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
- 2023(543)
- 2022(452)
- 2021(424)
- 2020(329)
- 2019(815)
- 2018(843)
- 2017(1560)
- 2016(666)
- 2015(706)
- 2014(650)
- 2013(663)
- 2012(495)
- 2011(464)
- 2010(510)
- 2009(372)
- 2008(304)
- 2007(278)
- 2006(280)
- 2005(220)
- 学科
- 济(2099)
- 经济(2099)
- 管理(1581)
- 贸(1411)
- 贸易(1410)
- 易(1328)
- 业(1275)
- 电子(1218)
- 网上(1166)
- 网上贸易(1166)
- 企(1092)
- 企业(1092)
- 业经(1033)
- 地方(875)
- 中国(790)
- 产业(734)
- 信息(716)
- 总论(669)
- 信息产业(665)
- 教学(565)
- 农(501)
- 理论(444)
- 财(403)
- 家(392)
- 制(369)
- 工作(361)
- 融(356)
- 金融(356)
- 方法(355)
- 银(345)
- 机构
- 大学(8155)
- 学院(7909)
- 管理(2981)
- 研究(2821)
- 济(2711)
- 经济(2644)
- 理学(2503)
- 理学院(2465)
- 管理学(2442)
- 管理学院(2416)
- 中国(2029)
- 京(1667)
- 科学(1544)
- 中心(1526)
- 所(1446)
- 江(1313)
- 财(1302)
- 研究所(1282)
- 州(1163)
- 技术(1106)
- 范(1079)
- 北京(1058)
- 师范(1042)
- 院(960)
- 财经(940)
- 农(882)
- 业大(871)
- 工程(867)
- 经(865)
- 师范大学(845)
共检索到13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吴琳波
土族婚礼是世间最奇特、最热闹、最壮观的婚礼,整个婚礼犹如一出精彩美妙的歌舞剧,演义着土族独特的婚礼风俗。 土族婚礼作为一出大型歌舞剧,大致可分为四场,前两场在女方家举行。迎娶新娘的前一日,女方家设嫁女宴,将新娘的嫁妆及新娘准备抬进男方亲朋的“针线”一一摆开,供人观赏,新娘在至亲女宾的陪伴下,唱起《哭嫁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冷
在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中,南北的婚姻文化相互影响,从而使婚俗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趋同。传统陋俗被抛弃。吉祥物和禁忌仍然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婚俗,它仍然承担着扩大家族社会关系的功能。婚俗还是原始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文化模式。亲友贺婚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东北和广东的婚俗除了一些细节的差别外,茶和酒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南方的婚礼体现了礼尚往来的风俗,而北方的婚礼则有敛财的倾向。
关键词:
广东 东北 婚俗 比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涯 巴登尼玛
在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社会、宗教场所都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婚礼作为嘉绒藏族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透过其中宗教活动的分析才能获得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显著价值,才有可能在其本土文化基础上构建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
嘉绒藏族 婚俗 宗教 教育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基于对滇东南X村壮族"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以农民生活意义世界为切入点,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视角,对壮族"不落夫家"婚俗从"不落"到"坐家"的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壮族社会"不落夫家"婚俗与早婚、传宗接代、夫妻感情磨合、人品和能力考验、社会舆论等构成的社会基础存在高度关联。它是壮族社会婚姻的筛选机制,对规制个人婚姻行为、建立稳定家庭和维系地方婚姻秩序彰显了乡土的合理性。
关键词:
“不落夫家” 走婚 婚俗 壮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君伟
众所周知,《财务与会计》是财政部主管的财会类期刊,每年都会刊发一些主管财会工作的政府官员的政策性文章、知名会计学者、专家的理论和实务文章,可谓"曲高",但同时并不"和寡",反而相当"和众",为什么?我认为,《财务与会计》不仅是阳春白雪,也是大众的舞台。所谓大众的舞台,一是刊登的文章是大众所需,为大众所用。年初及时将财会审主管部门全年的工作要点告知大众,让读者了解当年财会审领域工作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曼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科技元素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乘着科技翅膀"的多媒体舞台剧历经"蝶变"之后必将更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诉求。
关键词:
舞台剧 演艺产业 高科技 多媒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河有
非遗旅游迷思是非遗旅游项目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想象而形成的旅游吸引力。在实地考察、研读史料和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罗兰·巴特思的迷思学理论思想对民俗类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从民间社区走上文艺舞台、景区舞台以及形成文化旅游节的实践历程剖析发现:非遗旅游迷思包括本真性迷思、地方专有性迷思和神圣仪式性迷思,是旅游目的地迷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以民间社区传承为本底,将当地的仪式、乐舞和礼仪等文化元素通过文艺舞台和景区舞台展演以及举办文化旅游节等形式创新生产形成非遗旅游迷思;当地居民、政府、旅游企业与艺术团体、游客、传播媒体等多主体共同参与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并共创非遗旅游迷思经济效应。在新时代,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应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为指引,在文化本真性传承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元素,与旅游目的地迷思相协同并从时空与产业层面强化迷思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望海
在中国大陆已销声匿迹几十年的经纪人,如今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商品经济的大舞台上。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经纪人69400多人,已经注册的有24400多人,占35%,人员分布为:农民及城镇待业人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乔雪
歌剧《白毛女》作为延安文艺的代表作,是20世纪脍炙人口的作品。《白毛女》故事原型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影响力的形态,文章以40年代贺敬之和丁毅执笔的歌剧和"文革"时期出现的革命芭蕾舞剧《白毛女》作为研究对象,追溯其从民间流传到成为40年代延安文艺的代表作,又随着时代变迁走向革命样板戏的历程。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干扰其版本变化和叙事细节的具体原因。以两部作品内容和形态的异同为切入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文艺政策和作品产生的影响力,从政治权力话语干涉和民间话语两方面分析了叙事产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白毛女 叙事演变 权利话语 民间话语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汪宇明 马木兰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重要载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基于恩施腾龙洞《夷水丽川》实景舞台剧的实践表明,大型实景舞台剧确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路径。同时,这种转型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必须与天然物质景观交融呼应,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大渭
本刊自今年第6期发表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社会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就业压力是中国最大的潜在威胁》后,社会各界予以了一定的关注。许多海外学者询问: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近年来矛盾似乎并未充分显化,这是为什么?为此,本期再次刊发该社会实验室成员潘大渭副研究员的相关文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苏力
规范司法理论强调了法律规则、学说和教义对司法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对舞剧《红色娘子军》案判决的分析则展示,真实生活中的法官更多是具体制度环境中具体案件的能动者,法律只是法官面对的社会制度环境的一部分,制定法、教义和解释规则的恰当适用最终都必须通过法官的自我选择。尤其在常规刑事、民事以外的法律领域中,法官有相当大的裁量空间甚至选项去追求在他看来最好的却未必是法律要求的结果。这不仅凸显了法官独立裁判的必然,更强调了法官无可推卸的司法责任。
关键词:
法官 司法裁决 教义分析 法律解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保存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会计管理人员,在会计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先后在农税、农财、预算等岗位任过职,与会计结下了工作之缘、生活之友、人生之情。在会计这个小舞台上,我既没有做出让人羡慕的业绩,也没有捞到"一官半职",更没有成为会计行业的尖端人才,然而,在我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会计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