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
- 2023(1170)
- 2022(975)
- 2021(1025)
- 2020(905)
- 2019(1904)
- 2018(1942)
- 2017(3083)
- 2016(2226)
- 2015(2896)
- 2014(3023)
- 2013(2505)
- 2012(2333)
- 2011(2015)
- 2010(2009)
- 2009(1805)
- 2008(1787)
- 2007(1714)
- 2006(1446)
- 2005(1296)
- 学科
- 教育(5608)
- 文化(3685)
- 理论(3507)
- 中国(3393)
- 济(3037)
- 经济(3031)
- 管理(2832)
- 政治(2816)
- 思想(2804)
- 思想政治(2776)
- 政治教育(2776)
- 治教(2776)
- 教学(2760)
- 德育(2759)
- 企(2615)
- 企业(2615)
- 研究(2277)
- 产业(1873)
- 业(1870)
- 市场(1820)
- 学校(1768)
- 文化产业(1763)
- 文化市场(1763)
- 和(1762)
- 业经(1747)
- 方法(1737)
- 工作(1479)
- 经济理论(1408)
- 学法(1401)
- 教学法(1401)
- 机构
- 大学(28107)
- 学院(22907)
- 研究(7863)
- 教育(7116)
- 范(6976)
- 师范(6959)
- 京(6332)
- 管理(6214)
- 师范大学(5552)
- 理学(5192)
- 理学院(5031)
- 管理学(4729)
- 管理学院(4670)
- 济(4577)
- 科学(4559)
- 江(4338)
- 经济(4287)
- 北京(4259)
- 中国(4075)
- 州(3488)
- 中心(3343)
- 所(3280)
- 图书(3194)
- 书馆(3120)
- 图书馆(3120)
- 院(2988)
- 研究所(2928)
- 技术(2830)
- 业大(2782)
- 职业(2686)
共检索到43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包万平等在《科学时报》(2010年1月12日)撰文认为,没有文化作支撑的国家,难以成为强国;没有文化作支撑的大学,同样难以建成名校。一个不重视营造大学文化,构建大学文化共同体的学校,成不了高水平的大学。我国大学要回到理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注意文化构建,避免办成"有知识没文化"的大学。大学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被成员高度认同,共同分享的组织。大学文化使得人们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雪娇
大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纵观世界知名大学,不难发现正是文化的认识、理论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本质与特色,展延了大学的内涵。笔者认为,大学文化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员工的传承、创新和创造,成为大学积淀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来说,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体现这三种文化的根基或看点有五个方面,即一个清晰的办学理念、一种凝聚力量的大学精神、一部严谨科学的大学章程、一个鼓舞斗志的校训和一首催人奋进的校歌,姑且称之为支撑大学文化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力力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比较,相同点都强调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等学校要不要有自己的特色,还是全国统一一个模式?"潘懋元对现今所有高校"差不多一个样"的办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一些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应该走出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2008年10月21目的《海峡导报》刊载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改革开放这3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值得反思。特别是大量的高等院校合并,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丽萍
每到秋季开学,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的同时,也迎来了护送的家长。新生报到当天,"包办"一切的家长还是不少。为了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从去年开始,浙大家长休息咨询处就挂起了"请家长放手,让我们护航"的横幅。今年,这块横幅不仅还在,学校还把它做得更大了一些。(据9月1日《今日早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高校"开学季"到来前,教育部转发微博,倡导大学新生独立报到。然而,"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背井离乡远赴他乡求学,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母。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孩子不成家便不能"立",学生须靠家长持续的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园莉
职业技术文化名校除了具有普通文化名校的基本特征之外,还要以特色专业为导向,发展特色文化专业。打造职业技术文化名校除了遵循普通文化名校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熏陶,行业文化的教育与浸润,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校外定点实习基地的建设,各种文化社团的建设与培育。
关键词:
文化名校 职业技术文化名校 打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荣
"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是吉林某大学广播站贴出的迎新标语。今年的大学迎新,各大高校都挂出了给力的标语,励志版的有"天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倒高富帅;地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当然也不乏"学妹,快到我们碗里来!"这样简单直接版。(据9月2日《中国青年报》)大学迎接新生,各显神通,迎新标语也是其中一个元素。大学迎新标语讲求推陈出新,却不能没有"谱",应该有大学自身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郝聚民
老板们总是希望用文化约束或改变员工,其实他们忘了:自己才是最需要改变的。文化是最高的治理方式:心的治理。企业有了文化,就有了共同的愿景、使命、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即俗话所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可是,你
关键词:
知行合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家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并购重组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高级形态,也是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对提高国有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的迫切需要产业演进理论认为,并购可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市场控制、提高经营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广 梁君 顾江
目前我国重要国有文化传媒集团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出资人关系及其权益,基本确立了现代市场主体,但仍然存在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矛盾突出、产权结构集中单一化、制衡机制形式化及激励机制弱化等问题。在混业经营与跨界融合趋势下,未来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应树立以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为方向、提高国有文化资本市场活力为导向、完善出资人制度为核心的"二次改革",推进特殊管理股制度、股权激励制度设计,坚持分类改革,强化法治思维和风险管控意识,确保在社会价值认同、主流思想宣传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柯 刘从水
当文化企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都取得不断进展的时候,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着手,分析目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成就、问题和原因,并试图从政府、理论、文化二重性、出资人机构、产权、法治等角度寻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治纲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央文化企业和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均实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经济效益等指标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建立和不断完善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基础、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相挂钩的现代业绩考核制度,从而有效引导国有文化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做大、做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怡婷 孙建书
随着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文化资产的监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再一次成为国内各界的关注焦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将会是文化政策长期的着力点,也是"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而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要素流动须以合理、公正的文化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