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3)
2023(11244)
2022(9960)
2021(9431)
2020(7992)
2019(18483)
2018(18481)
2017(34899)
2016(19576)
2015(22076)
2014(21864)
2013(21545)
2012(19937)
2011(17973)
2010(17826)
2009(16062)
2008(15663)
2007(13492)
2006(11738)
2005(9928)
作者
(60227)
(50238)
(50075)
(47451)
(32050)
(24255)
(22392)
(19852)
(19241)
(17910)
(17440)
(17119)
(16131)
(15959)
(15686)
(15549)
(15315)
(14870)
(14449)
(14387)
(12916)
(12488)
(12281)
(11414)
(11297)
(11236)
(11102)
(11023)
(10217)
(10162)
学科
(70424)
经济(70343)
管理(50451)
(48019)
(40133)
企业(40133)
方法(34309)
数学(29550)
数学方法(29116)
(22206)
(18732)
中国(17305)
(16584)
业经(15693)
地方(14417)
理论(12947)
农业(12621)
(12447)
(11974)
贸易(11969)
(11691)
环境(11675)
(11565)
技术(11197)
(10770)
财务(10709)
财务管理(10692)
企业财务(10159)
教育(10143)
(9878)
机构
大学(278737)
学院(275181)
管理(105977)
研究(97782)
(96973)
经济(94667)
理学(92609)
理学院(91457)
管理学(89400)
管理学院(88938)
科学(68831)
中国(68652)
(61005)
(55227)
(52185)
业大(50137)
研究所(48793)
农业(43574)
(43040)
中心(42788)
(39536)
北京(38629)
(37957)
师范(37488)
(36241)
财经(35401)
(32246)
(32229)
技术(31006)
师范大学(30580)
基金
项目(201321)
科学(155142)
基金(144259)
研究(138358)
(130645)
国家(129660)
科学基金(107946)
社会(82175)
(79330)
基金项目(77783)
社会科(77607)
社会科学(77581)
自然(75487)
自然科(73649)
自然科学(73627)
自然科学基金(72273)
(68624)
教育(62998)
资助(59663)
编号(55308)
重点(46421)
成果(44699)
(42700)
(42495)
(41153)
计划(40847)
科研(39969)
课题(38932)
创新(38507)
科技(36958)
期刊
(102853)
经济(102853)
研究(75178)
学报(57496)
科学(50157)
(49091)
中国(47301)
大学(41329)
学学(39308)
管理(36553)
农业(34336)
(29932)
教育(29805)
技术(21750)
(18076)
(17763)
金融(17763)
林业(17656)
业经(17378)
业大(16233)
科技(15883)
财经(15842)
经济研究(15357)
(15264)
图书(15248)
资源(14061)
问题(13695)
(13258)
理论(13254)
实践(12447)
共检索到38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宜霖  张藤子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P显著低41%;混交林中杨树叶片N和P的再吸收效率低于纯林,N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12.53%、P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22.08%;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比纯林分别显著提高27.54%和47.83%,但混交林土壤C∶N、C∶P和N∶P与纯林土壤无显著差异;混交林杨树叶片钙浓度显著高于纯林。杨树与沙棘混交后,虽然杨树仍受P限制,但是杨树在混交林中有更高比例的养分进入到养分循环,且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土壤养分含量也更高,使杨树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提高杨树生产力。同时,混交林提高了杨树Ca的吸收,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敏慧  张良成  文丽  吴子剑  黄忠良  张轩  李辉  覃晓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了松树—樟树混交林与两种纯林(樟树林、松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应用Biolog技术,比较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松树—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3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3.77%,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两种纯林,且除碳水化合物之外,混交林对其他5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均高于两种纯林,这可能是导致混交林AWCD高于两种纯林的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翠玲  郭玉文  佟超然  徐兰成  王珍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燕羽  崔宇鸿  樊容源  潘彩铃  蒋晨阳  郝静伟  叶绍明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全氮(Total nitrogen, TN)及有机氮组分变化的影响,分析TN及有机氮组分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氮素良性循环及桉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均为9年生的巨尾桉-米老排混交林、巨尾桉-格木混交林、巨尾桉纯林,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按沙维洛夫干筛法筛分为 2.00 mm 4类团聚体,测定不同桉树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占比及稳定性、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混交林中凋落物质量、> 2.00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占比、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均显著高于桉树纯林(P 2.00 mm粒径占比与土壤TN及有机氮组分(除HUN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稳定的土壤团聚体条件有助于土壤氮素的形成和保存。【结论】营造桉树混交林可使凋落物质量增多,并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大团聚体形成,因而提高土壤TN及有机氮组分含量,实现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氮素良性循环及桉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翟明普  林平  贾黎明  孙志蓉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值提高 ,色调系数 (Δ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 (RF)升高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 (Ⅰ )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 (Ⅲ )以及松 紧 (Ⅰ Ⅲ )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 )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 ,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 ,芳化度和芳化分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勤  徐小牛  平田永二  
对日本亚热带琉球松 -琉球木荷混交林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纯松林相比 ,混交林生长优势显著 ;林分胸高断面积提高 6 3 3%~ 113 3% ;蓄积量提高 1~ 2倍。树高胸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松树个体的高生长得到显著促进 ,其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提高 4 6 0 %。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层蓄积量平均为 9 81Mg·hm- 2 ,仅为纯松林的 5 6 0 % ,其分解常数 (k)平均为 0 2 0 ,而纯林则高达0 4 6。凋落物层养分贮量除Zn略高于纯林 (11 1% )外 ,混交林均显著低于纯松林 ,约为纯林的 5 7 1% (N)...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恩贤  韩刚  
为了解沙棘人工混交林的改土效应,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混交林增强了土壤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土效应。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比油松纯林提高了20.8%,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程度的破坏率却比油松纯林低40.76%;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分别较油松林低5.9%和15.1%,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高12.16%和16.9%,持水量和含水量高13.6%和5.9%;有机质、全N、P2O5、速效P、速效K较油松纯林分别增长了10.5%、22.6%、20.2%、25.4%和12.6%;林内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分别比纯林平均提高了17.5%、89.6%、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国舫  贾黎明  翟明普  
杨树刺槐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沿河及滨海沙地上成功的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本文在简单介绍混交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林地土壤养分改良及其种间N、P养分互补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杨树刺槐混交林生产力提高主要是因为林地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养分)的极大改善及树种间N、P养分的互补。混交林土壤N素养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加快了含N较高枯落物分解速度,增强了土壤氨化及硝化强度。而杨树刺槐种间的N、P养分互补则主要表现在混交林中杨树可将吸收入体内的P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相邻的刺槐,而刺槐则可将固定的N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杨树,而且N、P转移的强度很大。这种奇妙的树种间养分互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宁  杨雪  李世兰  王楠楠  韩冬雪  冯富娟  
[目的]研究红松混交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生长季动态变化,为更多地了解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氮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松林在长白山海拔分布高度上限为准,从最高海拔起按每100 m海拔为1个梯度依次向下选取5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海拔设置3个重复样地,面积均为20 m×20 m,间隔20 m。样地内按S型随机布点,共设10个15 cm×15 cm样方,分别于2013年5月21日、7月19日、8月23日、9月20日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不同海拔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差异的机制。[结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李卫忠  王庆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延杰  翟明普  武觐文  贾黎明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