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9)
- 2023(3393)
- 2022(2784)
- 2021(2446)
- 2020(1924)
- 2019(4448)
- 2018(4305)
- 2017(7376)
- 2016(4384)
- 2015(4873)
- 2014(4856)
- 2013(4775)
- 2012(4558)
- 2011(4053)
- 2010(4037)
- 2009(3604)
- 2008(3516)
- 2007(3113)
- 2006(2797)
- 2005(2445)
- 学科
- 济(16670)
- 经济(16656)
- 管理(10855)
- 业(9221)
- 学(7260)
- 企(7144)
- 企业(7144)
- 方法(6920)
- 环境(6591)
- 数学(6158)
- 数学方法(6035)
- 农(4866)
- 资源(4856)
- 地方(4500)
- 土地(4289)
- 中国(3977)
- 划(3696)
- 生态(3575)
- 农业(3401)
- 发(3373)
- 业经(3358)
- 和(3331)
- 财(3075)
- 规划(2590)
- 技术(2572)
- 环境规划(2476)
- 制(2369)
- 问题(2333)
- 经济学(2290)
- 融(2150)
- 机构
- 大学(63021)
- 学院(62994)
- 研究(26262)
- 管理(22416)
- 济(20700)
- 科学(20456)
- 经济(20150)
- 理学(19256)
- 理学院(18923)
- 中国(18619)
- 管理学(18354)
- 管理学院(18274)
- 农(17795)
- 所(14858)
- 京(14518)
- 业大(14253)
- 农业(14250)
- 研究所(14061)
- 中心(11707)
- 院(10146)
- 江(10112)
- 室(9688)
- 范(9575)
- 师范(9425)
- 省(9365)
- 农业大学(9224)
- 北京(9022)
- 实验(8996)
- 实验室(8706)
- 科学院(8688)
- 基金
- 项目(48616)
- 科学(37867)
- 基金(34528)
- 家(32639)
- 国家(32400)
- 研究(30566)
- 科学基金(26839)
- 省(20399)
- 自然(19747)
- 自然科(19236)
- 自然科学(19229)
- 自然科学基金(18841)
- 基金项目(18648)
- 社会(18015)
- 划(17684)
- 社会科(17046)
- 社会科学(17036)
- 资助(13645)
- 教育(12981)
- 重点(11928)
- 计划(11751)
- 科技(11127)
- 发(11047)
- 编号(10997)
- 科研(9846)
- 创(9759)
- 部(9525)
- 创新(9341)
- 专项(8647)
- 课题(8511)
共检索到91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传登 师庆东 李想 史浩伯 万彦博 李鼎浩
【目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林的普遍退化严重威胁着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因此,摸清胡杨林的健康状况,对胡杨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绿洲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内68个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森林生产力、森林群落结构和生境因子指标等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构建适用于该区域胡杨林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计算森林健康指数,综合评价该地区胡杨林的健康状况。【结果】(1)达里雅布依绿洲胡杨林整体森林健康状况较差,有29.4%处于不健康状态,33.8%处于中健康状态,30.9%处于亚健康状态,5.9%处于健康状态。地下水埋深、全氮、郁闭度、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是影响森林健康程度的主要因子。(2)达里雅布依绿洲胡杨林中,深地下水埋深森林健康指数显著低于浅地下水埋深和中地下水埋深(P<0.05),森林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浅地下水埋深森林健康水平相对较高。整体来看,不同地下水埋深森林健康指数:浅地下水埋深(0.65)>中地下水埋深(0.45)>深地下水埋深(0)。(3)在达里雅布依绿洲不同区域胡杨林中,北部胡杨林的森林健康指数显著低于中部和南部,显示出较低的健康水平,南部森林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从北部、中部到南部,森林健康指数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各区域森林健康指数:南部(0.61)>中部(0.58)>北部(-0.01)。【结论】达里雅布依绿洲整体胡杨林健康水平较差,地下水位越浅,胡杨健康指数就越高,不同区域中,从南部、中部到北部胡杨林健康指数呈现降低趋势。图2表3参2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张克新 霍华丽 潘竟虎
胡杨林对保护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脆弱的生态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与成因有利于胡杨林保护和更新复壮,促进研究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应用地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在80 cm土层之上变化剧烈,之下变化平缓;且明显存在着自中游向下游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土壤全盐量逐渐增大的空间差异。土壤水盐含量变异明显,但均属于中强度变异。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研究区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关键词: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 胡杨林 土壤水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明远 真木太一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 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 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 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 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关键词:
绿洲开发 环境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迎宾 黄雅茹 苏智 赵英铭 张格 刘明虎
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新疆杨、毛白杨、银中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饱和鲜质量、干质量及叶面积,分析了3种杨树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的差异,探讨了3种杨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叶面积、叶宽、叶周长、叶形指数为毛白杨>银中杨>新疆杨,叶长、叶长宽比为银中杨>毛白杨>新疆杨。3种杨树之间的比叶面积(SLA)与叶干物质含量(LDMC)均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徐新文 雷加强 李生宇
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笔者于1994年开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下简称塔中)进行植物引种试验。为了将引种植物对塔中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进行排序,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选择适宜的植物种,论文根据塔中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引种植物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各引种植物的长势、更新、繁殖、变异、成活率、抗风沙性、抗旱性、抗盐性等指标进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应用该指标体系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各引种植物适应性进行了总体评价和排序,筛选出了适用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灌木30种、乔木3种和草本植物11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亮 马忠明 杜少平
【目的】为优质甜瓜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以挖掘产量潜能,降低生产成本,防止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方法】连续两年田间试验按氮、磷、钾3因子5水平312-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进行,建立以甜瓜收获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肥料效应方程,解析肥料的独立效应与交互效应,确定甜瓜氮磷钾施用量阈值。【结果】相对于不施肥处理(N0P0K0),施肥后甜瓜产量提高了16.42%—65.98%,SSC提高了6.71(2012年)和6.62(2013年)个百分点;在其他两个施肥因子一致时,施氮量由0增加到360 kg·hm-2,产量分别提高31.23%(2012年)和31.47%(201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清 金莉莉 李帅 艾力·买买提明 杨兴华 李振杰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83°40'E,39°01'N)2007年1月-1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05.64MJ(/m2·a)。年平均日总量为0.84MJ/m2,大于黑河、太湖和青藏高原地区。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在总辐射年平均值中所占比例为4.99%,小于太湖和北京,大于黑河地区和五道梁,月平均日总量7月最大;②其日变化,晴天呈现出标准的倒"U"型,即早晚小、中午大,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③紫外辐射受云量、降水和沙尘的影响很大;④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年、季节和日变化,其年变...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紫外辐射 总辐射 比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5%降低,0~10cm土层平均粒径从74.41-77.28-86.29-92.71微米变化,并伴随着黏粒消失和粗沙出现。相同植被条件下,以灌丛下土壤平均粒径最小、沙堆边缘和风影区次之、丘间地最大,分选性则以丘间地最好而灌丛下最差。过渡带植被可截获相当部分远程输送的悬移质,使表土物质组成细化;灌丛沙堆明显的细粒富集效应及丘间地土粒相对粗化与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并成
通过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敦煌绿洲和石羊河下游绿洲的研究 ,认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域绿洲总面积的缩小 ,而在很大程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绿洲的转移 ;由于绿洲水资源的移动和重新分布而导致的绿洲的转移过程 ,并非绿洲的不断缩小或消失 ;伴随着这种迁移过程 ,造成原有绿洲的荒废和新的绿洲的出现 ,此处发生沙漠化 ,彼处可能又有新的绿洲的形成 ,因为绿洲乃水资源作用的产物。只要大的气候环流形势和流域总水量无大变化 ,则其所发育形成的绿洲总面积就不致发生大的改观。因而所谓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的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和历史依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慧卿 赵秀莲 张景波 李慧勇 江泽平 张洪江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和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半固定白刺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VerHoef等1989年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Dale等提出的格局强度、格局一致性指标以及Noy Meir等移动的样方加权平均值,对比分析了两个群落的植被格局特点,包括格局规模、不同格局规模上植物种的组合、植被沿样带的变化,格局强度以及格局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两个半固定白刺群落格局都是白刺单种群控制的灌木格局。相同的植物种在不同的格局规模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间联结关系会不一样。与井灌区绿洲外围半固定白刺群落相比,黄灌区绿洲外围的半固定白刺群落平均格局规模数较多,格局规模相对较大,相应的格局强度较低,格局一致性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林 冯起 司建华 常宗强 苏永红 席海洋
依据2006年5—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实测资料,对胡杨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对全面认识胡杨根系、根系吸水及胡杨SPAC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该文将根系分为输运根系(d>0.2 cm)和吸水根系(d≤0.2 cm).输运根系的分布存在分形现象,根系土壤水分的变化对胡杨输运根系的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分析过程引入了土壤含水率期望的概念,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25.03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2.000 7;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55.95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1.627 5.即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低时,输运根系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丁冬 喻志军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关键词:
民勤 水资源 公地悲剧 沙漠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生 杨晓晖 张克斌 于春堂 慈龙骏
水分分布与运移对沙漠-绿洲区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位于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之间沙漠-绿洲系统中的降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沙漠边缘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过渡带和绿洲:沙漠边缘具有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变异较大、地下水位较深但稳定、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关系不明晰、降雨在土壤中运移快、耗散明显等特征;绿洲区三者的特征与沙漠边缘正好相反;过渡带介于二者之间,但和沙漠边缘的特征更为接近.在沙漠边缘进行植被建设防风固沙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并使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宁 王乃昂 黄银洲 李宏宇 路俊伟
论文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陆面和湖面能量平衡系统的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之异同,评价了典型晴天的辐射收支与能量分配对季节平均气候态的代表性。结果显示,按"晴天—多云—阴天—降水"的顺序,陆面与湖面的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净辐射之日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逆辐射则逐渐增大。湖面长波辐射亦随这一天气变化顺序逐渐增大,暗示地下水携带的热量和局地平流作用对湖水表面温度皆有影响。非降水天气时,陆面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主要部分。云和降水皆会直接影响陆面的能量分配,感热通量一般随云量的增加而减小,潜热通量则逐渐增大。湖面典型晴天的午后存在逆温现象,然降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