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3)
2023(5190)
2022(4300)
2021(3981)
2020(3358)
2019(7360)
2018(7493)
2017(13222)
2016(7714)
2015(8704)
2014(8918)
2013(8440)
2012(8012)
2011(7250)
2010(7398)
2009(6795)
2008(6622)
2007(6105)
2006(5499)
2005(5113)
作者
(27400)
(22809)
(22622)
(21338)
(14292)
(11042)
(10109)
(8953)
(8871)
(8160)
(7767)
(7646)
(7640)
(7524)
(7415)
(7065)
(6849)
(6812)
(6747)
(6607)
(6069)
(5808)
(5787)
(5288)
(5270)
(5241)
(5233)
(4923)
(4915)
(4860)
学科
(23585)
经济(23539)
管理(18992)
(15260)
(12339)
企业(12339)
(9734)
方法(8425)
中国(8107)
(7974)
(7691)
数学(6995)
(6812)
数学方法(6786)
(6758)
理论(5615)
(5396)
银行(5338)
业经(5289)
地方(5279)
(5180)
金融(5173)
(5171)
教育(4667)
农业(4633)
体制(4349)
(4118)
(3929)
贸易(3928)
(3791)
机构
大学(108855)
学院(108554)
研究(47010)
(35406)
经济(34315)
科学(34026)
中国(33674)
管理(32804)
(32699)
(27450)
理学(27107)
理学院(26671)
农业(26446)
管理学(25806)
管理学院(25641)
(25566)
研究所(25276)
业大(23547)
中心(20231)
(18724)
(18650)
(17825)
(17337)
技术(16620)
农业大学(16472)
北京(16244)
(16219)
(15153)
科学院(15035)
(14663)
基金
项目(75257)
科学(55381)
基金(51172)
(49779)
国家(49365)
研究(47834)
科学基金(38307)
(31348)
自然(27669)
(27363)
自然科(27004)
自然科学(26984)
自然科学基金(26489)
社会(26463)
基金项目(25912)
社会科(24754)
社会科学(24741)
教育(22268)
资助(22174)
编号(18732)
重点(18077)
计划(18055)
科技(17520)
(16433)
成果(16302)
课题(15367)
(15148)
(15087)
科研(14962)
创新(14230)
期刊
(43594)
经济(43594)
学报(31621)
研究(31581)
(30580)
中国(28966)
科学(23762)
大学(21945)
学学(20974)
农业(20396)
教育(15328)
(14154)
管理(14032)
(10943)
业大(10072)
(10011)
金融(10011)
技术(9592)
农业大学(8419)
(8246)
经济研究(7165)
业经(7066)
林业(6858)
财经(6677)
科技(6390)
(5822)
中国农业(5648)
图书(5524)
自然(5440)
问题(5334)
共检索到176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军  夏新莉  尹伟伦  
本文在沙棘杂交育种工作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优良抗旱品种雄性植株无性系,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无性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离体培养,建立和优化再生体系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生长旺盛的健康新梢,建立无菌培养体系效果最好,试管苗再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1)采用培养基WPM+BA0.5mg/L+2,4-D0.5mg/L可以诱导无菌叶片和茎段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采用培养基WPM+BA0.4~0.6+IBA0.02~0.03,可以诱导茎段来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绿色不定芽点;经继代培养后,不定芽最终可以生长成为具有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健壮新梢;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m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彩云  李梦颖  罗红梅  高国日  张建国  
沙棘抗旱性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果只利用单因素/单项指标评价其抗逆性,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对干旱胁迫下4个沙棘品种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乡土中国沙棘(河北丰宁种源)品种的抗旱性最强,引进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品种的抗旱性最差,引进的4个沙棘品种抗旱能力强弱的排序为:丰宁(0.619)>楚伊(0.445)>向阳(0.390)>乌兰格木(0.274)。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脱落酸的含量可作为沙棘抗旱性的判定指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与对照相比,4个引沙棘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水势均下降,而超氧化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延霞  骆有庆  宗世祥  王荣  罗红梅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  陶静  马超德  尹伟伦  朱杨煜  宗世祥  骆有庆  
该文以沙棘木蠹蛾幼虫为材料,用改进的SDS-蛋白酶K法获得了高质量的符合AFLP分析要求的基因组DNA。通过对AFLP试验过程中的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沙棘木蠹蛾AFLP分子标记体系,获得了清晰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系统以酶切-连接2~4 h,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Mg2+浓度为1.5 mol/mL的选择性扩增效果最好。进一步利用该反应体系从80对E+3/M+3选择性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谱带清晰的引物组合。该研究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开展沙棘木蠹蛾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蕊  王启柏  张春庆  吴承来  
【目的】筛选玉米不同时期抗旱鉴定指标,建立玉米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室内运用PEG(6000)胁迫处理,研究了种子吸水速率等7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大棚内通过水分胁迫,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等24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通过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15%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20%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及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单轴重、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9个与抗旱系数或抗旱指数相关显著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指标:20%PEG溶液处理相对发芽势和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根据逐步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建国  黄铨  罗红梅  
以中国沙棘为父本,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和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两个栽培种为母本,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择出5个优良单株,其中从中国沙棘与丘依斯克的杂交子代中选出3个优良单株(C1,C2,C3),从中国沙棘与乌兰格木的杂交子代中选出2个单株(C13,C16)。5个优良杂种单株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和丘依斯克,但与父本中国沙棘接近。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2~3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与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减少85%以上。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1.98~29.98g,明显小于母本,比中国沙棘提高9.6%~48.4%。研究还表明:沙棘果实百果质量与纵径、长宽比呈极显著相关,与横径有一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对宿主沙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内总菌丝量>功能菌丝量>活性菌丝量,总菌丝和功能菌丝是活性菌丝的基础,对宿主生物量积累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菌丝;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菌丝对沙棘生长和抗旱作用最强,随着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宿主林木鲜重增加,萎蔫系数降低。活性菌丝通过直接参与宿主林木磷素营养物质的交换,改善林木养分和水分状况,提高林木抗旱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爱双  赵玉辉  刘镇东  臧顺德  董文轩  高鹤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良榛资源苗木的需求,以在沈阳地区综合表现良好的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达维、辽榛3号和84-69为试验材料,进行榛组培体系筛选。结果表明:用75%酒精处理30s,再用0.1%Hg Cl2消毒8min,茎段的成活率最高,达33.3%;最佳外植体是幼嫩茎段;在DKW、WPM、NRM和MS培养基中,NRM培养基最促进芽萌发,DKW培养基最促进芽苗伸长;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NRM+1.5mg·L-1 6-BA+0.01mg·L-1 IBA;将芽苗于1.0g·L-1的NAA溶液中浸蘸10s后,扦插于2:1的草炭与河沙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丽芳  殷绪明  陈智勇  肖亮  易自力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的幼穗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芒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芒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4.0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Cu SO4,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99.33%;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1.0mg/L 6–BA+0.4 mg/L NAA+0.4 mg/L IAA和MS+3.0 mg/L 6–BA+1.5 mg/L PP333+1.0 mg/L CCC,分化率为96%,增殖系数为9.1;生根培养基选用MS+0.5 mg/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超  金璐  刘鹏  阮颖  刘春林  
以蓖麻品种淄5号和秀蓖2号的成熟种子胚轴为外植体,在含0.25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的改良MS(蔗糖20 g/L、琼脂9 g/L)固体培养基上诱导生芽。结果显示:淄5号和秀蓖2号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产生4个不定芽,2品种间产生不定芽的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定芽经伸长、诱导生根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2品种在根分化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这2个蓖麻品种基因型对体外再生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生财  杨文文  赖钟雄  
以苋菜种子为材料,进行苋菜离体繁殖研究.结果表明:苋菜种子经过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升汞消毒8 min,在MS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87%以上;从无菌苗切取带2片子叶的下胚轴,在MS+3.0 mg.L-1 6-BA+0.2 mg.L-1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不定芽在MS+3.0 mg.L-1 6-BA+1.0 mg.L-1 IAA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可达13.02;试管苗在1/2MS+0.2 mg.L-1 IBA培养基上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0.35%;在适宜的温度下,试管苗移栽到菜园土上的成活率可达92.5%以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艳萍  郑红娟  贾桂霞  
以亚洲百合‘普瑞头’、‘布耐罗’2个品种的外中层鳞片为外植体,培养基以MS为基础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及NAA,成功诱导出了不定芽,得出:‘普瑞头’鳞片再生较适宜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MS+6--BA 2.0 mg/L+NAA 0.2mg/L(单位下同),‘布耐罗’为MS+6--BA 0.5+NAA 1.0.通过对再生苗叶片不同部位的再分化实验,比较得出小鳞茎叶的叶片基部分化能力非常强,而叶片上部基本不分化,鳞茎叶基部是建立高频快速再生体系的首选材料.该文进一步探讨了适宜鳞茎叶基再生的生长调节剂配比,适宜两个品种鳞茎叶基再生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MS+6--BA2.0+NAA 0.2、MS+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月玲  张广军  康冰  
为探索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 ,采用不同培养基 ,对俄罗斯大果沙棘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适宜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为诱导休眠芽或幼茎产生不定芽获得无性系植株 ,并形成完整植株 .俄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 2月末至 3月下旬的休眠枝 ,不同品种间的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有明显差异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明珠  姚贤良  张佳宝  解美珍  谢为民  贺湘逸  琚忠和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玥   罗培润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植株形态结构变化,评价印度梨形孢对杜鹃抗旱性的作用及部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4次(第20天)后发现印度梨形孢已逐步定殖于杜鹃根系,浇灌5、6次(第25、30天)后的定殖率分别达91.67%、100%。定殖30天后的杜鹃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增大,叶片解剖结构的上、下表皮厚度减小,栅栏组织与栅海比增大,叶片结构更紧密,根细胞截面积增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生长状态较好,干旱胁迫20天后存活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的差异不显著,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受胁迫程度轻,抗旱性显著增强。【结论】锦绣杜鹃能与印度梨形孢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印度梨形孢可作为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杜鹃抗旱性的一种菌剂进行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