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
- 2023(943)
- 2022(860)
- 2021(775)
- 2020(734)
- 2019(1547)
- 2018(1589)
- 2017(2756)
- 2016(1668)
- 2015(1892)
- 2014(1957)
- 2013(1905)
- 2012(1898)
- 2011(1750)
- 2010(1737)
- 2009(1581)
- 2008(1406)
- 2007(1187)
- 2006(1069)
- 2005(890)
- 学科
- 济(5940)
- 经济(5937)
- 方法(3461)
- 学(3305)
- 数学(3182)
- 数学方法(3148)
- 业(3023)
- 管理(2983)
- 企(2348)
- 企业(2348)
- 农(1469)
- 环境(1350)
- 中国(1328)
- 生态(1221)
- 财(1142)
- 贸(1098)
- 贸易(1098)
- 地方(1096)
- 易(1070)
- 资源(1000)
- 和(989)
- 农业(969)
- 融(923)
- 金融(923)
- 业经(909)
- 水产(898)
- 划(860)
- 生态学(786)
- 发(743)
- 动物(740)
- 机构
- 大学(25232)
- 学院(24929)
- 研究(12021)
- 科学(10385)
- 中国(8613)
- 农(8540)
- 济(8300)
- 经济(8141)
- 所(7612)
- 研究所(7299)
- 管理(7042)
- 农业(7006)
- 业大(6581)
- 理学(6308)
- 京(6218)
- 理学院(6150)
- 管理学(5917)
- 管理学院(5875)
- 室(5375)
- 实验(5160)
- 实验室(5011)
- 中心(4899)
- 重点(4758)
- 农业大学(4654)
- 院(4633)
- 科学院(4554)
- 省(4244)
- 资源(4027)
- 北京(3897)
- 研究院(3707)
共检索到34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涵贞 刘延兰 火树华 张桂龙
本文对河北涿鹿地区的6种中国沙棘的果实,在成熟期的4个不同阶段的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棘含油量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种子油为6.9%~11.4%,果肉油为6.1%~8.9%。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含量的总平均值为86.6%,其中维生素F占59.8%。而果肉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总平均值为64.8%,但其中的维生素F仅占6.9%。
关键词:
沙棘果 沙棘油 脂肪酸 动态变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石从广 李因刚 朱光权 柳新红 杨柳 盛卫星
通过对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多年的观察,其果实成熟期一般在9-10月。为了探索白花树果实成熟期内脂肪酸和含油率的累积变化规律,自2011年8月中旬(10日)起至2011年10月下旬(21日),对标记的白花树果实定期取样(12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测定百粒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9月下旬(27日)至10月上旬(9日)是白花树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拐点时期,这段时期果壳开始干燥脱水,果实内含物迅速累积;随着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亚油酸显著下降,其他脂肪酸相对含量均缓慢上升。这些结论对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藏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汉章 朱长进 徐永昶 高成德 李鸿启 曹满 刘英 徐爱文 王忠
本文对4个试验点的5年生沙棘种源试验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试验表明,沙棘不同种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果实生化成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产地的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地处中纬度、高海拔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中西部种源,其早期营养生长表现出明显优势。地处高纬度、低海拔的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区)的华北种源,果实较大,成熟较早,总糖含量较高,但V_c、总酸含量较低。这为生产上种源选择、引种、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沙棘 种源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单金友
‘黑棘6号’是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从蒙古引进品种‘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乌兰沙林’为育种材料,在黑龙江绥棱通过实生选种法选育出单一无性系,再经全国区域化试验评价选出。‘黑棘6号’少刺或无刺;百果质量可达60 g以上,盛果期果实平均产量达6 000 kg·hm-2。
关键词:
沙棘 良种 黑棘6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陈孝达 党心德
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害虫——沙棘象,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属(Curculio Linnaeus)为一新种。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地,严重影响沙棘种子产量和果实利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象虫科 新种 沙棘象 沙棘种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章义 尹伟伦 梁华军 于京民 张庆
近些年来,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作者调查发现,沟底、水库边及河滩沙棘林有极强的抗灾能力.为进一步探索研究这种现象及其机理,从2001年起,作者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辽宁省建平县的虫灾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抗沙棘木蠹蛾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壤肥力,而是土壤水分;水肥充足,使沙棘光合作用增强,蛋白质、贮藏营养物质增加,糖等有机化合物减少,碳氮比值下降,Na+、K+含量比率失调,树体体温下降;河滩沙棘林的抗虫机理,是由土壤含水量诱发的一系列抗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沙棘 沙棘木蠹蛾 抗虫机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根前 赵粉侠 李秀寨 韦宇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l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and following excavation of clones,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dynam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in Mu Us sandland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s of plots arranged with age and reverse...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玲 徐军 刘芳 罗红梅 段娜 葛根巴图 黄雅茹
为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棘的生理生态特征,利用LI-6400光合仪对6个沙棘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的Pn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多为"双峰"曲线,在13:00出现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Ci与Ls的变化方向,推测深秋红、辽阜1号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海滨沙棘、白丘主要是受气孔因素影响。因此,深秋红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沙棘品种,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关键词:
沙棘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日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斌 苏智 李莎莎 门金 程态明 魏建荣
[目的]沙棘绕实蝇严重危害沙棘果实,使沙棘种植地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研究其生物学习性,可以为有效监测和控制沙棘绕实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沙棘绕实蝇的羽化、交尾、产卵、化蛹等生物学习性和野外发生动态。[结果]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从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见到,发生量受天气影响较大;成虫主要集中在6:00—10:00羽化,羽化量占当日羽化量的81.3%,羽化高峰出现在8:00—9:00;化蛹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0:00—6:00,尤其是3:00—6:00钻出果实化蛹的幼虫数量较多,
关键词:
沙棘绕实蝇 沙棘 羽化 交尾 发生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微 张锐 张慧
沙棘果实成熟与衰老时均不脱落,甚至干缩在果枝上,为了研究沙棘不落果原因,寻求促进落果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了下列实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外施乙烯与ABA于果实完熟前期(9月中下旬)剪取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 L.Subsp.Sinesis)、西藏沙棘(H.thibetana Schlechtend)带叶果枝,将下端分别浸于装有500、1000ppm乙烯利,50、100ppm ABA与50、100ppm6-康基氨基腺
关键词:
沙棘果实 脱落 脱落酸 乙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张俊佩 裴东 罗红梅 单金友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中国沙棘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特征值明显低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绥棱试验点供试的11个引进品种千粒质量及种子特征值均比磴口试验点高;根据种子长宽比及形状,对中国沙棘与大果沙棘进行了初步的划分。(2)大部分品种种子的宽度及长度在遗传和对环境适应上具有紧密相关性,种子厚度的遗传比较稳定,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3)种子特征指标,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3个指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种子长度;千粒质量与百果质量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4)发芽初期,中国沙棘的发芽率较引进品种高;发芽第1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丽 王喜明 姜笑梅 殷亚方
该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沙棘材的显微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着重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了沙棘材的解剖特征及沿径向的变异规律 ,并参照国家标准对沙棘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 :沙棘材结构简单 ,纤维形态较好 ,平均纤维长度为 6 0 1 4 8μm ,纤维长宽比为 4 4 9,纤维比量为74 80 % ;气干密度为 0 5 74g cm3,属中等密度 ;体积干缩系数小 ;弦径向干缩比为 2 4 1 ,属大级 ;横纹 (全部 )抗压强度较大 ,径向为 9 2MPa ,弦向为 6 0MPa .综合来看 ,沙棘材是较好的制浆造纸及人造板生产原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罗红梅 李健雄
‘白丘杂’是蒙古沙棘优良品种‘楚伊’实生子代优良无性系‘白丘’(母本)与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优良单株(父本)杂交选育的沙棘良种,无刺或少刺,盛果期平均单株果实产量4~7 kg,单位面积产量可达8 000 kg·hm-2。
关键词:
沙棘 良种 果实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结构 种群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建国 黄铨 罗红梅
以中国沙棘为父本,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和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两个栽培种为母本,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择出5个优良单株,其中从中国沙棘与丘依斯克的杂交子代中选出3个优良单株(C1,C2,C3),从中国沙棘与乌兰格木的杂交子代中选出2个单株(C13,C16)。5个优良杂种单株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和丘依斯克,但与父本中国沙棘接近。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2~3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与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减少85%以上。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1.98~29.98g,明显小于母本,比中国沙棘提高9.6%~48.4%。研究还表明:沙棘果实百果质量与纵径、长宽比呈极显著相关,与横径有一定...
关键词:
沙棘 杂种 浆果 棘刺 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