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8)
2023(11625)
2022(9775)
2021(9059)
2020(7781)
2019(17781)
2018(17403)
2017(33941)
2016(17865)
2015(19669)
2014(19334)
2013(18886)
2012(17145)
2011(15066)
2010(14453)
2009(12903)
2008(12460)
2007(10484)
2006(8647)
2005(7393)
作者
(48351)
(40812)
(40429)
(38620)
(26176)
(19779)
(18600)
(15783)
(15587)
(14511)
(13888)
(13697)
(12920)
(12756)
(12580)
(12510)
(12181)
(12097)
(11860)
(11788)
(9838)
(9732)
(9696)
(9386)
(9124)
(9080)
(9007)
(8638)
(8230)
(8032)
学科
(74579)
经济(74503)
管理(54562)
(53158)
(45183)
企业(45183)
方法(40687)
数学(36823)
数学方法(36375)
(23767)
(17277)
(17146)
贸易(17145)
(16746)
中国(16686)
(16179)
财务(16136)
财务管理(16107)
企业财务(15507)
业经(15360)
地方(13902)
(13498)
(12701)
(12375)
技术(11806)
农业(11581)
理论(10560)
(10545)
金融(10544)
环境(10311)
机构
大学(246039)
学院(243778)
(102390)
管理(101597)
经济(100664)
理学(89287)
理学院(88403)
管理学(86875)
管理学院(86402)
研究(73722)
中国(55680)
(49322)
(48221)
科学(44672)
财经(39949)
(37574)
中心(36914)
(36818)
业大(36416)
(34544)
(33766)
经济学(33072)
研究所(31608)
财经大学(30538)
经济学院(30357)
农业(29720)
北京(29434)
(28723)
师范(28390)
商学(27847)
基金
项目(178514)
科学(143241)
基金(135440)
研究(125678)
(118347)
国家(117471)
科学基金(103608)
社会(83680)
社会科(79804)
社会科学(79787)
基金项目(72241)
自然(68934)
自然科(67530)
自然科学(67511)
(67394)
自然科学基金(66349)
教育(58106)
(57488)
资助(55549)
编号(48509)
(40455)
重点(39289)
(37491)
成果(37100)
(36348)
国家社会(36301)
教育部(35467)
科研(35442)
创新(35139)
人文(34600)
期刊
(95109)
经济(95109)
研究(63122)
中国(39360)
(39343)
学报(39195)
管理(35209)
科学(34612)
(31483)
大学(29817)
学学(28218)
农业(21683)
(21324)
金融(21324)
技术(20694)
财经(19513)
教育(17185)
(16666)
经济研究(16636)
业经(15128)
图书(13587)
问题(13358)
统计(13306)
理论(12824)
(12240)
(12139)
财会(11911)
(11885)
实践(11748)
(11748)
共检索到337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谷耀  陆丽娜  
本文将收益与波动作为刻画股市信息的代理变量,将沪市(深市)受到的收益和波动冲击分解为来自自身的“本地因素”,来自深市(沪市)的“区域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和来自港市的“世界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引入),首次将DCC-(BV)EGARCH-VAR的方法引入对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研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立伟  韩兆洲  
本文首先采用时变相关Copula模型对沪港两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BG算法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利用Hong(2001)年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两市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两地股市收益率的相关性存在逐步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市间风险溢出特征在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风险溢出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鲁旭  赵迎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地证券价格的联动性也日趋显著。本文梳理已有理论文献,并总结经验成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元VAR-GJR-GARCH-DCC整合分析框架,对沪深港股市联动效应进行了严谨而全面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三个市场具有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引导对方;沪深股市对港市的新息冲击做出类似的反应,并且它们与港市的动态关联性具有趋同性,该结论为沪深两市合并提供了新证据;三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的动态特征,"中国因素"与"世界因素"的相关性正趋于增强。上述实证结论对投资者重新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合理制定投资策略以及监管当局有效防范国内外股市风险,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齐鸣  操巍  
本文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研究了2000年至今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对以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债危机为代表的重大事件对市场间关联程度的冲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开放程度和宏观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结构性变化,两地市场对重大事件冲击的反应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别。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月琪  李丛文  
本文克服传统线性相关分析工具的不足,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运用GARCH-时变Copula-CoVaR技术,测度了沪港通实施前后沪市与港市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沪市和港市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均具有时变性;沪港通机制增强了沪市与港市之间的联动性,并使股市关联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与此同时,沪港通机制也提高了沪市、港市的自身风险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水平,港市对沪市的风险溢出明显高于沪市对港市的风险溢出,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沪股通与港股通在交易量以及投资额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李友爱  
一、引论小公司效应,通常也称规模效应,是指公司规模与证券异常收益率呈反相关。Banz对小公司效应做了最早的研究,他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为样本,以公司的总市值为标准,把它们分为五个相等的组合,经研究发现,在1936——1977最小规模组合的年平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光强  
本文基于高频波动率模型及Copula理论详细探讨了"沪港通"实施背景下两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利用能够刻画长记忆的HAR、HAR-J、CHAR及SHAR四种模型对沪港股市的高频波动进行建模,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N-Copula和t-Copula模型对沪港股市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以2014年11月17日实施的"沪港通"为标志,将样本分为前后各两年两个分样本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动态的t-Copula模型较N-Copula模型更能准确刻画沪港股市之间的相关关系。(2)HAR及HAR-J模型较CHAR及SHAR模型对沪港股市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更佳的拟合效果。(3)"沪港通"实施之后两市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升幅度达到12%以上,且港市对沪市的影响逐渐增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信东  赵芳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梅生  王涛  
本文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两个方面检验了深港股市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深港通"开通之前两地股市间不存在报酬溢出效应,但存在地位平等的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深港通"启动之后,深证成指市场对恒生指数市场具有单方向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在市场价格信息关系中,深圳股市居于价格中心地位,这为建立起两地市场间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提供了监管重点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权  洪永淼  汪寿阳  
对证券市场之间互动和传染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市场信息的跨国(境)传播机制特别是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还可以增进人们对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与信息效率的认识。本文系统化地提出了洪永淼教授新近发展的信息溢出检验体系(简称Hong方法),运用该方法体系详细考察并比较了我国A股市场与美股、港股在次贷危机前后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三者联动结构与信息传递的全景图,包括互动的方式、方向、相对强度、当期影响与多期滞后关系以及时变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者的关系中,美股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对港股、A股市场具有金融传染效应;(2)A股市场不再是"独立市",A股不仅能够反映美股、港股等外围市场的重要信息,而且已具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远光  王静  
运用沪港通前后三年的样本数据,首先采用线性VAR模型分析发现沪港通后沪港两市联动性存在结构性变化,然后从投资者异质性及跨市资产配置角度提出汇率波动对股市波动存在时变抑制性,并以汇率作为门限变量对沪港通前后两个样本进行了三市间联动性的区制转换分析,发现沪港通后汇率波幅增大对沪港两市之间的联动性存在抑制效应,而沪市与美市之间仅存在由美市到沪市的单向短期波动溢出效应,并提出建立汇率到股市的动态监测机制,严审入市资金来源以及重视新时期不同市场间各色情绪传染的风险监测等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文伟  陈妍玲  
本文采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在1991-2015年期间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通过构建含有状态转换特征的动态MS Copula模型来全面刻画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之间的动态相依性状态转换特征及其危机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之间存在非对称和非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高;沪、港两市、深、港两市间存在对称且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低;三地股市间均存在高、低的两种相依性状态且可持续较强;状态转换概率具有时变性;外部金融危机的发生促使三地股市向高相依性状态转换,说明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蒋彧  张玖瑜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或地区股市的波动会对其他股市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结合时差因素,采用全样本、分阶段以及滚动窗口法,全面考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早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的运行相对独立,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美国和欧洲股市波动开始溢出至中国股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股市波动开始向外溢出到美国和欧洲股市;中日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中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本文研究揭示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和强弱变化特征,为维护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以及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