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
2023(832)
2022(722)
2021(722)
2020(567)
2019(1306)
2018(1293)
2017(2262)
2016(1332)
2015(1514)
2014(1539)
2013(1586)
2012(1484)
2011(1309)
2010(1334)
2009(1311)
2008(1299)
2007(1218)
2006(1112)
2005(1029)
作者
(4258)
(3428)
(3420)
(3394)
(2255)
(1702)
(1535)
(1403)
(1396)
(1268)
(1242)
(1226)
(1208)
(1129)
(1120)
(1107)
(1094)
(1054)
(1017)
(1009)
(876)
(859)
(841)
(834)
(806)
(803)
(778)
(771)
(752)
(744)
学科
(5416)
经济(5412)
管理(4125)
(3965)
(3783)
企业(3783)
方法(2406)
数学(1781)
(1769)
贸易(1764)
数学方法(1758)
(1732)
中国(1669)
业经(1602)
地方(1379)
(1378)
(1308)
(1281)
理论(1261)
(1212)
(1133)
(1117)
(1095)
经营(932)
技术(883)
(871)
人事(862)
人事管理(862)
环境(815)
(798)
机构
大学(20259)
学院(20169)
管理(8088)
(8033)
经济(7878)
研究(7323)
理学(6985)
理学院(6895)
管理学(6789)
管理学院(6753)
中国(5355)
科学(4759)
(4399)
(3774)
(3661)
研究所(3450)
(3441)
(3294)
业大(3153)
中心(3108)
农业(2866)
(2798)
(2780)
师范(2752)
北京(2722)
财经(2708)
(2482)
(2445)
(2401)
经济学(2314)
基金
项目(13730)
科学(10924)
基金(9973)
研究(9786)
(8993)
国家(8914)
科学基金(7583)
社会(6207)
社会科(5924)
社会科学(5921)
(5437)
基金项目(5175)
自然(4963)
自然科(4875)
自然科学(4874)
自然科学基金(4802)
(4598)
教育(4361)
资助(3947)
编号(3922)
重点(3249)
成果(3186)
(3035)
(2901)
(2847)
课题(2819)
创新(2621)
国家社会(2619)
计划(2518)
科研(2500)
期刊
(9003)
经济(9003)
研究(5620)
中国(4631)
管理(3670)
学报(3635)
科学(3376)
(3212)
大学(2680)
(2632)
学学(2532)
教育(2503)
农业(2201)
技术(1732)
(1595)
金融(1595)
(1560)
业经(1480)
财经(1372)
问题(1337)
经济研究(1322)
资源(1296)
(1282)
(1227)
国际(1174)
科技(1145)
(1042)
技术经济(1032)
商业(997)
(972)
共检索到31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家和  
总书记的贺信,令人振奋。下面我就总书记的贺信谈一点个人的体会。首先,"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历史思维的很重要的特点。这句话的根据是《诗经》和《尚书》。《诗经·大雅·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在这句话产生的时代,西周的盛世已经过去。这首诗的目的是提醒周朝要注意殷失败的原因。另一个可能的根据是《尚书·多士》,这是周公对殷遗民发表的讲话。殷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白立新  
我曾向柳传志讨教联想集团成功晋级"财富500强"的成功秘笈。柳先生用他一贯的慢条斯理回答,"其实也没啥,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说到做到。"现在我们知道,"说到做到"是联想文化的重要元素,而塑造联想文化的正是各级干部。如果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肖吉良  
以问题为导向,由上向下、由外向内、流程端到端——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张,一些高层管理者感觉到在管理上力不从心。有些大型企业遇到了"政令不通"、"管理不畅"和"执行力减弱"等问题,用传统的说法是"大而不强"。作为企业的高层、中层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常常碰到几种困惑:一是管理工作总是难以在现有状况下有所提升,不知道如何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苟文均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资产管理领域也存在不少乱象,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非法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等,显著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尽管各监管部门都出台了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小平  
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为了全面适应金融监管部门强化穿透式监管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商业银行必须加强穿透式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出现新变化一直以来,信用风险或信贷类风险都是商业银行的核心风险。近几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积极转型,不断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互联网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非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静  张伟  
同业监管政策变化针对同业业务的开展情况,监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相对宽松到逐步收紧的过程。20112013年,证监、保监相继放松资管业务,券商、基金子公司、保险加入资管大军,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引致其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逐步显现,自2014年开始,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重新规范和定位同业业务,引导同业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苟文均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资产管理领域也存在不少乱象,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非法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等,显著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尽管各监管部门都出台了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曾经在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一些领导者的座右铭。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今许多从事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的领导者,都面临着错综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客观情况,往往要依靠一批从事决策研究的顾问人员的支持,才能及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勇  
《经济学人》2009年3月7日正是八十年前,距离华尔街大崩盘还有七个月的时候,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当时德国最大并且效益最高的汽车制造商——亚当欧宝股份公司。到上世纪30年代末,欧宝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也成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妍  赵杰  
"金融的法律理论"是融合了法律不完备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既包括宏观层面金融与公法秩序、私法规则的内生关系,也涵盖微观层面金融监管的成本与完善路径。"穿透式"监管是对金融新业态跨界经营、金融新产品交叉持有、以及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所进行的监管回应,但存在监管"穿透"边界划定不清、监管对象不明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金融的法律理论"视域下,"穿透式"监管本身可以理解为对"标准化能力"的提升,其包含法律(监管和裁判)与金融发展的内生关系、合理确定金融监管权的边界、法律的"弹性"理论。在"金融的法律理论"框架下,"穿透式"监管有以下提升路径:在法律规范层面,以法律、行政法规形式统一监管标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作用;在金融监管层面,完善监管机制,实现法律"弹性"适用;在技术层面,提升"标准化能力",降低监管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  
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对穿透式监管的相关规定,对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多重层次进行分析。而后分别论述功能性监管视阈下的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的协调与分工和穿透式监管保障投资者适当性的法制化问题。随后提出了穿透式监管法制化的具体途径,指出应该健全穿透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协调司法监管化视阈下的资管合同条款文义与法律关系的判定、从一致性角度出发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完善数据基础建设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为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法制化规划了保障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怀勇  王鹤翔  
"穿透式管理"多次在国有金融资本法律文本中出现,然而借助规范性文件的历史梳整,可以将之划分为早期的"国有金融资本穿透式管理职权",以及在主体、对象与线索方面产生历时性异化的"国有金融机构穿透式管理义务"。后者在形式层面与《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概念相撞,又在实质层面不遵从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法制改革的目的构造,完全剥夺了国有金融机构的自治空间。其制度存在既不应当、也无必要。《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订与完善将为之向国有金融资本穿透式管理的回归提供进路。故首先应当整合条例体例、删去掺进"资本管理法"的"机构管理条款",为进一步修整法律规则奠定文本环境;其次明确穿透式管理"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要求出自税法及金融法领域的同名原则,并由此提出穿透式管理回归中的具体限制——将"穿透"聚焦于国有金融资本的登记与变动环节,利用清晰的语义构造针对性地回应国有金融资本的"源头流失"与"过程流失",从而限缩其"射程",在保护国有金融资本安全的同时给予国有金融机构之经营自主权以充分尊重。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妍  赵杰  
以不完备法律理论对现行穿透式监管进行分析,提出监管权是在行使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穿透式监管之目的是提升"标准化能力",穿透式监管是对监管权的限制而非扩张,并为穿透式监管的提升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