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1)
- 2023(11666)
- 2022(9903)
- 2021(8879)
- 2020(7609)
- 2019(17417)
- 2018(16904)
- 2017(32894)
- 2016(18257)
- 2015(20469)
- 2014(20654)
- 2013(20517)
- 2012(19322)
- 2011(17566)
- 2010(17820)
- 2009(16871)
- 2008(16854)
- 2007(15315)
- 2006(13421)
- 2005(11972)
- 学科
- 济(76262)
- 经济(76175)
- 管理(52119)
- 业(48897)
- 企(37362)
- 企业(37362)
- 方法(35558)
- 数学(32011)
- 数学方法(31785)
- 中国(24678)
- 农(21294)
- 财(20623)
- 贸(16866)
- 贸易(16856)
- 易(16409)
- 学(16276)
- 制(15563)
- 地方(15284)
- 业经(15176)
- 农业(14030)
- 银(13378)
- 银行(13325)
- 行(12666)
- 务(12502)
- 财务(12485)
- 财务管理(12451)
- 环境(12231)
- 企业财务(11766)
- 融(11725)
- 金融(11723)
- 机构
- 大学(276646)
- 学院(274152)
- 济(112891)
- 经济(110430)
- 管理(102649)
- 研究(94678)
- 理学(88713)
- 理学院(87616)
- 管理学(86226)
- 管理学院(85715)
- 中国(70964)
- 科学(60375)
- 京(58742)
- 农(54096)
- 财(52815)
- 所(49539)
- 业大(45592)
- 研究所(45151)
- 农业(43470)
- 中心(43093)
- 财经(42389)
- 江(40669)
- 经(38337)
- 北京(36830)
- 范(35684)
- 经济学(35333)
- 师范(35197)
- 院(33897)
- 经济学院(32391)
- 州(32355)
- 基金
- 项目(182309)
- 科学(141583)
- 基金(132147)
- 研究(126224)
- 家(118049)
- 国家(117110)
- 科学基金(98066)
- 社会(80713)
- 社会科(76574)
- 社会科学(76546)
- 基金项目(71083)
- 省(70895)
- 自然(64897)
- 自然科(63354)
- 自然科学(63329)
- 自然科学基金(62178)
- 划(61093)
- 教育(57608)
- 资助(53268)
- 编号(49973)
- 重点(41676)
- 部(40229)
- 成果(39960)
- 发(39631)
- 创(37326)
- 科研(35691)
- 计划(35506)
- 创新(35068)
- 课题(34538)
- 教育部(33637)
- 期刊
- 济(119552)
- 经济(119552)
- 研究(79202)
- 学报(49600)
- 中国(48207)
- 农(47312)
- 科学(42972)
- 财(39887)
- 大学(35817)
- 学学(34140)
- 管理(33813)
- 农业(31481)
- 融(24983)
- 金融(24983)
- 教育(23453)
- 财经(20910)
- 技术(20639)
- 业经(20083)
- 经济研究(19928)
- 问题(18606)
- 经(17897)
- 业(16749)
- 贸(14480)
- 版(13976)
- 商业(13909)
- 技术经济(13596)
- 理论(13425)
- 统计(12890)
- 科技(12711)
- 现代(12223)
共检索到396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晓风 张建辉 刘红辉
近年来 ,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该文分析了城市中颗粒物的不同来源 ,根据对沙尘天气的发生过程监测 ,结合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数据 ,提出了沙尘影响指数的概念。根据沙尘影响指数对不同类型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和沙尘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力求明确沙尘天气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根据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3月最新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特定的沙尘天气过程 ,按照沙尘来源和沙尘影响范围将沙尘影响地区进行了分区 ,分析不同区域内的起沙机制和沙尘来源 ,最后就预防和治理沙尘天气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陈
收集并建立环保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库,构建空气质量指数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空气质量指数的贡献在4.68%~5.54%。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每增加排放1吨,空气质量指数将增加9.25%~9.70%。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160座城市 回归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藏媛 郝枫
构建异质劳动力跨期效用模型,匹配CMDS-2017与286个地级市统计数据,采用IV-logit模型考察空气质量变化对流动人口城市留居意愿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改善会增强流动人口留居意愿强度,但提升能力边际递减;对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和城市类型,空气质量改善效应均存在明显的群组异质性;5条中介路径中,劳动时间的中介效应最强,且劳动时间和收入水平分别是前端和末端主导中介变量;流动距离越短,空气质量改善对身心健康和劳动时间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故应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胡宗义 刘亦文 唐建阳
文章利用中国30个重点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准倍差法考察碳强度约束政策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制度差异角度探讨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碳强度约束政策能够显著降低空气污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随着时间推移,碳强度约束政策的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其短期效果明显,中长期效果可能面临不确定性;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受制于地区制度环境,政府质量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以及国有经济占比越低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渊 李婧薇 赵连阁
文章从城市人口规模与房地产及商业市场动态变化的现实条件出发,阐释地铁开通的交通替代和交通创造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2014~2018年中国21个城市19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日度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系统考察新开通地铁线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交通替代效应与交通创造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地铁开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1)在常住人口规模为400万~700万的城市,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地铁开通提升了空气质量;(2)当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700万~900万之间时,交通替代效应可能被交通创造效应抵消,地铁开通并未明显改善空气质量;(3)在常住人口规模大于900万的城市,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空气质量在地铁开通之后不升反降。因此,对于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的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来说,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职住平衡,实施污染型交通方式的绿色化升级,激励居民的绿色出行,是治理交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惠娟 张玉 张晓怡
利用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城市月度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省看,空气质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风力正相关,且风力对空气质量影响具有双重性,用电量及降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区域看,苏南、苏中、苏北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降雨量、风力与苏南、苏中的空气质量都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苏北地区的空气质量负相关。最后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四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美 沈永昌
文章研究我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动态特征,以31个环保重点城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函数性特征,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速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深度和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及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三阶段"的季节性周期;空气质量区域差异明显,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差异为一个AQI分类等级,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华北西北区域;全国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呈现一种"类马太效应",空气质量好的时期改善程度明显,空气质量差的时期改善幅度要小;部分城市改善效果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晓 张晗
文章从行为学中的恐惧管理理论视角出发,以2016年12月北、上、广、深四地每日股票交易信息和空气质量指数信息等数据为基础,探讨空气质量对股票交易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质量会显著地影响股票交易市场,当空气污染越发严重时,股票交易量会显著下降,股票收益率反而会被抬升。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雾霾 股票交易量 股票收益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雅戈 王艳 郝建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魁 阎艳霞 王保平 肖彩虹 杨超伟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6月份,占全年的58.5%,冬季次之,秋季最少,4月份发生频率最高;该区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活动频繁,1983—1987年每年扬沙日数都在100d以上(1986年高达164d);90年代初期沙尘天气显著下降,中期至末期处于低值;21世纪初,沙尘天气的发生又有所回升。该区充足的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当具备了起沙风的动力条件时,极易发生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肃昌 马素琳
建立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结果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城市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城市公共交通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总体上会降低空气质量;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城市绿化因素的作用均不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娄彩荣 彭小燕 娄德成
2020年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市实行严格管控,空气质量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节时段30天数据,构建增幅指数,对比分析了全国范围内PM_(2.5)时空格局、城市管控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年春节期间,PM_(2.5)曲线特征相似,均呈尖帽形,初一02:00前后出现峰值,其他时间变化平稳,初一的PM_(2.5)浓度远高于基础浓度。(2)在疫情(2020)和非疫情(2018)年份,ST1段的PM_(2.5)浓度比ST1段分别降低26.97%、7.05%。对应的,受污染城市占比减少12.70%、2.52%,初一日增幅指数为81.2%、51.71%。空间上,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相对稳定,而非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变化较大。综合结果反映出城市严控可促进空气质量好转。(3)影响因素上,"封城"后空气质量改善与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交通大量减少密切相关,除夕夜PM_(2.5)骤增则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带来的大量颗粒物和SO_2排放有关。人口数量越多、第二产业增加值越高的城市,"封城"后PM_(2.5)的降幅越显著,初一增幅指数越低,表明"封城"后人口集聚和工业排污不再是影响PM_(2.5)的主要因素。对于特定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城市合理管控能使空气质量好转,在传承传统节日、节庆等的文化和习俗时需要更规范的城市管理政策和环保的节庆替代产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春 郭美红 瞿君 李金雨
选用2013~2014年125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将城市按照空间和时间分成西部地区、沿海地区、2014年、2013年等多个组,建立空气质量结构模型。经多组分析发现:PM_(2.5)已成当前城市环境污染元凶,PM_(10)、臭氧、SO_2、NO_2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014年城市空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好的主要城市为海口等,最后提出了改善和治理空气污染建议。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结构方程 多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