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5)
- 2023(14446)
- 2022(12540)
- 2021(11688)
- 2020(9708)
- 2019(22206)
- 2018(22221)
- 2017(41945)
- 2016(23106)
- 2015(26236)
- 2014(26271)
- 2013(26045)
- 2012(24510)
- 2011(22145)
- 2010(22376)
- 2009(20391)
- 2008(20021)
- 2007(17779)
- 2006(15868)
- 2005(14235)
- 学科
- 济(94584)
- 经济(94481)
- 管理(63270)
- 业(60894)
- 企(49510)
- 企业(49510)
- 方法(38106)
- 数学(32165)
- 数学方法(31690)
- 中国(28078)
- 农(26384)
- 地方(25024)
- 学(23183)
- 业经(21933)
- 财(21199)
- 农业(17765)
- 制(17251)
- 贸(16485)
- 贸易(16467)
- 和(16005)
- 理论(16001)
- 易(15860)
- 银(15591)
- 银行(15533)
- 环境(15118)
- 技术(15068)
- 行(14939)
- 融(14768)
- 金融(14766)
- 发(13805)
- 机构
- 大学(329853)
- 学院(328259)
- 管理(126115)
- 济(123920)
- 经济(120881)
- 研究(117186)
- 理学(107825)
- 理学院(106487)
- 管理学(104404)
- 管理学院(103828)
- 中国(88022)
- 科学(76283)
- 京(73114)
- 所(61084)
- 农(57888)
- 财(57248)
- 研究所(55652)
- 中心(53180)
- 业大(51216)
- 江(50162)
- 北京(47078)
- 范(46805)
- 师范(46321)
- 农业(45136)
- 财经(44852)
- 院(42916)
- 州(41250)
- 经(40612)
- 师范大学(37447)
- 技术(36840)
- 基金
- 项目(222109)
- 科学(172821)
- 研究(160818)
- 基金(158087)
- 家(139444)
- 国家(138218)
- 科学基金(116899)
- 社会(97596)
- 社会科(92216)
- 社会科学(92190)
- 省(87429)
- 基金项目(84337)
- 自然(77447)
- 自然科(75616)
- 自然科学(75597)
- 划(74447)
- 自然科学基金(74214)
- 教育(73336)
- 编号(66375)
- 资助(65220)
- 成果(54708)
- 发(50813)
- 重点(50283)
- 部(47591)
- 课题(46603)
- 创(45483)
- 科研(42451)
- 创新(42378)
- 计划(40905)
- 大学(40510)
- 期刊
- 济(145038)
- 经济(145038)
- 研究(99582)
- 中国(69281)
- 学报(56715)
- 农(53539)
- 科学(51987)
- 管理(47766)
- 教育(42291)
- 大学(42231)
- 财(41779)
- 学学(39415)
- 农业(37314)
- 融(29928)
- 金融(29928)
- 技术(28887)
- 业经(24530)
- 经济研究(22036)
- 财经(21186)
- 图书(20696)
- 业(19464)
- 问题(18413)
- 经(18005)
- 科技(17030)
- 理论(16315)
- 资源(16018)
- 版(15835)
- 技术经济(15568)
- 实践(15041)
- 践(15041)
共检索到50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平芳 普甜 余潇 代嫚婷 杜春 王娟 栗宏林
【目的】探索沙藏层积对滇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牡丹种苗繁殖和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工栽培的滇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室温沙藏层积至上胚轴露出时,每隔15 d取60粒,对滇牡丹种子在沙藏层积过程中的萌发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将种子划分为6个不同萌发阶段(S1~S6),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沙藏层积前(S0)和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结构及种胚的变化特征,分析胚乳中贮藏物质(蛋白质、淀粉、油脂)的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同时测定各萌发阶段胚乳和种胚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室温沙藏层积过程中,滇牡丹种子的瞬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瞬时发芽率在沙藏90 d时增加到85.00%,活力指数增加到20.82。在S0阶段,种胚较小;S1阶段(层积30 d),种子吸水膨胀;S2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少量种子开始萌发;S3阶段,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S4阶段,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明显伸长和增粗;S5阶段,随着胚根的不断伸长,子叶继续变大;S6阶段,能够观察到少许种子的上胚轴明显伸长。从S2到S6阶段,滇牡丹种子的横纵径、厚度、质量、去皮质量均未显著增加,但种子纵径、胚乳长、胚乳宽、胚长、胚宽分别从S1阶段的(12.19±1.71),(10.75±1.83),(9.22±1.59),(3.20±0.69),(1.56±0.43) mm到S6阶段显著增加至(14.07±0.42),(13.46±0.28),(11.14±1.57),(70.53±14.43),(8.85±0.31) mm,胚率从S1阶段的(30.21±4.31)%显著增大到(525.02±116.10)%。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种胚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胚乳中贮藏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油体和蛋白质,淀粉含量较少。胚乳和种胚中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S3和S1阶段达到最高值23.20和58.07 U/g,胚乳和种胚中S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S5阶段达到最高值320.42和2 604.39 U/g。【结论】沙藏层积50~70 d的滇牡丹种子发芽率较高,酶活性较强,有助于种子的进一步萌发,取此时段的种子播种,辅以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关键词:
滇牡丹 沙藏层积 种子萌发 贮藏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敬爽 贾桂霞
朝鲜冷杉(Abies koreana Wils.)为常绿矮生树种,高达1 m,树冠塔型,树皮褐色,大枝轮生平展, 叶条形,正面为亮绿色,背面被两条白色气孔带,具有鲜艳美丽的球果,观赏价值较高,在韩国为优良地貌风景林树种和行道树种,并在欧美等国家园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莉梅 张子晗 喻方圆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汝民 白静 吕春玲 陈宏伟 高岩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in Cistanche deserticola,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of high/low temperature on seed germination of C.deserticola using the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high/low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and plant h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何勇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成功整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高产稳产的第1步。活性氧(ROS)是一类多功能化合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介绍了ROS的种类、产生部位以及对种子萌发的“氧化窗口”效应,总结了ROS调控种子萌发的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ROS调控种子萌发的研究集中于:(1)当条件合适时,ROS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启动赤霉素(GA)等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脱落酸(ABA)途径,调控细胞膨大,促进种子萌发;(2)当面临不利环境时,ROS的过量积累会对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诱导ABA途径,抑制种子萌发。ROS通过生物分子氧化、种皮弱化和胚乳衰退解除种子休眠。今后,需进一步探索对种子萌发起到积极作用的“氧化窗口”范围,同时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筛选种子萌发中调控ROS含量相关基因,更好地了解ROS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图3表1参94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活性氧 代谢 激素 综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丽 宁伟 李天来 赵英明 潘小燕
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wa)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探讨了GA3处理对长白楤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变温层积(25℃/5℃)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GA3处理长白楤木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150mg.L-1 GA3处理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变温层积条件下,150mg.L-1 GA3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长白楤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GA3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处理20d时,种子内!-淀粉酶活性是对照的3.8倍。
关键词:
长白楤木 种子休眠 变温层积 GA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日雯 孙晓梅 杨盼盼 陈志婧 麻永磊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
关键词:
芍药 种子休眠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刘月洋 李天来 吴可 陈晓旭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双阳 何钟佩 段留生
以转 Bt 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号与其背景材料中棉所16号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转 Bt 基因抗虫棉种子萌发时吸水速率慢,浸种外渗物质高,种子活力低,脂肪降解利用较慢,表现在发芽率和成苗率低、幼苗生长缓慢等。同时种子萌发过程中,转 Bt 基因抗虫棉种子和幼苗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比例与常规棉差异很大,脱落酸(ABA)含量较高,赤霉素(GAs)含量较低,GAs/ABA 低,可能与种子萌发不良有关;生长素(IAA)含量降低,细胞分类索(CTKs)含量提高和 IAA/CTKs 的降低可能是抗虫棉苗期生长势弱的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关键词:
色木槭 脱落酸 种子发育 冷层积 休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叶彦辉 罗建 陈帅 王军辉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汉利 罗建勋 辜云杰 孙雁霞 邬晓勇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随时间进展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能是种子贮藏养分水解的生理响应结果。
关键词:
桢楠 种子 萌发 抗氧化酶 贮藏物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党根友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高冬丽 柴岩
以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芸豆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研究芸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溶、盐溶和总蛋白组分变化及种子胚和子叶变化过程中蛋白组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芸豆种子的子叶、胚含有丰富的蛋白亚基,其中,同一品种子叶和胚贮藏蛋白亚基差异明显,子叶、胚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总蛋白相差不大、条带丰富;不同品种之间条带存在差异;在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的降解速度快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子叶亚基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胚的亚基降解速度;不同品种间子叶、胚条带差异明显,种子活力高的品种(Y05,Y06)降解速度快于种子活力低的品种(Y09,Y1+1),而蛋白含量高的品种(Y1+1,Y05)与蛋白含量低的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宗艳 万晓敏 唐岱 王锦
对黄牡丹的花粉萌发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黄牡丹居群花粉萌发所需pH值表现出两水平分化;而对硼酸质量浓度的要求则差异不大,为0 07~0 08g·L-1;4居群花粉萌发所需蔗糖质量浓度的差异较大,表现出蔗糖质量浓度高低与黄牡丹垂直分布呈正相关,高海拔分布的居群其花粉悬液萌发所需的蔗糖质量浓度达140 00g·L-1。研究还表明在干燥低温(2℃左右)条件下,黄牡丹花粉存活时间约为140d,较其变异类型存活时间长,但其花粉萌发力则弱于其变异类型。图4表2参16
关键词:
植物学 黄牡丹 花粉 萌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瑜霞 石开明 林健 崔令军
【目的】研究低温(4℃)保存和自然保存两种处理后,桢楠种子在恒温(25℃)和变温(15℃/25℃)条件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为阐明桢楠种子的萌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桢楠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自然保存的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不足30%,最高为27.3%,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不足40%,最高为37.0%,而经过低温(4℃)处理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6.0%;2)经过低温(4℃)处理后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内源激素含量GA3为417.17 ng·g~(-1),IAA为211.67 ng·g~(-1),ZR为47.69 ng·g~(-1),均高于恒温(25℃)下的GA3、IAA、ZR含量,GA3和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BA和IAA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在变温(15℃/25℃)条件下内源激素GA3/ABA、ZR/ABA、(GA3+IAA+ZR)/ABA比值均比恒温(25℃)条件下高;4)在恒温(25℃)条件和变温(15℃/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与GA3/ABA、IAA/ABA、ZR/ABA及(GA3+IAA+ZR)/ABA的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4℃)可以解除桢楠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变温(15℃/25℃)条件能够打破种子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关键词:
桢楠 种子 发芽率 内源激素 温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