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
2023(1432)
2022(1169)
2021(1127)
2020(957)
2019(2144)
2018(2236)
2017(3353)
2016(2471)
2015(2954)
2014(2916)
2013(2521)
2012(2392)
2011(2234)
2010(2298)
2009(1912)
2008(1916)
2007(1694)
2006(1492)
2005(1317)
作者
(7347)
(6417)
(6046)
(5947)
(3970)
(3137)
(2776)
(2532)
(2349)
(2325)
(2248)
(2244)
(2200)
(2114)
(2023)
(2017)
(1926)
(1853)
(1828)
(1814)
(1798)
(1697)
(1563)
(1548)
(1480)
(1433)
(1430)
(1409)
(1401)
(1365)
学科
教学(4055)
(3947)
经济(3942)
土地(3659)
理论(3615)
教育(3441)
(3040)
学法(2950)
教学法(2950)
(2796)
管理(2757)
学理(2724)
学理论(2724)
(2631)
中国(2070)
研究(2057)
(1820)
企业(1820)
问题(1774)
农业(1688)
资源(1645)
地方(1438)
(1377)
研究生(1301)
(1185)
方法(1107)
(1070)
耕地(1030)
(1020)
业经(1002)
机构
学院(29422)
大学(27547)
研究(12777)
(10198)
科学(9374)
中国(8313)
农业(8078)
业大(7500)
(7287)
管理(7010)
(6912)
研究所(6773)
技术(6359)
(6031)
经济(5711)
(5622)
理学(5580)
(5504)
农业大学(5483)
理学院(5461)
师范(5429)
中心(5325)
管理学(5209)
(5203)
管理学院(5172)
职业(5157)
(5006)
教育(4992)
北京(4446)
(4276)
基金
项目(20702)
研究(15134)
科学(14519)
基金(11966)
(11701)
国家(11579)
(9639)
教育(8965)
科学基金(8617)
(8246)
编号(7143)
基金项目(6601)
社会(6545)
自然(6412)
课题(6254)
自然科(6216)
自然科学(6215)
自然科学基金(6088)
社会科(5981)
社会科学(5980)
成果(5703)
重点(5595)
(5067)
资助(4984)
(4932)
科技(4704)
(4629)
计划(4574)
(4504)
(4490)
期刊
中国(12160)
教育(11631)
(9355)
学报(8428)
研究(8398)
(7747)
经济(7747)
农业(6616)
科学(6573)
大学(6141)
学学(5768)
职业(4362)
技术(3988)
(3708)
业大(3250)
技术教育(2902)
职业技术(2902)
职业技术教育(2902)
资源(2686)
农业大学(2630)
(2548)
林业(2473)
(2358)
管理(2150)
自然(1878)
高等(1863)
(1829)
论坛(1829)
科技(1686)
成人(1673)
共检索到48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强建才  李清  高瑜  李新如  拓步彪  童海生  李生财  李矫镅  
经过历时8年的栽培试验,对16个引进葡萄品种进行了详尽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87 1、红地球、 藤稔、夕阳红、瑰香怡表现优秀,皇冠、里扎玛特、红富土、黑奥林、先锋、巨锋表现良好,京亚、紫玉、康太、康能无核 表现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新宁  伍光林  姜文胜  王鑫  
在宁夏沙地葡萄栽培中采用以根区挖沟换土的土壤改良技术,节水滴灌技术,以抗寒防冻为目的的建园和栽培技术,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标准的规范化树体管理技术等一整套新技术,使宁夏沙地葡萄生产达到了优质丰产的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丽  苏雪痕  
本文对露地引种栽培荚果蕨的生长发育规律、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及园林观赏效果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露地栽培中,荚果蕨4月上旬萌发,营养生长迅速;6月中旬始孢子叶生长;10月下旬枯萎,绿色期较长.对土壤适应性极强,尤耐碱性土;全光下可正常生长,但适当遮荫观赏效果最佳,喜湿润空气,忌土壤长期积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凯  佘新  赵艳艳  宋晓晓  张毅  燕飞  邹志荣  
【目的】将玉米秸秆、猪粪和沙子按一定体积比混合,筛选适合沙地番茄的无土栽培基质。【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设T1(V(玉米秸秆)∶V(猪粪)∶V(沙子)=2∶3∶5)、T2(V(玉米秸秆)∶V(猪粪)∶V(沙子)=3∶2∶5)和T3(V(猪粪)∶V(沙子)=2∶3)3个配方基质,以CK1(纯沙)和CK2(纯土)为对照,探讨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和猪粪有效改善了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且以T2基质的改善效果最好,用其栽培番茄的单株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了69.51%和43.29%;其次为T1,较CK1和CK2分别提高42.65%和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卫平  张广才  时新宁  黄利江  李蔓芝  董志刚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new technologies for establishing energy-saving solar greenhouse,introduced the techniques of seedling growing,culture,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 protective cultivation,and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ve cultivatio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蔚  杜双田  龚黛  李华  王华  
【目的】研究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比率混料设计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麸皮、玉米粉、豆粕对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麸皮、玉米粉、豆粕均能明显增加杏鲍菇的产量,3个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豆粕>玉米粉>麸皮。玉米粉与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有显著影响,麸皮与玉米粉、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的葡萄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54.1g/kg,玉米粉51.9g/kg,豆粕51.9g/kg,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木屑742.1g/kg,采用该配方栽培杏鲍菇产量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金标  白先进  谢太理  曹慕明  韩佳宇  李洪艳  陈国品  
以2个早熟葡萄品种(维多利亚、夏黑)、2个中熟葡萄品种(金手指、巨玫瑰)和2个晚熟葡萄品种(红地球、美人指)为研究对象,进行葡萄二收果(冬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2个晚熟葡萄品种成花率较低且成熟期过晚,极易遭到霜冻,冬果不一定能正常成熟,无保温防霜设施栽培条件下不适宜生产冬果;其余4个中早熟品种成花率比巨峰略低,但4个品种冬果都可以形成一定产量,如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冬果花芽分化栽培技术,则可以应用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生产一造冬果。冬果的采收要注意适当延后,才能保证果实的充分成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欢  谢太理  张劲  周咏梅  谢林君  黄小云  吴代东  成果  
【目的】探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桂葡6号"葡萄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特色酿酒品种"桂葡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着瓶储期增加的变化,分析避雨栽培对花色苷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显著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的花色苷总量、双糖苷含量及比例、甲基化含量及比例、花青素含量及比例,但对酰化及聚合物影响不大,对提升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与露天栽培酒样相比,避雨栽培酒样红色调和黄色调更强,颜色更深;且随着瓶储期的增加,两种栽培酒样的花色苷总量显著降低,红色调及色度减弱,黄色调增强。【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桂葡6号"葡萄酒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俊华  燕飞  孙丽丽  周小婷  胡晓辉  邹志荣  
【目的】筛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合日光温室沙地栽培黄瓜的最优水肥组合。【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材料,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设3个水平,其中3个灌水水平分别为3 600 m3/hm2(W1)、2 850m3/hm2(W2)、2 100m3/hm2(W3),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N 675kg/hm2+P2O5270kg/hm2+K2O 702kg/hm2(F1)、N 525kg/hm2+P2O5 210kg/hm2+K2O 546kg/hm2(F2)、N 375kg/hm2+P2O5 150kg/hm2+K2O 390kg/hm2(F3),各因素水平随机组合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以农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思泓  张劲  黄小云  成果  郭荣荣  黄羽  陈国品  张瑛  
【目的】研究掌握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各酿酒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水平,为适宜广西地区避雨栽培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推广、栽培生产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避雨栽培的17个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调查及分析。【结果】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威代尔’和‘凌丰’均不抗白粉病,其中‘霞多丽’和‘赤霞珠’高度感病;‘白布娃’、‘野酿2号’和4个亲本不明的品种均抗白粉病,其中‘白布娃’和‘桂葡6号’表现高抗。【结论】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而大部分表现抗病的品种具有美洲种群或东亚种群血缘,是重要的白粉病抗病基因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先进  李杨瑞  黄江流  刘金标  彭宏祥  谢太理  文仁德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南部优越的光热气候资源,根据巨峰葡萄易开花的特性,研究发展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通过采用15~20倍50%单氰胺破眠剂打破葡萄休眠,1年内收获了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两茬产量,既解决了南方葡萄冬季休眠期低温不够的难题,又使葡萄在夏季修剪和促花剂处理后萌发结冬果。该技术在合理利用南方光照、温度及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使巨峰品种优良的风味品质得到充分表现,大大提高了南方葡萄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世践  李超  李欢  赵荣华  陈光  王爱玲  蔡军社  
【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丰富当地葡萄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方法】2010-2014年对月光无核、丽红宝、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早康宝、爱神玫瑰、寒香蜜、粒粒特8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各葡萄品种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葡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8个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同时对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抗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栽培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寒香蜜、丽红宝生长势较强,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爱神玫瑰生长势较弱;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克坤  陈可钦  李婉平  乔浩蓉  张俊霞  刘凤之  房玉林  王海波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灌水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香气组分积累、香气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确定灌水模式与鲜食葡萄感官品质形成间的关系,为限根栽培葡萄最佳灌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鲜食葡萄‘阳光玫瑰’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K、轻度水分亏缺组(DI-1)、重度水分亏缺组(DI-2),系统比较不同灌水量对葡萄果实外观形态指标、色泽指标、香气组分、萜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影响葡萄果粒的形态与质地特征,采收期时葡萄果粒的纵径并未受到灌水量的显著影响,而亏缺灌溉组果粒的横径、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葡萄果肉的硬度也受到亏缺灌溉的影响而下降,特别是DI-2组,葡萄果肉硬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亏缺灌溉组DI-1、DI-2的葡萄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重度亏缺组DI-2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轻度的亏缺灌溉(DI-1)并未对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亏缺灌溉处理下葡萄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出现降低,DI-2组果皮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最低。灌水量影响到葡萄果实中香气组分的积累,对于萜烯类物质,轻度亏缺灌溉DI-1处理的果实中柠檬烯、水芹烯、α-蒎烯、γ-松油烯、(E)-β-罗勒烯、萜品油烯、(E)-呋喃氧化芳樟醇、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组分的含量最高,DI-1处理的果实中萜烯类物质总量也最高,DI-2组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次之,而对照组最低。由酯类物质总量来看,DI-1组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对照组次之,而DI-2组含量最低;由醛类物质总量来看,轻度亏缺灌溉组DI-1中醛类物质明显低于照组与DI-2组;由高级醇类物质总量来看,DI-1组含量最高,DI-2组含量次之,对照组含量最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萜烯合成相关基因的响应程度与表达趋势存在差异,VvDXS1、VvDXS2、VvDXR、VvDHR、VvPNLinNer1、VvCSLinNer、VvGwbOci、VvCSbOci、VvGwGer等基因均能响应水分亏缺而上调。【结论】综合果实中香气组分的积累量与感官品质,轻度水分亏缺(60%—70%田间最大持水量)更能促进‘阳光玫瑰’葡萄果实香气品质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玲  黄羽  张瑛  卢江  谢太理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不同野生毛葡萄株系及5个选育的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196、296、B2、741、213的栽培性状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的物候期均要早于野生株系,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优于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方面,野生毛葡萄表现为免疫,远缘杂交后代遗传了毛葡萄对黑痘病的高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和抗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