中心(48761)
- 业大(48206)
- 研究所(48171)
- 江(46222)
- 经(45101)
- 农业(43420)
- 北京(41020)
- 经济学(40429)
- 范(39410)
- 师范(38948)
- 财经大学(37280)
- 院(37019)
- 州(36781)
- 基金
- 项目(211562)
- 科学(166420)
- 基金(155392)
- 研究(149928)
- 家(136507)
- 国家(135425)
- 科学基金(116047)
- 社会(94909)
- 社会科(90129)
- 社会科学(90100)
- 基金项目(82211)
- 省(81451)
- 自然(77555)
- 自然科(75828)
- 自然科学(75799)
- 自然科学基金(74470)
- 教育(70618)
- 划(69998)
- 资助(65147)
- 编号(59478)
- 成果(48246)
- 部(48147)
- 重点(47773)
- 发(44258)
- 创(43937)
- 科研(41899)
- 教育部(41258)
- 创新(41184)
- 课题(40724)
- 大学(40132)
共检索到454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彤彤 王世文
本文以沪、港、美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混合Copula模型,对"沪港通"项目是否对沪市与港、美股市间的联动性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沪港通"之前沪港股市存在长期联动性,且大于港美股市间长期联动性;沪美股市间不存在长期联动性;"沪港通"项目实施后沪港股市短期联动性发生了一定变化,尤其是上尾相关性显著增强。本文最后针对股市间联动性变化特点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裴延华 余万林
本文讨论"沪港通"的开通是否使沪市与港市及沪市与美市的联动性产生显著变化,以沪港通开通为节点,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2013年7月2日至2016年4月15日沪、港、美三个股票市场SCI、HSI、SPX500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沪港通"开通前,上证综指波动主要源于其自身,几乎不受美股和港股市场的影响,美市和港市与沪市没有联动性;"沪港通"开通后,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对沪股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裴延华 余万林
本文讨论"沪港通"的开通是否使沪市与港市及沪市与美市的联动性产生显著变化,以沪港通开通为节点,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2013年7月2日至2016年4月15日沪、港、美三个股票市场SCI、HSI、SPX500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沪港通"开通前,上证综指波动主要源于其自身,几乎不受美股和港股市场的影响,美市和港市与沪市没有联动性;"沪港通"开通后,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对沪股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信东 赵芳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鲜京宸 潘成蓉
文章以沪港通开通前连续600个交易日和沪港通开通后连续600个交易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比了沪港通开通前后不同时间段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联动性。并对沪港通开通前后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通,在短期内增加了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同时也在短期内给两地市场波动造成冲击。但沪港通的效应是短期的,随着时间推移,沪港通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力已逐渐褪去,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和波动率又回归到开通前的状态。
关键词:
沪港通 股票市场 联动性 波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千里
本文采用2009~2015年的数据,考察利率变动对沪深港股票市场联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股票市场具有较为显著的价格联动特征,但是从波动性上来看,沪深两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较弱,且只有沪深股票市场对香港股票市场的单向影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对沪深港股票市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对沪深港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大;引入利率变动变量后,沪深港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荣茂 刘恒昕
为了研究沪港通对沪市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上证股指,运用R/S分析并结合DFA统计量得出:沪市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长期记忆性,但沪港通之后其长期和短期记忆性显著下降。基于ARFIMA模型的预测效果与长期记忆性特征之间得出对应关系:如果长期记忆性显著,则预测效果好;如果记忆性不明显,则预测效果差。本文对沪港通前后进行长度为10步的分数阶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ARFIMA模型对沪指收益率整体的预测效果较好,但沪港通开通之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却明显减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辉 张朝晖
本文通过对内地两大股票市场综合指数以及香港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在2000年至2012年之间的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内地股票市场对香港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随着分位数q的不断增大(0.01—0.05)而降低;反之,香港股票市场对内地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随着分位数q的不断增大(0.015—0.05)而升高,但相比前者来说平稳。除此之外,内地A股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比内地B股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内地A股市场受香港股票市场影响也比内地B股市场受香港股票市场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风险溢出效应 条件风险价值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月琪 李丛文
本文克服传统线性相关分析工具的不足,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运用GARCH-时变Copula-CoVaR技术,测度了沪港通实施前后沪市与港市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沪市和港市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均具有时变性;沪港通机制增强了沪市与港市之间的联动性,并使股市关联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与此同时,沪港通机制也提高了沪市、港市的自身风险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水平,港市对沪市的风险溢出明显高于沪市对港市的风险溢出,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沪股通与港股通在交易量以及投资额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德珵 孙路 陈哲
在梳理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1-2011年数据,通过对各个时间区间的分析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后比照,按照由表及里、由特征属性到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的系统与动态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国内A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2000年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境内外主要股市联动性显著增强;(2)境内外股市相互冲击效果不断增大,传导速度加快;(3)在股市资金联动性不断加强的同时,波动幅度也随之扩大;(4)这种市场联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群星 程明明
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为样本,区分沪港通实施前和沪港通实施后两个阶段,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从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两个层面对沪港通前后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体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实施前,两地股票市场间仅存在香港恒生指数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单方向波动溢出效应;沪港通实施后,上证综合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此外,上证综合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之间波动的动态关联程度在沪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群星 程明明
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为样本,区分沪港通实施前和沪港通实施后两个阶段,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从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两个层面对沪港通前后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体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实施前,两地股票市场间仅存在香港恒生指数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单方向波动溢出效应;沪港通实施后,上证综合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此外,上证综合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之间波动的动态关联程度在沪港通实施前平均仅为0.11,而在沪港通实施后跃升为0.55,并且非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该跃升是稳定且显著的。因此,沪港通有效增强了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体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李豪
深港通的开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同时存在给股市造成较大动荡的可能性。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深港通"首批股票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深港通"的开通对深股和港股样本公司的股价波动影响不大、影响时间较短且呈递减趋势。其中,对深股样本公司的整体影响趋近于0,而对港股样本公司有负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从分市场角度看,其对深市主板样本公司有正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对中小板样本公司有正影响、但影响幅度低于主板,而对创业板样本公司则有负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
关键词:
深港通 事件研究法 市场效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李豪
"深港通"的开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同时存在给股市造成较大动荡的可能性。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深港通"首批股票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深港通"的开通对深股和港股样本公司的股价波动影响不大、影响时间较短且呈递减趋势。其中,对深股样本公司的整体影响趋近于0,而对港股样本公司有负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从分市场角度看,其对深市主板样本公司有正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对中小板样本公司有正影响、但影响幅度低于主板,而对创业板样本公司则有负影响(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由此可见,"深港通"的开通前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并未给我国股市造成较大影响。
关键词:
深港通 事件研究法 市场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孟庆福 张维维 王巍
我国股市近几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各个主体—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到监管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缺失,从而导致了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丧失。如果不消除股票市场的信用危机,那么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就难以恢复。信心不恢复,股市就没有活力,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内地股票市场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这两个方面,而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分别是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股票市场自身结构的不健全所造成的。因此,解决股票市场信用风险问题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股票市场 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 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