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4)
2023(13520)
2022(11805)
2021(11002)
2020(9103)
2019(20966)
2018(20919)
2017(39816)
2016(21980)
2015(24684)
2014(24920)
2013(24673)
2012(22883)
2011(20862)
2010(21007)
2009(19110)
2008(18551)
2007(16328)
2006(14474)
2005(12975)
作者
(66928)
(55548)
(55169)
(52201)
(35482)
(26739)
(25041)
(22055)
(21246)
(20064)
(18863)
(18798)
(17808)
(17800)
(17320)
(17024)
(16578)
(16565)
(15821)
(15804)
(14041)
(13894)
(13501)
(12665)
(12545)
(12483)
(12469)
(12321)
(11401)
(11030)
学科
(91183)
经济(91090)
管理(59019)
(57629)
(46772)
企业(46772)
方法(37461)
数学(31817)
数学方法(31435)
中国(26548)
(24773)
地方(24357)
(21645)
业经(20941)
(19287)
农业(16898)
(15808)
贸易(15795)
(15199)
(15147)
理论(15080)
(14901)
环境(14503)
技术(14491)
(14282)
银行(14219)
(13965)
金融(13963)
(13698)
地方经济(13361)
机构
大学(313283)
学院(312185)
管理(120056)
(118760)
经济(115957)
研究(112565)
理学(103296)
理学院(102010)
管理学(100093)
管理学院(99556)
中国(81748)
科学(73597)
(68775)
(59235)
(58348)
研究所(54275)
(53202)
业大(50905)
中心(49363)
(46963)
农业(45875)
北京(44175)
(43409)
师范(42917)
财经(42288)
(41256)
(38689)
(38331)
(35495)
技术(35260)
基金
项目(214629)
科学(165930)
研究(153877)
基金(151857)
(134866)
国家(133683)
科学基金(112122)
社会(93551)
社会科(88388)
社会科学(88363)
(85697)
基金项目(80977)
自然(74488)
自然科(72714)
自然科学(72691)
(72589)
自然科学基金(71374)
教育(69996)
资助(63114)
编号(62762)
成果(51522)
(49698)
重点(48713)
(45885)
课题(44553)
(44395)
创新(41353)
科研(41224)
计划(40640)
大学(38599)
期刊
(136465)
经济(136465)
研究(93177)
中国(63826)
学报(56417)
(53545)
科学(50534)
管理(45041)
大学(41126)
学学(38724)
教育(38564)
(37984)
农业(37412)
(26882)
金融(26882)
技术(26847)
业经(23803)
经济研究(21286)
财经(19972)
(19312)
图书(17943)
问题(17557)
(16941)
科技(16651)
理论(15323)
业大(14992)
(14940)
技术经济(14835)
现代(14161)
林业(14153)
共检索到46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永光  郝丽珍  王萍  张进文  刘杰才  胡宁宝  赵清岩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 cm,株展为15.5 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 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桂平  官春云  
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双低高产油菜新品种 ,对湘农油 5 71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因不同播种期而形成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使油菜各生育期、形态与产量性状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各生育期与积温呈正相关 ,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 ,多数生育期与日照时数无关 ;而油菜形态与产量性状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播种越早 ,则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均越高 .依据 L ogistic生长方程所建立的播种期模型和积温模型能真实地模拟不同播种期或不同积温条件下油菜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在条件适宜地区 ,将湘农油 5 71或同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奎彬  方文惠  张宝珍  李素文  孙德岭  赵前程  
在露地条件下研究了 2个品种的花椰菜在 7个播种期下的生长发育特性 ,同时探讨了环境条件对花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播种期下 ,花椰菜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但现球期和成熟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在一定播种期内 ,叶片数可作为花球形成的一个形态指标 ;在不适宜的花球诱导条件下 ,影响花球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 ,高温和减少光照时间均能抑制或推迟花球的形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韵翔  吴裕如  王承  杨友才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祖栋  陈先敏  李斌彬  申思  邓涛  李凤元  周顺利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 500(A),75 000(B),82 500(C)株/hm~2 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吐丝前的生育进程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第3播期(6月24日)的籽粒无法正常成熟。晚播(第3播期)相较于早播(第1播期即6月10日),中农大788穗位高和科河699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2个品种茎粗均显著减小;2个品种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中农大788主要由于千粒质量降低,导致产量降低21.8%,科河699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导致减产41.3%。密度C较密度A,2个品种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小。中农大788在密度B获得最大产量且显著高于密度A,分别为12 450,11 097 kg/hm~2。随密度增加科河699空秆率增加,导致穗数并未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密度C较密度A产量显著降低,分别为7 548,9 464 kg/hm~2。播期密度互作仅对倒伏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植株形态指标、空秆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中农大788平均产量高于科河699,前者在晚播和高密条件下空秆和倒伏率低,产量更稳定。实际生产中,夏玉米应尽量早播,晚播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减少产量损失,选育耐密品种是增密增产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姣姣  王靖  徐虹  潘学标  李建科  高红燕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姣姣  王靖  潘学标  李建科  徐虹  
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地区豌豆在2010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下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月份之前播种,播种期对豌豆全生育期日数无明显影响(120~122d);但随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减小,4月28日播期最高为40%,6月8日播期最低为22%;2)随播期推迟,豌豆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前期水热充沛可缓解后期水热资源不足,地上部干物质在8月中旬后迅速积累,5月18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肖小军  李亚贞  陈明  刘小三  黄天宝  吴艳  叶川  朱昌兰  
【目的】在晚稻-油菜套种模式下,稻茬高度对套种油菜田土壤蓄水保墒、套种油菜出苗及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求适宜套播油菜出苗、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晚稻机收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农机高效有机结合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行,以丰油73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稻茬高度(20、30、40、50 cm)。通过测定套播油菜成苗率、成株率、越冬期和盛花期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产量及构成因素,比较分析晚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马赛飞  裴桂英  刘健  
通过用3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其中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差别达显著水平,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产量,其中2号包衣剂产量增加8.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剂产量增加5.35%,差异达显著水平,3号包衣剂增产2.29%,差异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张召荣  冷蓉  李娟  
以12个不同类型的茎瘤芥品种为试材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采用多元分析法研讨了茎瘤芥对播种期的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性状对播种期的响应程度不同,可分为敏感型、迟钝型和中间型等3种类型;②品种对播期的响应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可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响应等级,其中三转子77和半碎叶两品种为稳定型,各性状受播期的影响均较小;③以营养生长期长短为熟性划分标准,不同熟性品种,对播种期的要求不同即熟性愈早,可适播种范围愈窄,对播期要求愈严格;并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早熟品种宜9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宜9月上中旬播种,而晚熟品种可依不同栽培目的在8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均可播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小山  魏臻武  曹德明  任海龙  梁建峰  陈祥  吴晓月  
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是苜蓿属植物,可用作绿肥、饲料、蔬菜。为确定金花菜在扬中市的最适播种期,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金花菜产量,以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金花菜的发芽率、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9月中下旬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产量等皆高于8月份和10月初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在播种期为9月29日时产量最高,为3 164.7kg·hm(-2),温岭金花菜播种期为9月19日时产量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王玉平  于运华  罗诗铭  
研究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在越冬期覆膜一段时间,可明显提高覆膜期间的温度,促进冬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其生育进程,从而延长冬小麦中后期的生育长度,并取得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的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袁菊红  刘鹏  张顺堂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福顺  熊泽海  罗会明  
以湖南桃源为试验观测点,对江汉—洞庭平原早稻和晚稻的主要当家品种与栽培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即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了多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光照和降雨等因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並通过影响水稻生育期、株高、分蘖动态、出叶速度、叶面积系数,幼穗分化,干物质积累而最终影响产量的高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娟  唐湘如  闻祥成  李艳红  周新建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期对香稻香气形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确定华南双季稻区早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在大田条件下以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0日播种的香稻的2-AP含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2-AP含量分别达到了24.35,11.67 ng/g。2-AP含量与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AP含量较高的播种期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籽粒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适当推迟播种提高了香稻精米率,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3月5日播种的香稻产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产量分别达到了6.57,6.77 t/hm2。延迟播种不同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