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2)
- 2023(11518)
- 2022(9875)
- 2021(8997)
- 2020(7806)
- 2019(17792)
- 2018(17416)
- 2017(33077)
- 2016(18631)
- 2015(20805)
- 2014(20656)
- 2013(20344)
- 2012(19042)
- 2011(17248)
- 2010(17234)
- 2009(15560)
- 2008(15380)
- 2007(13818)
- 2006(11806)
- 2005(10229)
- 学科
- 济(72730)
- 经济(72656)
- 管理(48751)
- 业(47210)
- 企(36588)
- 企业(36588)
- 方法(34554)
- 数学(30959)
- 数学方法(30674)
- 农(21702)
- 财(19145)
- 中国(18204)
- 学(17801)
- 地方(16047)
- 贸(15433)
- 贸易(15429)
- 业经(15342)
- 易(14952)
- 农业(14735)
- 制(12902)
- 务(11632)
- 财务(11611)
- 财务管理(11579)
- 环境(11552)
- 企业财务(10836)
- 技术(10764)
- 银(10697)
- 和(10682)
- 银行(10625)
- 融(10194)
- 机构
- 大学(265248)
- 学院(263590)
- 济(103335)
- 经济(101145)
- 管理(96652)
- 研究(92929)
- 理学(84298)
- 理学院(83145)
- 管理学(81571)
- 管理学院(81062)
- 中国(68383)
- 科学(63167)
- 农(58328)
- 京(56546)
- 所(49656)
- 业大(48208)
- 农业(46837)
- 研究所(45974)
- 财(45586)
- 中心(42939)
- 江(40021)
- 财经(36667)
- 范(35025)
- 北京(34751)
- 师范(34509)
- 院(33408)
- 经(33255)
- 经济学(31627)
- 州(31328)
- 农业大学(31267)
- 基金
- 项目(184978)
- 科学(142928)
- 基金(132991)
- 研究(125833)
- 家(120493)
- 国家(119491)
- 科学基金(99552)
- 社会(78295)
- 社会科(74109)
- 社会科学(74082)
- 省(73475)
- 基金项目(71969)
- 自然(68032)
- 自然科(66427)
- 自然科学(66401)
- 自然科学基金(65253)
- 划(63250)
- 教育(57694)
- 资助(53330)
- 编号(49680)
- 重点(42627)
- 发(40138)
- 部(39857)
- 成果(39226)
- 创(38343)
- 计划(37748)
- 科研(36822)
- 创新(35940)
- 课题(34638)
- 科技(33710)
- 期刊
- 济(107857)
- 经济(107857)
- 研究(70031)
- 学报(53976)
- 农(51390)
- 中国(49662)
- 科学(45618)
- 大学(38609)
- 学学(36624)
- 财(36306)
- 农业(34317)
- 管理(31212)
- 教育(24478)
- 融(20822)
- 金融(20822)
- 技术(20475)
- 业(19202)
- 业经(18098)
- 经济研究(17674)
- 财经(17635)
- 版(15358)
- 问题(15164)
- 经(15163)
- 业大(14453)
- 资源(14127)
- 科技(13334)
- 技术经济(12578)
- 贸(12548)
- 图书(12506)
- 农业大学(12161)
共检索到377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建 张凤荣 晨光 徐艳
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对1990-2010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沙地面积与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沙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因素与沙地面积变化存在负相关性,说明耕地和牲畜数量的增加并未对沙地面积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秋冬季节的最大风速起沙风天数、夏季的最小相对湿度总和、夏秋季节的平均相对湿度总和是沙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认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在治理和利用沙地过程中,固沙植被的选择应当以耐干旱且耗水量较少的草本或沙柳等灌木植被为主;维持现有的禁止放牧、牲畜圈养、禁止砍伐等政策措施以对人类活动进行约束。本研究结果对进一...
关键词:
沙地面积 影响因素 科尔沁左翼后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嘉琦 徐艳 陈伟强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活动程度情况,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选取1992、2001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网格尺度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作物生育期降水量等方面来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呈现出"西草东耕、中部交错"的基本格局,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沙地有所增加,草地、水域、盐碱地减少。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9%29%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此地区受人类浩动干扰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由41.7%增加到45%,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草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 徐艳
基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科左后旗农牧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农业依旧是当地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水土条件差、蒙族聚集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养结合为主,土地利用的投入集约度偏低;而土壤条件好,降雨充沛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植为主,土地利用投入集约度明显较高。2)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选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趋同,表现为农户的土地投入集约度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升高有明显变大的趋势。3)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垦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表现的更加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以减少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欣 段增强
为探索干旱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及为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以Arcgis为技术手段,采用限制因子法和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治规划,建立空间布局规则并设置不同利用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参数,最终构建了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布局和水资源利用情景规划。对现状和情景规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耕地布局和优化利用结构,情景规划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水土资源产出效率。本研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情景规划 科左后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珍珍 王数 张宏飞 毛率垒 任娜欧
为了研究施加黏土后的沙地土壤微形态特征,说明其改良效果,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土壤切片进行观察,并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基质、孔隙和粗骨颗粒等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的定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加黏土后,出现了块状微结构和雏形团聚体;从基质比、毛管孔隙占比方面来说,底施处理效果更好,基质比在C2(3×10~5 kg/hm~2)处理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8.8%,毛管孔隙占比在C3(6×10~5kg/hm~2)处理水平提高了15%;就总孔隙百分比、粗骨颗粒磨圆度、粉粒百分比、粗骨颗粒平均粒径来说,表施处理效果比较好,C1(1.5×10~5 kg/hm~2)、C2(3×10~5 kg/hm~2)处理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结论:1)施加黏土后,沙地土壤结构与原始沙地的粒状微结构相比有一定的改善;2)短期底施处理下,C1和C2处理单元的基质比有所提高,毛管孔隙占比随着黏土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粗骨颗粒特征方面,表施处理效果比底施效果要好;3)短期改良情况下,沙地土壤微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粗骨颗粒为主,但改良后出现一些雏形团聚体,各量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会珍 刘绍民 于小飞 张劲松 周择福 邬俊义
地表蒸散量的准确估算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毛乌素沙地腹地——内蒙古乌审旗为例,应用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平流-干旱模型,结合1km分辨率的NOAA/AVHRR、MODIS反照率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乌审旗1981 ̄2003年的地表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审旗多年平均年蒸散量为252mm,变化在200 ̄310mm之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多年平均年蒸散量的相对变率在10% ̄24%之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逐年蒸散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都是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递增。(2)以2002年为例,按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划分,蒸散量最大的是水体,耕地次之,再次是草地和林地,沙地最小。(3)蒸散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份在300mm以上,最小年份在200mm左右;从年内变化看,蒸散量呈“单峰”正态分布,一年内蒸散量主要集中在6 ̄9月份。(4)通过误差分析可以看出,乌审旗蒸散量的模型估算值比实际测量值偏低,大约低9%左右。
关键词:
地表蒸散量 遥感 内蒙古乌审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葛小东 胡苏军 叶青
借鉴Cobb-Douglas全要素生产函数,以粮食总产量为因变量,以包括年降水量等气候要素、耕地面积等经济要素和化肥施用量等技术要素在内的10项投入为自变量,构建1987年至2008年期间奈曼旗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模型。结果表明:①影响奈曼旗粮食总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农业劳动力(t=9.44,P=0.00)、年降水量(t=8.33,P=0.00)和灌溉用水量(t=6.89,P=0.00)。除农业劳动力外,其他两项因子均与水资源有关;年降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高于水资源投入的增长倍数,水资源的继续投入将导致粮食产出快速增长。②根据模型,农业劳动力、灌溉用水量、年降水...
关键词:
奈曼旗 水资源 生产函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钰清 陈银萍 程红元 王旭洋 陈云 李玉强
准确估算土壤碳储量对碳中和的实现与气候变化应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东端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基于310个位点0-100cm深土壤的有机碳数据,用不同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和回归克里金法RK)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S)进行空间插值并计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平均误差(ME)、平均标准化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插值结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测SOCS验证土壤碳储量计算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在半干旱沙地SOCS估算中,最终进入回归预测模型的环境变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有年积温、降水量、砂土含量和海拔,SOCS与海拔、年积温、降水量和砂土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差异,基于RK、IDW和OK计算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0.34 Tg、158.03 Tg和140.11 Tg。与实测值相比,OK低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IDW高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这种差异凸显了插值方法在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中的重要性;3)基于RK插值的结果最优(ME=0.208,MSE=1.211,RMSE=1.973,R~(2)=0.3706),相比于OK和IDW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6.0%和22.4%。本研究表明在半干旱沙地RK插值仍然适用并且可以提高插值精度,能更加准确的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侯国庆 马骥 安锦
本文利用2009年、2011年和2014年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采用多元选择模型和扩展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本专科生就业差异。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地毕业生中所占比例超过全国人口平均水平,并在获得政府工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就业部门逐渐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表现出就业过程的理性化,但其中也受到竞争力偏弱的影响;就业过程受到性别、专业类别、生源地、学历类别、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但不同年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本、专科毕业生在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间的就业情况存在差异,且主要由变量特征造成,反映出专业能力对就业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琪 魏一博 梁庆伟 马磊超 徐大伟 沈贝贝 侯路路 辛晓平
[目的] 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3种饲草作物2000—2020年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 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伊力奇 张裕凤 萨如拉
研究目的:分析西乌珠穆沁旗牧草地流转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同时从相关部门及其网站获取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该区域牧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草地质量、草地位置、草地类型和一些外部政策环境因素。研究结论:应该首先加大对牧草地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与执法力度,并且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和出台切实保护牧民牧草地流转的政策、法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乌静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生态移民的调查,本文探究了生态移民返迁意愿的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牧区生态移民中年轻人的返迁意愿比老年人的高。究其原因,就业与社会交往是造成这种群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及安置移民等工作中对老年人应以生活照顾为主,对年轻人应以促进就业为重心。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返迁意愿 群体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来,从政府公布的宏观层面信息来看,政策实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政策持续性问题,政策过分简单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监管力度小等问题。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一期项目即将结束时,选取了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进行实证研究,对生态奖补政策在方案选择、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实施效果 政策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