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4)
- 2023(10971)
- 2022(9816)
- 2021(9245)
- 2020(7676)
- 2019(17786)
- 2018(17625)
- 2017(33908)
- 2016(18677)
- 2015(20985)
- 2014(20821)
- 2013(20727)
- 2012(19205)
- 2011(17391)
- 2010(17556)
- 2009(16257)
- 2008(14686)
- 2007(12395)
- 2006(10763)
- 2005(9240)
- 学科
- 济(70629)
- 经济(70550)
- 管理(50245)
- 业(46857)
- 企(39209)
- 企业(39209)
- 方法(33789)
- 数学(29215)
- 数学方法(28868)
- 学(19269)
- 农(17985)
- 中国(17824)
- 财(16440)
- 地方(15332)
- 业经(15302)
- 理论(12214)
- 农业(12164)
- 贸(12124)
- 贸易(12118)
- 和(11963)
- 易(11719)
- 环境(11585)
- 制(11317)
- 技术(10899)
- 务(10403)
- 融(10348)
- 财务(10345)
- 金融(10344)
- 财务管理(10326)
- 划(10012)
- 机构
- 大学(265858)
- 学院(261983)
- 管理(102283)
- 济(96329)
- 经济(94050)
- 研究(93130)
- 理学(89359)
- 理学院(88258)
- 管理学(86466)
- 管理学院(86048)
- 中国(65642)
- 科学(63660)
- 京(58052)
- 农(49745)
- 所(48605)
- 业大(45615)
- 研究所(45099)
- 财(41975)
- 中心(40672)
- 农业(39674)
- 江(37167)
- 北京(36472)
- 范(35779)
- 师范(35315)
- 院(34692)
- 财经(34354)
- 经(31347)
- 州(30411)
- 技术(29103)
- 师范大学(28852)
- 基金
- 项目(190495)
- 科学(147664)
- 基金(137438)
- 研究(132137)
- 家(123220)
- 国家(122255)
- 科学基金(103111)
- 社会(80071)
- 社会科(75728)
- 社会科学(75700)
- 省(74881)
- 基金项目(74302)
- 自然(71427)
- 自然科(69711)
- 自然科学(69690)
- 自然科学基金(68426)
- 划(64240)
- 教育(60003)
- 资助(56749)
- 编号(52871)
- 重点(43228)
- 成果(42300)
- 部(40657)
- 发(40174)
- 创(39059)
- 科研(37450)
- 计划(37423)
- 课题(36975)
- 创新(36467)
- 大学(34532)
共检索到371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凡勇 王涛 宗世祥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菊科蒿属半灌木,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蚀、喜沙埋、结实丰富、采种容易、生长迅速、固沙作用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荒漠灌木林植物,在荒漠化防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灾害性天气频发,我国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的油蒿灌丛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蓝霞 杨忠武 秦江林 韦继光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两广新发现的严重危害引种树种桉树的钻蛀性害虫。分别采用传统的分布型指数法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布型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地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林分样地小尺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时,该虫种群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危害程度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20.00、40.38和69.42 m,种群的空间依赖程度随危害程度加重而减小,样地内桉蝙蛾幼虫没有聚集特性,同一木段有多头幼虫蛀入的,各自的蛀道互不联通,将多个蛀道中的幼虫取出置于同一容器,会相互攻击,小尺度下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成虫产卵特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
关键词:
桉蝙蛾 种群 空间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idea),以幼虫蛀食苹果等果树的韧皮部为害,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该虫自1995年在新疆伊犁发现以来[2],对当地珍贵的新疆野苹果——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林造成重大危害。据伊犁州林业局统计,2011年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林中发生面积达到3 867 hm2,占野苹果林总面积的40%,已造成667 hm2野苹果林被害枯死。该虫已严重威胁着整
关键词:
苹小吉丁 幼虫龄数 Dyar定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黄辉
芽梢斑螟是马尾松二年生球果的重要害虫。根据种子园雄花发生特点,研究了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危害及其在树冠和林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7轮生枝的马尾松树冠上,芽梢斑螟越冬幼虫集中侵害第六、七轮生枝上的二年生球果,球果被害率达53.6%,幼虫数量占总数的58.8%。种子园内不同无性系有少雄(花)、中雄和多雄树之别,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后的危害率及其数量分布,随马尾松雄梢率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危害率(y1)和幼虫数量(y2)与雄梢率(X)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0.660+0.473X,y2=-0.829+0.303X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刘桂军 刘恩山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叉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幼虫有4龄,尾叉及其长度可作为理想的分龄特征和分龄指标;幼虫的口缘宽度也可作为指标之一;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和尾叉前缘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于分龄。研究还发现:幼虫尾叉内侧的形态特征是区分幼虫虫龄的简洁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测定各龄的平均龄期分别为:1龄1 8 1d ,2龄1 1 2d ,3龄1 0 7d ,4龄2 6 1 2d ,幼...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幼虫龄数 分龄指标 龄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智勇 杨忠岐 张彦龙 王小艺 唐艳龙 孙清江 许正
选用4种肿腿蜂(管氏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以及苹小吉丁肿腿蜂),按5种蜂虫比例(0.5∶1,1∶1,2∶1,4∶1,8∶1),进行新疆野苹果林苹小吉丁套袋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肿腿蜂均能成功寄生,而白蜡吉丁肿腿蜂以8∶1比例放蜂后30天,虫口校正减退率为65.56%,优于其他处理。将该肿腿蜂再次按5种放蜂比例直接释放在林间,在放蜂后30,45,60天分次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8∶1放蜂比例的处理,在第60天校正虫口减退率为50.97%,效果最佳。白蜡吉丁肿腿蜂适合在新疆防治苹小吉丁,且效果良好。
关键词:
苹小吉丁 肿腿蜂 生物防治 寄生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阎伟 宗世祥 王荣 王建伟 曹川建 骆有庆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秀军
抚宁吉松叶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温秀军关键词抚宁吉松叶蜂,空间格局,抽样进行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sp.)种群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对虫情监测,种群密度的准确估计,有关种群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此虫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关键词:
抚宁吉松叶蜂,空间格局,抽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进添 曾玲 梁广文 陆永跃 宾淑英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空间格局 理论抽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世祥 贾峰勇 骆有庆 许志春 张连生 梁树军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 ,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 ,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 2m以下 ,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 2 0cm以内的主根上 .从 5月至1 1月 ,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6月和 1 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 .当年生幼虫则从 7月逐渐增加至 9月达到最大 ,而后又急剧减少 .从 8...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卵 幼虫 危害特性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建荣 王传珍 杨隽 邵凌松 张同友
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别在行道树和林地中对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对其空间分布型指数进行的计算也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在行道树上和林地中均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了行道树和林地中的卵块及幼虫网幕在不同虫口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为防治时调查美国白蛾数量,进而确定释放天敌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空间格局 理论抽样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陈孝达 党心德
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害虫——沙棘象,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属(Curculio Linnaeus)为一新种。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地,严重影响沙棘种子产量和果实利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象虫科 新种 沙棘象 沙棘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张建设 孙淑君 王威
麦黑斑潜叶蝇近年在麦田有危害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习性,确定正确的田间抽样调查方法, 作者于麦黑斑潜叶蝇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幼虫和蛹在8个品种麦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 m*-m回归法测定了幼虫和蛹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在徐州26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大,济南17 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小;5月初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和蛹在麦田呈均匀分布。
关键词:
麦黑斑潜叶蝇 幼虫 蛹 空间分布 小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波 严善春 聂唯良 王玉玲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完达山山脉,它以冠型优美、材质优良而驰名中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周以良等,1986)。至目前为止,在黑
关键词:
球果害虫 赤松梢斑螟 冷杉梢斑螟 红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